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对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即在同一孵化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同时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受精蛋和白蛋失重进行了测定。将鸡、鸭种蛋清洗、消毒后装入孵化机进行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翻蛋1次/2 h,孵化中后期对鸭种蛋进行凉蛋处理,每隔3 d对鸡、鸭种蛋的重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孵化结果进行测定。鸡、鸭受精蛋失重率分别为10.84%、11.12%;鸡、鸭平均每天失重为0.60%、0.41%,鸡、鸭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6.8%、86.0%,健雏率分别为97.3%、96.5%。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是可行的,蛋重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鸡、鸭种蛋失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县某乡兽医站对分批入孵的星杂288种蛋采用恒温式孵化。孵化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和翻蛋等条件均按常规的标准掌握。于1989年1~2月已顺利孵出3批雏鸡,其受精蛋平均孵化率为90.13%,但第4批受精蛋孵化率陡然下降到71.40%。且健雏率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不同施温方法的孵化效果表明:恒温孵化的死胎率及残次雏率均高于变温孵化。恒温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5.1%,变温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8.4%。变温孵化比恒温孵化的孵化率提高3.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几起孵化率降低的原因调查魏建平(辽宁省大连韩伟养鸡场116043)某孵化场孵化的A批海兰白种蛋,连续五批出现受精蛋孵化率和健母雏率的降低,而同机孵化的B批种蛋正常。经对A批种鸡、种蛋、孵化过程的各环节进行全面调查确证:此次孵化率降低的原因是因种鸡群感...  相似文献   

5.
选取存放4d的皖西白鹅种蛋5866枚,随机分为3组,在其他孵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设定不同的孵化温度。结果表明:第1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75.30%,第2组平均为74.25%,第3组平均为62.85%,第1组与第2组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第3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与第1组、第2组受精蛋孵化率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的相关性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受精蛋孵化率的因素很多 ,有孵化箱的质量、温湿度的控制、孵化车间人员的管理、季节、种鸡的年龄和营养及种蛋的贮藏、消毒等。此外我们发现种蛋受精率的高低和受精蛋孵化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对本场罗曼商品代种蛋 1 997年 1~ 1 0月份的孵化记录 ,1 998年 4~ 1 0月份的孵化记录 ,1 999年 4~1 0月份的孵化记录 ,分别逐月统计了平均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 ,并对 1 997、1 998、1 999年全年的受精率、受精蛋的孵化率作了汇总统计。现将统计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统计结果表 1  1 997年 1~ 1 0月份孵化情况  (单位 :% )月份 12…  相似文献   

7.
以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选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籽鹅机器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84%,上摊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9.23%,提高3.39个百分点(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不同品种鸡种蛋在高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选取4个品种蛋鸡的种蛋在海拔3 780 m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孵化试验,观察并比较高海拔环境下各品种鸡种蛋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32%、76.70%、81.33%、94.41%;北京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4.00%;北京油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低的,分别为0.84%、1.00%、50.00%。  相似文献   

9.
我校科研禽场孵化房孵化樱桃谷鸭种蛋已多年,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孵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孵化效果。1991年入孵樱桃谷鸭种蛋86批,共计519374枚,其中受精蛋423452枚,种蛋受精率81.53%;孵出雏鸭396169只,受精蛋孵化率98.56%,其中健雏392502只,占99.0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校孵化房不但孵化率较高,而且各批孵化成绩比较稳定,全年86批种蛋中,受精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部分地区鹅蛋孵化仍习惯采用母鹅抱窝天然孵化 ,机器孵化技术尚未普及。近年来 ,我们根据鹅蛋特点 ,采用前期机器孵化 ,后期摊床孵化方法 ,对鹅蛋孵化温度、湿度、翻蛋角度、通风换气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 1 5批次 6 450 0枚鹅蛋的实际孵化测定 ,受精蛋孵化率 85.2 %,入孵蛋孵化率70 .9%,达到或超过母鹅抱窝孵化方法。1 温度鹅蛋人工孵化有恒温、变温孵化两种。我们采用变温孵化法 ,具体标准为孵化期的前1 0 d1 0 0 .5 ,1 0~ 1 6 d1 0 0 ,2 2 d前 99.5 ,2 2 d后 99~ 99.5 。另外 ,摊床孵化时 ,鹅蛋盖被 (棉絮等 )和放蛋 (…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对京海黄鸡配套系繁殖性能进行选择育种,对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B♂×(F♂×J♀)简称:FBJ)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来自连续四个世代配套系孵化成绩数据记录,对产蛋周、种蛋合格率、毛蛋率、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孵化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后4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种蛋受精率对孵化率、健雏率等的回归方程6个,结果表明:杂交配套系FBJ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18,且相关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与受精蛋孵化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938,相关极显著;产蛋周与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0.398,且相关显著,研究结果为京海黄鸡繁殖性能测定和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初配非洲黑鸵鸟繁殖性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只 2岁非洲黑鸵鸟 (4公 10母 )按公母比例 1∶ 2~ 3分成 4个繁殖组合 ,对产蛋、受精、孵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 ,每只母鸵鸟年平均产蛋量为 5 5 .2枚 ,最高为 73枚 ,最低为 39枚。 4个组合鸟群之间种蛋的受精率存在显著的差异 (P<0 .0 1) , 组的受精率最高 ,为 5 9.6 % ; 组的受精率最低 ,仅 8.9%。各组的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平均受精蛋孵化率达到 92 .6 %。受精率较低的原因为公鸟年龄小 ,没有完全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孵化方法对骡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通过在孵化中后期采用不同凉蛋时间、恒温与变温孵化、不同湿度条件下孵化3种方法对种蛋进行孵化率比较试验.结果:在孵化中后期每天凉蛋30 min比15 min孵化率高5.8个百分点(P>0.05);变温比恒温孵化率高0.6个百分点(P>0.05);相对湿度60%~70%比55%~...  相似文献   

14.
从种蛋贮存室里随机称取1000枚乌骨鸡种蛋,根据蛋重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48.5克以上,第二组为43~48.5克,第三组为43克以下,将这三组蛋进行同批入孵。结果表明第二组种蛋在受精率、早期死胚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胚率等孵化效果的指标上对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3批仙湖肉鸭A、B两系入孵种蛋进行孵化对比试验,测定了各系各批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结果表明:①B系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A系种鸭种蛋受精率;②A、B两系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③A、B两系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新兴黄鸡母系C2系23世代为研究对象,以入孵蛋孵化率为鉴别指标,从群体中选出高向组、低向组,并分别测定高低两组的孵化成绩,其中高向组的入孵蛋孵化率为97.5%,受精蛋孵化率为98.5%,受精率为98.9%,三项指标均远高于低向组。高向组、低向组分别自繁子代,其中高向组子代入孵蛋孵化率为92.3%,受精蛋孵化率为96.1%,均高于低向组后代成绩,高低分组遗传效果明显。因此,试验对C2母系的产蛋和孵化指标进行综合繁殖性能世代选种,结果显示: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C2系300日龄产蛋总数117.1个,300日龄合格蛋数113.0个,分别较初选世代提高9.4个、12.9个;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达到95.9%、94.0%和90.3%,比初选世代高1.3%、2.4%和3.4%。结果表明:C2系母鸡的产蛋和孵化性能遗传进展明显,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输氧对拉萨白鸡种蛋和藏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选用5世代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进行孵化,于孵化过程及孵化结束时测定各品种鸡种蛋的相关孵化指标。结果表明:与输氧条件下相比,拉萨白鸡种蛋和尼木藏鸡种蛋在不输氧条件下的蛋重、初生重和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更高,而山南藏鸡种蛋在不输氧条件下的蛋重、初生重和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较低;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在输氧时的入孵蛋孵化率比不输氧时分别高29.40%、35.01%、14.72%;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在输氧时的受精蛋孵化率比不输氧时分别高31.55%、39.49%、11.91%。综上表明,缺氧是高原优良种质资源鸡种蛋孵化率低的最主要的因素,该研究为今后提高高原环境下种蛋的孵化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藏鸡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内组成成分等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高原孵化的影响,分别在平原(北京,海拔100m)和高原(西藏林芝,海拔2900m)两个海拔对藏鸡和农大小型鸡进行了种蛋特性的测定和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高原孵化藏鸡(TT)受精蛋孵化率为74.63%,低地品种农大小型鸡(DB)种蛋运到高原孵化受精蛋孵化率由平原的88.24%下降到37.25%,说明藏鸡对高原存在明显的适应性。通过分析TT与DB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及蛋内容物和蛋壳占总蛋干物质的比例等性状的差异,发现虽然TT的蛋重(42.90g)显著(P<0.05)小于DB(60.95g),蛋形指数(1.35)也显著(P<0.05)小于DB(1.38),但两者在含水率、蛋壳厚度上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及蛋内组成等特性可能不是导致藏鸡与农大小型鸡在高原孵化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影响受精蛋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如孵化机的质量、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孵化人员的管理、季节、种鸡的年龄和营养以及种蛋的贮藏、消毒。另外,种蛋受精率的高低和受精蛋孵化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某场岭南黄商品代种蛋(2002年1 ̄11月份、2003年2 ̄10月份、2004年2 ̄10月份)3年的孵化记录,分别逐月统计了平均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并对每年的受精率、受精蛋的孵化率作了汇总统计,现将统计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表1 2002年1 ̄11月份孵化情况%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平均种蛋受精率88.8 92.6 94.0 95.6 89.6 93.5 90.3 88.5 88.4 90.2 89.1 90.7…  相似文献   

20.
鸡的正常孵化率应在85% 以上,受精蛋孵化率应在90%以上,而实际生产中的孵化率有的偏低,有的甚至低于65%,直接影响了经济收入.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影响孵化效果的因素,熟练地掌握孵化技术,为胚胎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以获得最佳的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