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为特征。本病仍然影响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就该地区个体户马某饲养2000只蛋鸡,因免疫程序不合理造成该鸡群发病,死亡率达8.9%。虽经及时诊断治疗,死亡率不大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9年5月,该地区个体户饲养员马某从马市某种鸡场购买新罗曼蛋雏鸡2000余只进行饲养,饲料采用全价饲料。饲养至10日龄饮水接种中毒法氏囊疫苗,每只鸡1.5头份。由于限水时间过短造成部分鸡只未能够饮用足够量的疫苗。当鸡群饲喂25日龄时,鸡群开始发病,当天发病鸡达185只。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危害鸡群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季节的变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也会变化,且在疾病发生之后还会引发一系列感染问题,严重危害了鸡的健康成长。在阐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病症、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从消毒管理、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隔离治疗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更好地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鸡群成长。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锋 《畜禽业》2008,(2):74-7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在1957年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甘保罗病。该病不仅造成大量鸡死亡淘汰,影响增重,而且会破坏鸡的法氏囊,从而导致鸡群免疫抑制,免疫后的鸡群免疫应答下降,抗  相似文献   

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85日龄鸡,15~60日龄鸡最易感,一旦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20%~35%,对鸡群特别是大规模饲养的鸡群危害极大。现将漳州市某新建养鸡  相似文献   

6.
高山 《畜禽业》2015,(4):8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6周龄的鸡。鸡群一旦发病可导致严重的长期免疫抑制,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文章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肖炎生 《畜禽业》2010,(6):67-6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可直接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从而继发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病、马立克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的高达80%以上,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等病变。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10.
甄志刚 《畜禽业》2006,(18):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  相似文献   

11.
曾凡云  郭晓宇 《畜禽业》2003,(11):59-5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年来,各大小养殖场、专业户和广大兽医工作人员尽管非常重视对鸡法氏囊病疫苗的预防接种,但鸡法氏囊病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死亡率在有的鸡场还很高。1鸡法氏囊病的危害鸡法氏囊病毒使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遭到破坏,影响了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造成淋巴细胞的大量流失而导致鸡体免疫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使正常疫苗效果降低或无效,是鸡各种细菌性继发病的根源,发病后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几乎无效,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在临床…  相似文献   

12.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某养鸡场中10000只46日龄雏鸡,发生了一种以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伴有呼吸困难,扭颈,羽毛松乱触摸易脱落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整个过程共计10d,死亡率高达35%,经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新城疫,法氏囊炎、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 1 发病情况   该鸡群曾在14日龄、21日龄两次使用法氏囊炎弱毒冻干疫苗饮水免疫,并于28日龄使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点眼加强免疫,准备于60日龄使用新城疫Ⅰ系肌肉注射免疫。在46日龄时,发现部分鸡厌食、怕冷挤堆、闭目蹲伏不动,排黄绿色或白色水样稀便,偶而发现有的病鸡呼吸困难,当日死亡120余只,解剖发现法氏囊肿胀出血,皮下出血呈暗红色,初步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炎,当日紧急注射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液,但第二天鸡群精神状态仍不见好转,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时呼吸困难病鸡增加,且病死鸡除法氏囊肿大外,部分鸡皮肤浸润、溃烂,皮下有暗红色胶冻液体,经全场技术人员会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城疫、法氏囊炎、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48日龄全群紧急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同时每只鸡分点注射新城疫—法氏囊双价高免蛋黄液1ml、庆大霉素1万单位,49日龄重复注射。大群投服恩诺沙星制剂,连用7d,直至50日龄死亡鸡数才逐渐减少,56日龄鸡群逐渐趋于正常,历时10d,死淘鸡数3450余只,淘死率约为35%,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陈利平 《畜禽业》2023,(12):89-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鸡自啄肛门、腹泻、饮水增加,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增加鸡群死亡率,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其流行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与控制,将迅速蔓延,危及整个鸡群。海城市一肉鸡养殖户饲养的4000只14日龄肉鸡突然发病。最初少数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一系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流行,经免疫接种的鸡群也时有暴发,常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并发或继发感染,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在临诊中发现多起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现将其综合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16个发病的专业场户中,共饲养蛋鸡16482只,发病率216%~270%,死亡率196%。起初仅有少量鸡发病,3d后迅速波及全群,产蛋量大幅度下降,经2周降到最低点,仅为正常产蛋量的28%。发病后及时采用中药综合对症治疗,控制了病情,一般病程在14d左右。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3)
鸡球虫病是高发于鸡群的寄生性原虫病,该疾病严重危害鸡群的健康,导致鸡的死亡,对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论述鸡球虫病的症状、病因、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cl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 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本病于1957年首先发生于 美国特拉华州,Gosgrore于1962年首先报道,同年Hitchner 把法氏囊病料接种于鸡胚,成功地分离到病原,称为"传染性 法氏囊因子”.1970年在世界禽病会议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名得到公认.本病1965年传 入欧洲,1970年后,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原苏联、黎巴嫩等 国陆续发生;在亚洲,日本于1965年首次报告,以后印度、泰 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发生,邝荣禄等于1979年在 广州首先发现本病在我国的存在,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 口的鸡群中分离到IBD-CJ801株,以后全国陆续报道本病的 发生和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流行,常常导致鸡只 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鸡只增重,更为严重的是免疫应答反 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患病鸡对多种病原的 易感性增加.因此,本病被认为是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 并列在一起的危害养鸡业的三个重大传染病,严重制约养鸡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该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在鸡的各种传染病中,球虫病是发生率最高的,只要是有鸡的地方,几乎都有鸡球虫病发生,尤其是集约化养鸡场更易暴发球虫病。特别是在免疫接种时,转群时,更换饲料时,天气忽冷忽热时,尤其是冬季通风不良及夏季湿热多雨时候更容易暴发球虫病。球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可导致鸡群死亡和生产能力下降,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鸡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明媚 《畜禽业》2000,(1):53-53
1999年3月成都市郊某种鸡场从西安海兰祖代鸡场购进3000套海兰父母代蛋鸡,7日龄用Ⅱ系+传支二联苗滴鼻,肾传油乳剂苗肌注,14日龄法氏囊饮水首免,21日龄二免时,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传染性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很快得到控制,死亡5只.45日龄用新城疫+肾型传支油乳苗肌注,鸡痘刺种,转入中鸡笼,当晚刮大风,未引起管理人员重视,导致鸡群感冒,暴发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用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新城疫Ⅳ系苗4倍肌注,病情得到控制,死亡率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