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解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对杜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杜仲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的,所用的外植体有叶片、叶柄、腋芽、胚轴、带芽茎段、茎尖和子叶等7种,除子叶外都成功组培获得了小植株。基本培养基、激素和附加营养成分等是影响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其中,基本培养基以MS使用最多,初代培养中占83.3%,继代培养也有66.7%,而66.7%的生根培养基采用的是1/2MS;芽的诱导中使用的激素有BA、NAA、IBA、BAP、IAA、KT、TDZ等7种,其中MS+0.1mg/L6-BA效果最好,诱导率达到96.7%;BA、NAA、IAA、BAP、GA3等5种激素对芽的增殖起作用,其中以MS+2.0mg/LBA+0.05mg/LNAA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3.69;而生根所需激素主要有NAA、IBA、GA,其中以IBA1.5mg/L或2.0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92.5%;杜仲组织培养中常用的附加营养成分有酵母浸提物和谷氨酰胺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山药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山药组织培养的茎尖培养、零余子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方法;总结山药组织培养的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兰花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与激素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八仙花的组织培养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外植体材料、基因型、植物激素、添加剂及培养条件等对八仙花组织培养的影响,指出目前八仙花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八仙花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移栽驯化等一系列离体快繁的程序以及培养中光温等培养条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观赏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和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燕芬  王岩  龙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47-2248,2250
对中国兰花(Chinese Cymbidiums)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中国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原球茎的来源,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蕨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国内外蕨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综述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及培养条件对蕨类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介绍蕨类植物组织培养中世代转换的诱导及调控。  相似文献   

8.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培养基种类、生根培养方法、组培苗移栽驯化几方面综述了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牡丹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组织培养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受到重视,而其再生能力又受遗传培养条件的影响,因而,了解玉米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已成当务之急.从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添加剂3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培养条件对玉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猕猴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培养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猕猴桃组织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罗丽  赵德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861-2863
[目的]对杜仲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建立愈伤组织的培养系统。[方法]以杜仲子叶、幼叶、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中诱导和继代。[结果]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低顺序为:下胚轴〉子叶〉幼叶。子叶和幼叶在MS+NAA 1.00 mg/L、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6-BA 1.00 mg/L+NAA 2.00 mg/L、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为佳;胚轴在MS+NAA 3.00 mg/L、MS+6-BA 1.00 mg/L+NAA 1.00 mg/L和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6-BA1.00 mg/L+NAA 2.00 mg/L、MS+6-BA 1.00 mg/L+NAA 1.00 mg/L和MS+2,4-D 1.00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为佳。[结论]杜仲的子叶、幼叶和胚轴可采用多条途径实现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为进一步筛选高产细胞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庭坤  何俊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12-6713
[目的]探讨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杜仲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仲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工艺从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浸润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度〉浸润时间。用超声提取工艺法从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0min。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平均为2.42%。[结论]超声提取法比常规浸泡法的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3.
慈利县气候生态因子对杜仲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慈利县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子对杜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慈利县优越的地理地貌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全国最适宜杜仲发展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杜仲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  林永慧  刘彪  刘任成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96-3398,3419
综述了杜仲胶的发展历程、提取方法、相关专利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对相应的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指出目前杜仲胶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杜仲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龚兆全  吴哲  蒋豆玉  高巍  郭尧  黄明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25-126,130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叶杜仲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树林进行处理,并用碱浸法处理杜仲叶,再用正己烷-丙酮提取法来提取杜仲胶,计算杜仲胶含量。[结果]随喷洒次数的增多,不同处理杜仲叶杜仲胶含量增加;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杜仲叶杜仲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GA3、NAA、6-BA、2,4-D,杜仲胶含量均高于CK。[结论]4种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使杜仲叶杜仲胶含量不同程度提高。从优选角度考虑,生产上可采用GA3300 mg/L进行1次喷洒,来提高杜仲叶中杜仲胶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雄花氨基酸含量差异,评价杜仲雄花基于氨基酸构成的综合品质。【方法】利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193份杜仲种质雄花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杜仲雄花氨基酸进行客观评价,计算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193份杜仲种质雄花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06.23和68.37 mg·g-1,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且第1和第2主成分(必需氨基酸因子)对杜仲雄花氨基酸影响较大。按5%入选率确定了氨基酸性状优良的6种雄花资源,综合评价得出9个种质(10419x、10519x、10345x、10444x、10370x、10552x、10589x、10339x和10515x)杜仲雄花氨基酸品质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有效比较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杜仲叶的利用价值,更好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杜仲资源,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不同制干工艺对杜仲叶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以热风杀青80℃烘干工艺最高,为1.059 7%;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0.521 6%;总黄酮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11.910 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最高,为41.980 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热风杀青70℃烘干工艺最高,为43.490 0%。多指标综合评分以蒸青后80℃烘干工艺的最高,为0.872 5;建议生产上用蒸青后80℃烘干工艺对杜仲叶进行制干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杜仲生长的生态环境及中心产区的气候条件,利用气候生态因子,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探讨了陕西扩大栽培杜仲的可能性,并确定了栽培杜仲的适宜气候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