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绿洲开发的典范,是研究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耦合规律的理想靶区。根据复合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借助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MODS生态耦合的理论、方法及机制进行了理论构建,得出山地是生态耦合的“物流高地”、荒漠是生态耦合的“能流高地”、绿洲是生态耦合的“信息控制节点”,而水资源及水文循环是决定耦合的关键因子,水资源能值的有效转换和系统控制决定着各类系统对MODS的贡献及MODS生态耦合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绿洲的稳定事关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绿洲稳定性成为近年干旱区研究的热点。从生态系统、景观、流域3个层次综述绿洲稳定性研究现状,提出在未来应建立高效节水绿洲的同时,还应加强田块、灌区和绿洲不同尺度水效益及其对绿洲水文循环影响的评价研究;加强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绿洲稳定性研究;加强人工绿洲建设与天然绿洲稳定的关系、流域内绿洲空间布局、结构与绿洲稳定性关系、绿洲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比例与绿洲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河流流域 ,玛纳斯流域拥有天山北麓最大的绿洲 ,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 ,来分析天山北麓水资源的利用对流域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天山北麓自然环境体现为山地 -绿洲 -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 ,它是一个人工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作为发育在干旱气候大背景下的隐域性的自然景观 ,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天山北麓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大 ,也是引起天山北麓绿洲演变、分布变化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子。处于不同地貌位置的绿洲 ,由于其水资源特点不同 ,绿洲的稳定性以及绿洲演变规律也有所区别。总的来说 ,绿洲的稳定性由其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决定 ,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及利用是关系到天山北麓绿洲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保持绿洲面积的稳定性 ,绿洲分布的稳定性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 ;水资源利用不当会导致绿洲内部土地发生大面积次生盐渍化 ,绿洲外围则由于生态用水不足加之人为破坏 ,使作为绿洲屏障的过渡带转变成生态断裂带 ,威胁绿洲的稳定性。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解决好灌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实施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绿洲水文循环产生了二元分化,天然、人工水循环的彼此消长,改变了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及过渡带之间的时空分布和转化条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靶区,根据已有的分布式水文循环模型及水文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绿洲引用水对2000m以上的山地暂无影响,但平原区水循环发生了了以人工水循环为主导的二元分化。人工绿洲、天然绿洲、过渡带和荒漠间生态统一性出现无序化趋势,造成绿洲-荒漠生态呈现出对抗趋势。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绿洲的生态退化过程与生态保育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的统计、水文和遥感数据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因素及环境影响、植被恢复过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干旱绿洲的生态保育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调水对额济纳绿洲的恢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统筹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是干旱绿洲生态保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疆平原绿洲环境变化与生态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水分因素,绿洲环境变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但都有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对人类服务的功能。对新疆平原地区绿洲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人工绿洲扩大和发展、城镇绿洲兴起和开拓、天然绿洲缩小和维护的总趋势。因此,需要在以流域或盆地为单元,以水为纽带并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流域或盆地内的所有农业绿洲、城镇绿洲和天然绿洲等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进行总体的水资源消耗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划,科学配置水资源,才能维护相互的依存关系,并使各类绿洲得到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7.
在中亚干旱区,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其中中国新疆北部以及哈萨克斯坦东部是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典型区,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和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水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植被类型反应耦合类型的外貌,本文对新疆北部和东哈萨克斯坦山地、绿洲、荒漠三个子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典型区近40年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来探讨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通过对过渡带生态环境进行时空分析与生态安全分析,计算得出了该绿洲生态环境安全程度的定量结果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定量地分析及评价了研究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提出了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思路和利用遥感数据对其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9.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生态系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分布区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塔南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适度绿洲”的定义,建立了塔南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塔南各绿洲的“适度绿洲”面积进行了计算。最后提出了塔南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的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倍受关注,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和相关属性进行了探讨,强调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绿洲稳定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绿洲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方法,最后以此为基础对新疆昌吉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艾比湖最低生态水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比湖最低生态水位的研究对解决流域生态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参考前人所提出的几种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的方法,结合艾比湖流域实际情况对艾比湖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艾比湖最低生态水位的范围为191.4m,相应湖面面积为570km2,从保护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确定的最低生态水位合理。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原理在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生态学这一概念自 186 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先提出后 ,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指导理论。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作为优先发展行业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生态学理论指导现代畜牧业建设 ,使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就现代畜牧业中对生态学几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flow or water level for water bodies is importa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degraded or degrading ecosystems caused by water shortage in arid regions, and it has become a key issue in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many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ssess ecological flow for rivers and ecological water level for lakes or wetlands. To balance water uses by human and ecosystems, we proposed a general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del to determine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or water level for inland water bodies, where two objectives are water index for human and habitat index for ecosystems, respectively. Using the weighted sum method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or water level can be determined from the breakpoint in the water index–habitat index curv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slope method to determine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from wetted perimeter–discharge curve. However, the general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del is superior to the slope method in its physical meaning and calculation method. This model provides a general analysis method for ecological water uses of different inland water bodies, and can be used to define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or water level by choosing appropriate water and habitat indices. Several commonly used flow or water level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found to be special cases of the general model, including the wetted perimeter method and the multi-objective physical habitat simulation method for ecological river flow, the inundated forest width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flow of floodplain forest and the lake surface area method for ecological lake level. 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or water level for two representative rivers and a lake in northern Xinjiang of China, including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for the Ertix River, minimum regeneration flow for floodplain forest along the midstream of Kaxgar River, and minimum ecological lake level for the Ebinur Lake.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e versatility of the general model,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for these rivers and lake.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干旱、极干旱区被沙漠包围的河西走廊绿洲,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水资源养育的结果,其规模和分布具有典型的流域特征,河流是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防线,有限的水资源是绿洲生态的主导因素。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首要的是要做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沙漠绿洲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对该地区绿洲规模动态变化进行了剖析。根据适宜的生态需水研究方法计算出且末生态需水量为3.014×108m3。因为生态需水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即表明没有多余的水资源可用来进行绿洲扩建。所以必须规范且末绿洲的用水,集约利用水资源,尽量恢复未完全破坏的生态环境。这对且末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维持绿洲生态稳定性,进而协调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促进且末生态性节水性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不断加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量增加,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水资源严格管理下的塔里木河下游水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过程如何,相关研究缺乏科学的评估.对此,本文利用塔里木河下游2000—2017年的水量、监测断面地下水埋深、胡杨新增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干旱指数等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四十年新疆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新疆近 40多年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看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较为显著 ,生态建设有所改进。它主要表现在 :单产水平提高了几倍 ,农田防护林网逐步完善 ,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加强 ,盐渍化治理也有所进展 ,生活能源的短缺得到改善。但总体上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协调仍是明显的。主要问题有 :作物结构单一 ,下游区域缺水使绿洲稳定受到威胁 ,农田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 ,河水水质盐化加重。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只有逐步解决不协调 ,才能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确定泾河流域各类植被生态需水定额,再利用面积定额法计算生态需水量,对植被需水量、需水结构和单位面积需水量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林地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41 773.23×104 m3,草地需水569 705.99万m3,农作物需水740 543.20万m3.其中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各种谷物、蔬菜瓜果类需水最多.作物需水占植被总需水量的近一半,但作物生态效益远远小于林地和草地,其中还有一部分耕地为坡耕地.泾河流域不同的林、草、农作物比例和农作物种植结构,使得各县植被单位面积需水量和农作物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很大.前者的最大值在泾阳县,为5 339 m3/hm2,最小值在环县,为2 082 m3/hm2,平均值为3 081m3/hm2 ;后者的最大值在泾阳县,为5 682 m3/hm2,最小值在定边县,为4 022 m3/hm2,平均值为4 583m3/hm2.基于以上计算与分析,提出泾河流域水资源调整的对策为:以系统论为指导,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农作物、林地、草地种植结构和调整农作物内部结构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重要一环,退耕还林还草,尤其是增加草地种植比例,提高林地、草地的覆盖度,是改善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多角度实施农业节水;树立流域系统协调发展观念,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与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水量转化特征及其生态输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15年的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连续16 a的动态监测和野外数据采集,对生态输水的特点、方式、水量转化特征、生境变化和影响范围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对生态输水策略与生态保护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主河道线状输水方式,难以扩大环境响应范围,开展汊河输水和面状输水是十分必要的;(2)水量转化和耗散比例为:补给地下水44.2%,土壤与植被消耗48.8%,入湖水量与河道内水面蒸发7%;(3)地下水响应的最大距离为1 000 m,在距河500 m范围地下水位上升、水质好转显著;(4)鉴于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遏止,但其脆弱性依然没有根本转变,恢复并合理调控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区间的地下水位,扩大受水区范围,建立更加稳固的生态恢复平台,是今后生态输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亚洲中部的干旱区湖泊(包括咸海、巴尔喀什湖、博斯腾湖、艾比湖、玛纳斯湖、艾丁湖与罗布泊等)的水分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进行综合研究,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态循环的理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干旱区湖泊与湿润区湖泊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出水分循环的独特性、形态测量学的复杂性、风生湖流的奇特性与泥沙运行的规律性以及内陆湖水化学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水生态循环系统等。干旱区湖泊作为陆地水圈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由湖泊中的生物和水两大亚系统组成,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尽管大陆性气候严酷和强烈,风生湖流强劲(有时还多亏他的作用),蒸发量大,但内陆湖能生存数千年,即在现代时间尺度上是无IL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