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万寿菊品种较多,花形繁盈,花色艳丽纷呈,深受人们喜爱。科学调控好开花期和储藏保鲜好万寿菊,可使栽培增效、观赏延期。一、花期调控为调控好万寿菊的开花期,宜选用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和生育期较短的优良杂交一代,于春季播种在冷床或温室内,保持温度23~25℃,5月定植于露地花圃,6月中旬左右就可开花。如要让万寿菊一年四季都开花,就应分批、分期播种。从4月下旬气温转  相似文献   

2.
观赏植物花期的化学调控(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植物花期调控的应用观赏植物花期的调节,除了用温度、光照进行处理,以及采用修剪、摘心和摘蕾等管理措施外,常用植物生长激素进行化学调控,这里着重介绍各地应用的实例。一、促进开花的应用满天星 选择生育期75天以上的植株,用200—300毫升/千克赤霉素药液喷洒叶面,每隔3天喷洒1次,连续喷3次;夏花在2月底喷洒,可提前半个月开花;冬花在10月中旬喷洒,可提前1个月开花。采用250毫克/千克细胞分裂素药液喷洒植株后,不经低温处理也能在15℃以上、长日照下抽薹开花。勿忘我 在播种出苗后9-52天,用400毫克/千克赤霉素药液喷洒叶面,促进开花,…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茄子不同花期花朵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QQQ LC-MS)联用技术对植物激素进行分析鉴定。ABA在开花前期含量较高,随着开花期的临近开始降低,尤其是开花当天含量极低,且此后不再增加。IAA、iPR、iP、t Z、tzR、cz R等6种激素在开花前后均有增有减,其中,iPR和iP在开花前含量较少,但两种激素均在开花当天含量骤增,且其含量水平远高于其他激素含量,而在花后又骤减。结果表明:ABA在茄子开花过程中起到负调控的作用,其通过在开花时含量降低来调控下游促进植株衰老进程的基因表达降低,以此来降低植株落花的风险。其余6种激素(IAA, iPR, iP, tZ, tzR, czR)在茄子开花过程中起到正调控的作用,均是在开花时含量增加,以此来调控下游基因出现较高表达,从而达到促进植株开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矮化剂作用机制及其在观赏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叙述了矮化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分析了矮化剂对观赏植物株高、抗逆性、开花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对矮化剂施用方法、作用效果与持续性进行总结,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矮化剂在观赏植物的研究不够全面,在矮化剂应用阶段、污染残留问题及矮化机理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为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使用矮化剂,应继续加强矮化剂的各方面研究,使之广泛应用于有矮化需求的观赏植物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调控符合市场需求的植物株形,促进该类观赏植物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发育、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处理来调查小豆的形态指标、开花时间及开花节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株高降低、平均茎粗和主茎节数变小、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节间长度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并降低开花节位;短日照诱导使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明显升高,在结荚期降低,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开花期无明显变化,在结荚期,白红2号明显降低,唐山红小豆升高;短日照诱导对开花期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Fv/Fm升高,唐山红小豆在开花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结荚期升高;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对花荚期小豆的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及产量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开花期IAA、GA3和POD对棉纤维伸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棉纤维中IAA含量于开花后10d升高并在开花后30~35d达到其含量最大值,此后含量降低;IAA含量最大值出现时间与开花期相关不显著,其含量最大值随开花期推迟温度下降显著降低.GA3含量在花后10d时仅0.2553~0.4938mg@g-1FW,并于花后10~20d含量持续下降,相同铃龄随开花期推迟温度下降GA3含量呈降低趋势.POD活性随开花期推迟温度下降高峰值下降,高峰值出现时间有所推迟.随开花期推迟温度降低,纤维伸长最大值下降,伸长达最大值所需时间延长,伸长最大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植物开花基因新资源:甘菊中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DF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FY基因是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不仅决定花分生组织的形成,而且控制着开花时间。在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植物花期调控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作者利用RT-PCR、PCR-RACE技术,从菊科菊属植物甘菊(19endranthe ma lavandulifolium)中分离到了LFY同源基因DFL,基因登录号AY559245。为植物花发育的研究及观赏植物的花期调控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8.
蝴蝶兰的催花及花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蝴蝶兰由于花大,开花期长,花色艳丽,色泽丰富,花形美丽别致,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人工调控使蝴蝶兰在元旦至春节前开花,花期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增加蝴蝶兰的商品附加值,对促进产业化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外展园应用丰富的观赏植物,结合多种造景应用方式,展示了各省(区、市)观赏植物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技术。考虑举办地银川的气候条件,各展园精心挑选植物材料,以抗性强、成活率高的观赏植物为主,利用花期调控、二次培育、大型苗木移栽等技术,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为提高观赏植物的应用水平,本届花博会对室外展园参展类目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低温是影响观赏植物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研究观赏植物抗寒性调控改良方法对观赏植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影响观赏植物抗寒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低温、光照和光周期、水分等外部环境条件,观赏植物自身的遗传基因、生长速率和发育水平等内部因素。传统采用选种育种、抗寒锻炼和抗寒砧木等农林栽培手段培育抗寒性观赏植物;后出现施用外源物质等化学手段培育抗寒性观赏植物;以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观赏植物抗寒性进行遗传改良。本研究从观赏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出发,对调控和改良观赏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未来观赏植物抗寒性改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油菜早熟的研究主要围绕开花期性状进行,虽然开花期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但却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油菜开花后一系列生长发育进程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和QTL定位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成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油菜品种‘花前早’和‘Global’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影响油菜全生育期的各个发育阶段(开花期、花期持续时间、角果期持续时间和全生育期等)进行表型调查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30个早熟相关性状QTL位点,其中开花期、花期持续时间、角果期持续时间和全生育期等分别检测到12、5、4和9个QTL位点,解释了5.8%~22.4%的表型方差。发现4、2和1个全生育期QTL置信区间分别与开花期、花期持续时间、角果期持续时间位点置信区间完全或部分重叠。筛选到29个可能与油菜早熟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它们通过调控花期或籽粒发育等生长发育进程影响油菜早熟。因此,在早熟性状的研究中,可以同时从开花期和籽粒发育过程入手,不但有利于使熟期进一步提前,也可减缓早熟油菜品种过早开花导致的冬前低温寒潮天气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叶城县、莎车县、巴楚县、麦盖提县1984—2019年杏树物候期观测资料,与同期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杏树开花始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拟为开花期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中,最低气温对开花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气温和日照,降水及其他气象因子影响较小。研究区气温与杏树开花期正相关,1984—2019年间,喀什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增加幅度为0.2~1.7℃/10 a,杏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开花始期分别提前5.3~8.7、3.1~5.6、2.2~3.6 d/10 a。杏树开花期预报服务中,喀什地区偏北、偏南、偏东区域逐日平均气温分别稳定通过≥0℃的初日~第34天、第39~41天、第37~39天,或开花始期前稳定通过≥0℃的积温分别达到250、270~280、250~270℃,或杏树开花始期前5日滑动平均气温均稳定通过≥12℃拟作为杏树进入开花始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种叶似韭菜,花开白、红、黄等色的观赏植物,具有天降雨便开花的特性。这是因为它在气温高、气压低、水份蒸腾量大的情况下,鳞茎内开花激素倍增,刺激了花  相似文献   

15.
乙烯作为植物衰老激素在观赏植物及切花开花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利用乙烯抑制剂控制乙烯作用就成为延长观赏植物观赏寿命和提高其观赏价值的主要途径和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采后观赏植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此,综述了近年来在采后观赏植物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广为应用的几种乙烯抑制剂,并简要说明了其特点和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开花期棉铃主要经济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开花期棉铃各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铃子指和单铃不孕子随着开花期推迟而降低;而衣指以中期开花的较高,后期较低;铃壳率变化与开花期呈二次曲线。开花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的棉铃,其纤维长度、整齐度、均匀度、纤维比强度、纤维细度及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较理想,符合纺织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观察,采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黄蜀葵的花部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蜀葵花为两性花,单花开花期为1d,每棵开花历时70 d左右,花粉-胚珠比为83.74±12.956 9,表明其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自交.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初期最强.花朵即将开放与开花初期花粉活力最高、最强,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小麦开花后根系衰退及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根系地下观测室的根系生长观测箱中,对小麦根系的立体分布和开花后的衰退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期根系生长量达到高峰后,呈直线下降趋势;开花后根系在不同层次土壤同分布主要在60-120cm;根系的衰退区主要在30-60cm,5月11日-21日衰退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9.
生育期结构不同的大豆品种的光周其反应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韩天富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8,24(5):550-557
分别选用成熟期相近、开花期不同及开花期相近、成熟期不同的南方春、夏大豆品种,研究了生育期结构与开花前、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生育前、后期长短与它们在该期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正相关。在生育期相近的前提下,前期长度与开花促进率(FHR)、后期长度与成熟促进率(MHR)正相关;开花期相近的品种,后期长度与MHR值正相关。部分品种不符合以上趋势,反映出上述相关的复杂性。在生育期相近的南  相似文献   

20.
开花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Indeterminate1 (ID1)编码玉米Indeterminate domain (IDD)家族蛋白,是玉米开花期的重要调控因子。然而,其他玉米IDD蛋白家族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并分离了37个IDD家族基因,记作ZmIDD。表达分析发现这些ZmIDD基因在8个玉米组织中显示出多种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探讨ZmIDD基因在调控玉米开花期上的作用,检测了37个ZmIDD在172个自交系中的遗传多样性,发现35个ZmIDD基因在自交系间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基因具有37.8个多态性位点。关联分析鉴定到包含ID1在内的7个ZmIDD基因在多个环境下与开花期性状显著关联。对Zm00001d020683基因2 kb的启动子区和600 bp编码区重测序,共鉴定到64个多态性位点。候选基因关联分析鉴定到2个启动子区的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与开花期显著关联,其中2个位点分别插入3 bp和2 bp的单倍型为一种提早开花的基因型。研究结果为玉米开花期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利用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和选择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