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应对未来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巨大挑战、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即农业资源、生态、劳动力素质、增长方式、农业结构、产业联系以及资金投入方面的障碍因子,并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即促进节水、节地、集约型循环农业发展,注重环境治理,提高农民认知度,发展多种农业循环增长模式和制定激励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目前河北省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难度加大,而发展循环农业则是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由出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充分理解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产出、投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环境生态化4个类指标共15个操作化指标。并对影响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农业经济产出始终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首要目标,根据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制定不同的经济策略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社会保障角度,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实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综合经济发展、环境支撑、资源承载、科技提升和社会保障5方面,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全省及各地市近2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历了较差、中等、较高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1994年的0.3526增长至2012年的0.6616;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各准则层障碍度降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力、环境支撑力、科技提升力、经济发展力、资源承载力;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市,最差的是秦皇岛市.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兼顾新农村建设提出促进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倩  张国春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0):206-208,225
循环农业技术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技术之一,农户在采用循环农业技术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用经济理论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北省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选择意愿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河北省农户是否采用循环农业技术主要受到农户的农业收入水平、家庭经营土地面积以及是否获得过贷款等金融支持和是否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因素的影响,要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在加快土地流转、农民不断增收和发展农业中介组织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综述河北省在农业控水、耕地地力保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草原禁牧与保护方面的农业生态补偿现状,以及国内学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受偿意愿所作的河北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山区开发治理中存在的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典型村镇的农业生态经济开发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太行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六大开发模式: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立体治山的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以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保定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保定山区分为了四大农业生态区,结合开发模式的分析,对不同农业生态区域提出了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线,更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文章总结了河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和现状,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并从优化生产布局结构、完善生产组织关系、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新体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小健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212-215,219
分析了21世纪初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相对全面、层次清晰、数据较易获取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采用主观赋值法、客观赋值法及二者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促进河北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用户群体,提出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为农业信息科技平台的建立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用户群体,提出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为农业信息科技平台的建立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障碍度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单项障碍度的方法以及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四大农业生态区生态安全指标的障碍度进行了计算,并探寻了不同农业生态区生态安全的障碍性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性因子有:农药使用强度、单位农业产值物耗、化肥使用强度、人均水资源量、贫困人口比例、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和农作物单产水耗等。针对河北省农业生态的主要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质量下降以及环京津贫困带等,应采取以下对策:大力实施农业节能降耗;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循环农业;推行节水和旱作农业,完善水制度和水管理;逐步实施跨区域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4.
彭艳  范玉陶 《北京农业》2012,(30):178-179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对河北省农业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调整的背景下,河北省农业产业化何去何从成为河北省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河北省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62-163
从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3个层面分析了河北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认为河北省循环经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提出河北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资金技术支持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金融支农效率,进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步伐。主要探究了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2005-2016年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计算2005年以来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协同度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四化"的视角,通过阐述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探索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以期克服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明确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目标。在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社会性瓶颈、经济性瓶颈和自然性瓶颈的基础上,对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循环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了博弈关系分析,进而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阐述了河北省城郊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河北省城郊农业进行了对照分析,探讨了城郊农业的发展对策及优先科研领域。  相似文献   

20.
杨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42-15945
剖析了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一是合作机制不完善;二是发展不规范;三是扶持政策覆盖面光;四是资金及融资困难;五是经营单一;六是销售环节建设薄弱;七是专业人才匮乏。分析了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进行加工增值,走实体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之路;二是实施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战略,走高端市场增收之路;三是构建农业现代化营销方式,走超市农业之路;四是加强信息管理,走向信息要效益之路;五是发展循环农业,走提高资源效率之路。构建了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创新合作机制;二是创新培训和教育机制;三是创新生产机制;四是创新金融机制;五是创新营销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