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制新型无副作用的降血尿酸药物,在氧嗪酸钾盐诱导小鼠产生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大豆异黄酮的抗高尿酸活性.将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对照组、模型给药组(分为大豆异黄酮25,50和100 mg·kg-1剂量组、别嘌醇5 mg·kg-1剂量组).连续7d每天灌胃氧嗪酸钾盐(250 mg·kg“)1h后灌胃给药.分别测定血清尿酸、肌酐与尿素氮水平及尿液尿酸和肌酐水平.结果表明: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提高24 h尿液尿酸和肌酐排泄量以及尿酸排泄分数.综合考虑,大豆异黄酮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作用,从而体现抗高尿酸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_(22)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及促细胞凋亡作用,建立小鼠皮下H_(22)移植瘤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大豆异黄酮组和大豆皂甙组。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组分别按200 mg·kg~(-1)剂量每日灌胃给药,共10次;5-Fu组按25 mg·kg~(-1)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给药,共5次。实验末期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相对活性以及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活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H_(22)小鼠肝癌移植瘤组织的瘤重,提高抑瘤率,其抑癌率分别为36.3%和34.8%。同时,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均显著升高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增高肿瘤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相对活性,降低小鼠血清MDA水平,增高血清GSH和T-AOC水平。试验说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_(22)小鼠肝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促细胞凋亡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豆水提物(SWEs)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肝脏抗氧化活力的影响。将60只试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WEs低(50 mg·kg-1),中(100 mg·kg-1),高(150 mg·kg-1)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联苯双脂,100 m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余5组采用10%CCl42.0 m L·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6 h后摘眼球取血及肝脏,计算各组小鼠的肝指数,比色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肝重和肝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及TBIL水平、肝组织MDA水平及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ALB及肝组织G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的SWEs及联苯双脂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重和肝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及TBIL水平、肝组织NOS活性和MDA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ALB及肝组织GSH水平。大豆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宁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预防性给予单宁酸7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系数及脾脏系数;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宁酸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宁酸低剂量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单宁酸对LPS所致小鼠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能有效降低肝脏里ALT,AST,MDA,IL-6,TNF-α,PGE2的过量分泌,提高SOD的分泌,具有抗炎护肝、脾脏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豆肽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豆肽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抗氧化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然后随机分组:正常组、高脂模型组、血脂康组(100 mg kg-1d-1)、大豆肽灌胃组(400 mg kg-1 d-1)、大豆肽灌胃组(800 mg kg-1 d-1)、大豆肽腹腔注射组(100 mg kg-1 d-1)、大豆肽腹腔注射组(400 mg kg-1 d-1),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持续给药大豆肽30 d,期间每两周眼静脉取血一次,分离血清,检测TC、TG和HDL-C指标;实验结束当天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SOD、MDA和NO指标.结果显示大豆肽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和LDL-C,但对HDL-C没有显著影响;大豆肽给药组的SOD指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而MDA和NO指标则显著降低.表明大豆肽液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能降低血浆黏度,同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参红补血颗粒(SBG)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HUVECs建立炎症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组、5%SBG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采用MTT法检测HUVECs的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HUVECs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s中TLR4、MyD88、ICAM-1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利用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合造模法建立血虚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ED)模型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含药血清孵育的SBG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10%和20%含药血清孵育的SBG高、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5%SBG含药血清高剂量组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TLR4、MyD88、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与VED组小鼠比较,阳性对照组、SBG高剂量组小鼠NO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升高,ET-1、TXB2和vWF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参红补血颗粒含药血清通过调控TLR4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HUVECs炎症损伤,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雌马酚对慢性睡眠干扰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根据体重将6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睡眠干扰模型组、雌马酚低剂量组(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20 mg·kg-1)和雌马酚高剂量组(40 mg·kg-1)。睡眠干扰造模15 d后,依次进行空场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3种动物行为学实验,对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和小鼠血清中的皮质酮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雌马酚给药组小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减少,海马组织中的SOD、CAT水平提高,海马组织中的IL-1β、TNF-α和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降低。该结果表明雌马酚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睡眠干扰所致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且该改善作用可能与雌马酚可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下调脑内促炎因子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用大豆异黄酮干预10 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组移植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坏死较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组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降低;VEGF、VEGFR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降低;TGF-β1及MMP2蛋白表达下降。提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H_(22)移植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Eq)对慢性束缚抑郁模型(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R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和雌马酚高剂量组(Eq?H,40 mg·kg-1)...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法,检测大豆异黄酮的抗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和小鼠白血病CML-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其中大豆异黄酮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0.14 mg·mL-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0.57 mg·mL-1;大豆异黄酮对CBRH-7919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 7.55 mg·L-1;对CML-K562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50%时所需要的用量(IC50)为10.35 mg·L-1.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