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潞江农场栽培的小粒种咖啡产量高,品质好。早在六十年代,2.4亩丰产试验地亩产咖啡豆1601.3斤,为我国首创咖啡高产记录。 2.4亩咖啡园获得丰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园地进行了深翻改土、重施肥、提高种植密度;另一条是专人管理搞好修剪。从潞江农场多年实践经验看,适当提高咖啡种植密度效果是好的。适当密植,没有降低单株产量,而单位面积产量却显著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正> 位于怒江河谷西岸的潞江农场,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适宜咖啡等热带作物的发展。近年来该场咖啡生产发展较快,到1982年初累计种植小粒种咖啡2570亩,年产干豆可达1600担左右。 早在六十年代初曾种植丰产试验地2.4亩,平均亩产干豆1601.3,为我国首创最高单产记录,到七十年代末,这块丰产试验地仍然保持国内小粒种的高产记录。获得高产的主要经验是:密植并认真贯彻深翻改土,重施肥,合理灌溉等高水平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长期以来,小粒种咖啡单产很低,产量在100~200斤/亩间徘徊,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和选育种工作跟不上。为此,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小粒种咖啡早熟、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的1.53亩小粒种咖啡定植第二年就能投产,并取得亩产600.3斤干豆的高产,以后连续两年亩产都在710斤以上。这充分表明小粒种咖啡的丰产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现将几年来对早产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云南是我国小粒种咖啡的主产区,至1990年底,全省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其中农垦种植15394亩,产量达894.34吨,产值近千万元。咖啡已成为农垦继橡胶、甘蔗、茶叶后的又一经济作物种植业。  相似文献   

5.
<正> 一、栽培简况 潞江坝和德宏州是我省小粒种咖啡的主产区。早在1914年,德宏州瑞丽县弄贤寨就开始引种小粒种咖啡,盈江县、遮放坝亦相继引进零星种植,6—14龄咖啡树曾获得株产16—20斤干豆的高产量。解放后,芒市等地也开始发展,尤以1956年后种植面积较大。潞江坝的潞江农场1956年  相似文献   

6.
云南小粒咖啡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及丰产栽培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咖啡种质库选出的13个小粒咖啡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建立咖啡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区和丰产栽培试验区,以验证各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优良特性,和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筛选出CIFC7963、28号可在云南适宜植区大规模种植;T8667、T5175、CatimorP88、CatimorP128等4个品种可以扩大种植。景洪试验点年均气温高(22.4℃),超过小粒种咖啡对最适年均温(19~21℃)的要求,不适宜种植小粒种咖啡。  相似文献   

7.
种植方法和种植密度对Ruiru11产量的影响NJOROGE,J.M.等在肯尼亚的3个对比试验区,在小粒种咖啡Ruiru11的头茬生产期,对单干或2干系植法、定植密度在1600—4800株/ha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所有试验区,无论种植密度如何,2干系植...  相似文献   

8.
小粒种咖啡鲁依鲁(Ruiru)11在肯尼亚植区的特性和适应KARANJA,A,M。调查表明:自1986年推广小粒种咖啡杂交品种Ruiru11以来,己在36%的种植园种植,大多数以宽植距种植。年平均产量比传统品种高70%(有灌溉)和100%(无灌溉)。...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海南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除与栽培管理因素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品种混乱和种质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从现有的小粒种咖啡中,选出几个较好的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74年,我所在26号小班设置了五个雷林1号桉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试验面积6.45亩。其他条件相同,唯初植密度不同。初植密度分别为:①3×6尺,每亩333株;②4×6尺,每亩250株;③6×6尺,每亩167株;④8×6尺,每亩125株;⑤10×6尺,每亩  相似文献   

11.
滴灌和种植密度对小粒种咖啡产量和质量的影响GATHAARA,M。P。H等观察了1986-1989年期间,滴灌(在土壤水分亏空达100mm后,每隔4周施用76mm水)与无灌溉(降雨供水)条件下6种种植密度(1322-3966株/hm2,1979年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 咖啡叶锈病是咖啡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植株严重落叶,导致营养枯竭而死亡。如结果期感病,可使产量损失20—30%。潞江坝于1957年引种咖啡,1978年后大面积种植,现面积近8,000亩。历年来咖啡锈病零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老水井(1,038米)、香树队(954米)和上江八罗田(1,300米左右)常年有锈病孢子,但未发生过大面积流行。1978年以来随种植面积增大,种植密度也增大(416株/  相似文献   

13.
科技园地     
元江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拥有100多万亩的热区土地资源。为有效地开发热区山地资源,从1989年起,我们在昆洛公路299公里处,作了香蕉、芒果、咖啡立体经营的试验,现将情况简述如下: 这块土地属个人承包,阴坡,海拔1300米,坡度25度,沙壤。选择本地香蕉、三年芒、小粒种咖啡进行混交栽植。试验分两片两个阶段进行。第一片面积5.2亩,1988年和1989年开挖宽1.5米的台地,挖70  相似文献   

14.
云南干热地区与小粒咖啡原产地气候相似 ,因气候干热 ,干湿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种植的小粒咖啡不仅投产早、病虫轻、产量高 ,而且具有味道醇和、香气浓郁的独特风味 ,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干热区种植小粒咖啡也因降雨不足、干燥度大 ,常出现落花多、枯枝多、干果多等问题。根据小粒咖啡生长发育习性及干热区气候特点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 :1 选用优良品种 ,培育健壮苗木1.1 选用适宜品种选用优良品种应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寒等特性。除原来主要种植的品种波邦、铁毕卡等品种外 ,现引进推广的卡蒂莫系列、SL系列等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试验,在常规管理下,小粒咖啡卡蒂莫系列各品种在干热区均生长良好,能获得较高产量。除卡蒂莫号由于各方面性状不是很好外,其余各品种均可在干热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 怒江坝平均年雨量715.4毫米,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85%,年蒸发量2,152.2毫米;旱季长,影响咖啡生长和开花结果。1983年2月3日在1982年春定植的一龄小粒种咖啡园地进行蔗叶地面覆盖试验,2次重复,加对照共4个小区,每小区48株咖啡树,面积76.8平方米。试区土壤  相似文献   

17.
勐腊县人工载培咖啡的历史是最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后在易武等地载植,1994年在龙林三岔河,勐满大黑山试种小粒咖啡,96年投产,13.3hm^3产量20t,99年133.3hm^2投产,产量210t,本文介绍了小小粒咖啡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载培技术,直至病虫害防治,果料采摘。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云南小粒种咖啡不同形式的荫蔽栽培和高海拔区域小粒种咖啡种植对是否要荫蔽栽培的选择;分析了荫蔽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荫蔽栽培技术规范的重要性,旨在充分发挥荫蔽栽培的技术优势,促进云南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小粒咖啡种植面积现已超过1.33万hm2,其中思茅地区超过1万hm2,是目前云南小粒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这两个地州的咖啡病虫害种相似,笔者于1997~1999年随同新加坡雀巢研究发展中心的病害专家Dr.Tey Chin-Chong和虫害专家Ms.Chin Chiew-Lan巡访两地的咖啡园,发现有5种新病害和1种新虫害(国内尚未报道),虽然这些病虫害发生面不广,但在个别咖啡园、个别年份仍很严重,为了让更多的小粒咖啡种植者能有所了解,特报道如下:1 病害1.1 美洲叶斑病(American Leaf Spot)病原菌为Mycena citricolor(be…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国咖啡生产发展较快,根据1990年国内咖啡的产销情况和初加工的现状,本文着重就发酵、干燥和分级等问题讨论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种植咖啡20多万亩,1990年咖啡米的产量约19000吨。尽管有的咖啡主产区已经拥有了较好的成套加工设备,但在加工过程中仍出现不少质量问题而严重影响销售,尤其是新种植区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我国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加工方法主要采用湿法加工,生产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加工质量也比较重视。但部分产区由于加工设备和技术力量不足,造成咖啡初加工质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