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阐述了紫心甘薯的特点、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紫心甘薯开发利用的现状和优势,重点介绍了适合湖南省发展的紫心甘薯专用型品种和加工利用方法,同时对促进紫心甘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紫心甘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草本植物,富含有花青素和硒元素,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享有"长寿食品"的美誉。本文主要介绍紫心甘薯种苗培育、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种薯贮藏技术,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进行了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特色紫肉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紫薯 1号是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出的富含花青素的紫心保健型食用和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 ,2 0 0 4年 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定名。1 产量表现2 0 0 1~ 2 0 0 2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 2 0 0 3年江苏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结果 :徐紫薯 1号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酶处理工艺对紫心甘薯饮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心甘薯是中国从日本引进的具有较佳保健功能的甘薯品种,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表明:酶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紫心甘薯饮料的品质,添加0.15%高温α-淀粉酶、酶解40 m in,可将甘薯汁中的淀粉充分酶解,能够提高紫心甘薯汁饮料的悬浮稳定性和澄清度;继续添加0.10%的酸性蛋白酶,可以解决紫心甘薯汁贮存过程中的二次沉淀问题,贮存90 d未见浑浊和沉淀;当紫心甘薯汁pH值为4.8、色素含量在0.008~0.012 mg/g时,溶液呈宝石红色,其澄清度和悬浮稳定性均较好;添加10.00%的白砂糖、0.15%的柠檬酸、0.06%甘薯香精、30.00%酶解甘薯汁,可以配制出酸甜可口、色彩亮丽、风味俱佳的紫心甘薯汁饮料。  相似文献   

6.
主要进行了紫心甘薯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紫心甘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紫心甘薯品种进行紫心甘薯不同栽插时间和垄距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适栽期内尽早栽插,垄距为75 cm、单垄单行条件下种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的特性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心甘薯与普通甘薯相比,除含有普通甘薯的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独特的营养成分--花青素,从而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生理活性和生理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紫心甘薯中的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去除体内的活性氧.同时还具有改善肝功能,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减少基因突变,抑制致病菌及诱癌物质产生等作用.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天然色索日益受到重视,紫心甘薯因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及诱人的色泽深受人们的青睐.甘薯花青素与其他同类色素相比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在食品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紫心甘薯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心甘薯,人们又称之为黑红薯,其薯肉呈紫色至黑紫色.它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份外,因其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具有很强的防癌抗癌能力,以及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被人们作为保健食品,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紫心甘薯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前景较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在种植甘薯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紫心甘薯开发利用现状、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紫心甘薯的育种工作和色素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其开发利用正处于试验阶段。针对紫心甘薯色素在同类色素中的优势及利用紫心甘薯提取色素市场的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紫心甘薯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由日本引进的甘薯新品种--紫色甘薯,目前已在天津市大面积试种成功.   最近,日本、美国的研究发现,甘薯在诸多抗癌防癌食品中列首位.天津市引种的紫色甘薯,生时切开像紫心萝卜,蒸熟后则变成紫罗兰色,且口感甘甜,面沙适口.紫色甘薯的茎尖还是价格昂贵的营养蔬菜,并且一年四季都可采摘,大大增加了种植甘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甘薯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陈冰  何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63-566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甘薯在食品工业中最新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甘薯品种基因培育,甘薯的营养、物性及风味等特性,甘薯食品加工方法及甘薯食品的贮藏保鲜等。根据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薯加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甘薯在西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介绍了甘薯的营养化学成分和防病保健功能,分析了甘薯多用途综合利用的价值,结合甘薯高产高效、适应性强的特性,论述了西北地区发展甘薯产业的有利条件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甘薯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总产约1亿多吨,均居世界首位。甘薯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居第四位,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60年代前甘薯主要用作粮食和饲料,其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甘薯逐渐转变为工业原料。目前,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已形成一个新型行业。以甘薯为原料加工的各类产品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发展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扩大产品的用途,提高产品价值,增加国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从而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阐述了甘薯品种、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状况,指出提高甘薯育种的科研水平,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拓宽和深化以甘薯为原料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是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何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88-1290
详细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紫色甘薯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紫甘薯加工的发展,简述了紫色甘薯脆片、紫色甘薯软糖、紫色地瓜干等紫甘薯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紫甘薯营养果冻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68-19569,19703
[目的]开发紫甘薯营养果冻,为紫甘薯的深加工及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新途径。[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紫甘薯营养果冻的配方。[结果]紫甘薯果冻的最佳配方为:果冻粉添加量为1.00%(W/V,下同),紫甘薯浸提液添加量为14.00%,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全脂奶粉添加量为2.00%。[结论]最佳配方下制成的紫甘薯果冻外观可人,味道可口,这为紫甘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甘薯研究态势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国内外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检索2000—2019年发表的甘薯文献,从论文产出、引文分析等视角对甘薯的研究国家、机构、作者、高被引论文、出版刊物、学科分类、关键词和基金资助做计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中国甘薯研究处于十分活跃的态势,在发文量、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数量指标上均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学术质量总体提升还未跟上,无论文献篇均引用次数、H指数还是高被引论文,与美国、日本等顶尖水平还略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优势科研单位和学者个体不多,高被引论文和高水平文章依然较少。此外,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体上质量不高,本领域尚未创办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与科研大国地位不匹配。甘薯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均在作物学和食品科学上,研究热点有紫薯、淀粉和花青素,鲜食、特用(紫肉、叶菜)甘薯将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块根着色部位和程度不同的2个紫心甘薯品种(系)‘A5’和‘山川紫’,以及白心甘薯品种‘禺北白’为试材,研究了紫心甘薯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与花色苷积累的相关性。【方法】对紫心甘薯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叶、茎、块根)的花色苷含量和DFR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对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5’、‘山川紫’和‘禺北白’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山川紫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了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1)在同一生长时期的各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器官,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DFR活性也较高,不同器官的DFR活性与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2)在不同的生长时期,3个品种(系)甘薯各器官的花色苷含量与DFR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3)3个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块根,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较高;(4)在山川紫块根的3个发育阶段,随着根的膨大,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大。【结论】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甘薯各器官中DFR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且紫心甘薯块根中IbDF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其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DFR是紫心甘薯花色苷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紫心甘薯花色苷是原位合成的。  相似文献   

20.
对甘薯产业化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215-2216
分析了甘薯产业化开发中涉及的品种、栽培、加工和市场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甘薯产业化水平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