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试验对茶树种植园进行了6个不同的施肥配方处理,主要研究各个施肥配方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春茶生产季节观测茶树的百芽重、发芽密度、茶叶产量3个生长指标,并测定茶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多糖3个品质理化指标,以评价不同施肥配方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井43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施用鸡粪、猪粪、沼渣和精致商品有机肥等不同有机肥对茶叶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产量、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影响,探索高品质茶树绿色、有机栽培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对茶树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依次为商品有机肥>沼渣>鸡粪>猪粪,鸡粪比猪粪提高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产量、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效果优,猪粪比鸡粪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含量效果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物免疫蛋白对茶叶产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为茶叶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广西鹿寨、融水县茶园设喷施800、1000和1200倍液植物免疫蛋白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调查统计翌年春茶产量、百芽长、百芽重及发芽密度,并测定分析其主要品质成分.[结果]喷施植物免疫蛋白能有效增加茶树的百芽长、百芽重和发芽密度,从而提高春茶产量,平均提高30.9%,以1000倍液处理的产量最高,较CK提高了39.8%.1000倍液处理的茶叶水浸出物含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但各处理茶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植物免疫蛋白能提高茶叶产量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EGCG含量,且以1000倍液喷施效果较佳,可在广西茶叶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蔡俊卿 《中国农资》2013,(45):26-26
<正>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干旱、高温、冻害、涝害、土壤酸化、病虫害、农药残留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茶叶的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来自德国的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能够促使茶树越冬芽早发,增加春茶发芽密度,芽孢紧密,提高茶叶百芽重;诱导茶叶产生抗逆性,有效预防低温冻害、干旱和叶部病害;改善品质,增加茶叶氨基酸含量,调节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沼液对春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沼液时茶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不同.其中沼液与清水的容量比为1.5时效果最明显,与清水对照相比,春茶发芽密度增加32.43%、百芽重增加13.89%、理论产量增加1倍多,同时改善了茶叶品质,其中茶多酚提高了43.99%、氨基酸增加了8.70%、水浸出物增加了39.56%、灰分降低了4.24%.  相似文献   

6.
以白叶1号茶树为试验材料, 研究楝素生物叶面肥对春茶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施清水相比, 春茶萌芽前喷施叶面肥能明显提早萌芽, 其中叶面喷施700倍液对茶树产量因子促进作用显著, 3个取样时期萌芽密度(一芽一叶)分别较对照增加2.6、1.29和0.54倍, 春茶新梢(一芽一叶)百芽重增加14.5%;喷施1 000倍叶面肥最有利于春茶品质的提高, 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较对照分别提高12.8%和52.8%, 茶多酚和酚氨比较对照分别降低14.4%和24.1%。  相似文献   

7.
对新型叶面肥叶绿素对茶树生长和产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春茶萌芽前喷施能够促进叶片生长,增加春茶新梢发芽密度和百芽重,促使茶叶产量显著增加。试验结果为叶绿素在茶树上合理、有效的施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含量上。第3次采样时,T1的P含量最低,为5.0 mg·g-1,T2和T3处理P含量均为5.7 mg·g-1;第4次采样时,T1处理K含量最低,为17.0 mg·g-1;T2处理K含量提高到19.8 mg·g-1,T3处理的K含量为20.9 mg·g-1。茶树开花会造成春茶产量下降,尤其是前期春茶产量下降程度更严重。同时也会造成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进而影响茶叶品质。花芽长成初期,通过采摘花芽能够有效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探索通过合理的修剪和采摘、化学除花、合理密植和遮荫等措施来减少茶树开花,从而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茶园进行施用土壤调理剂免深耕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春茶萌芽前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能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改善茶树长势,增加春茶新梢发芽密度和百芽重,促使茶叶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源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有效途径,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相同的基础上,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比较了茶园施用猪粪沼液(F1)、鸡粪堆肥(F2)、海产品残渣有机肥(F3)对茶叶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有机肥均能促进茶芽萌发,提高发芽密度、百芽质量和鲜叶产量,与CK相比,发芽密度、百芽质量、鲜叶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8.32%~32.38%、9.02%~13.47%、8.58%~17.83%;施用有机肥各处理茶叶品质明显改善,与CK相比,茶多酚含量、酚氨比降幅分别为3.77%~7.71%、20.85%~30.92%,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提高21.58%~33.62%、13.82%~18.36%、5.41%~8.08%;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中Cu和Zn含量显著提高,Pb、Cd、Cr含量显著降低。与处理F2、F3相比,处理F1发芽密度分别提高9.51%、11.88%,百芽质量分别提高1.05%、4.08%,鲜叶产量分别提高8.18%、8.51%;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3.05%、4.10%,酚氨比分别降低5.60%、12.7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72%、9.91%,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提高2.56%、3.99%和1.36%、2.53%。可见,施用猪粪沼液、鸡粪堆肥和海产品残渣有机肥对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质量、鲜叶产量,改善品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尤以猪粪沼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蚯蚓生物有机培肥(Bio-organic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FBO)对金萱绿茶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该技术在茶园土壤培肥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两种蚯蚓FBO处理(100%FBO和50%FBO)与常规化肥处理(CK)下的金萱绿茶产量及感官审评综合得分差异,并分析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等品质成分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蚯蚓FBO能在保证茶叶产量的同时显著提升茶叶综合品质3.5%~5.7%(P<0.05,下同),并显著降低茶叶咖啡碱含量,轻微提升可溶性糖含量.蚯蚓FBO处理下的金萱绿茶氨基酸总量低于CK,与总氮投入量较低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6.56%,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30.46%;对第一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指标是咖啡碱,对第二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指标是可溶性糖,即应用蚯蚓FBO可提升茶叶品质的原因主要与咖啡碱含量降低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关.[结论]金萱绿茶施用有机肥+接种蚯蚓能完全或部分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用量,促进茶叶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可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何奕波  严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2-6843
[目的]为了研究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级别信阳毛尖茶多酚、总糖、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对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茶叶品质越高,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也越高。茶叶品质高低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高品质信阳毛尖不但茶多酚的含量高而且总糖的含量也高,但酚糖比较低。各级别信阳毛尖咖啡碱的含量无明显的区别,水浸出物总量随茶叶品质降低而升高。[结论]信阳毛尖茶叶品质主要由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决定,但每一种物质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对茶叶品质都不利。高品质信阳毛尖茶叶应具有较低的酚氨比(10%~13%),较低的酚糖比(9%~13%)和合适的酚碱比(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肥料中氮基础上降低磷钾配比对武夷岩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岩茶的优质、健康生产优化养分配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武夷山进行,供试品种为水仙。设置3种肥料配比处理(N-P2O5-K2O): 15-15-15 (农民用肥,对照CK)、18-8-18 (降磷,T1处理)和21-8-11 (降磷降钾,T2处理),统计相关产量指标,定量测定5项常规品质指标及3种主要次生代谢物浓度,并对茶叶滋味和香气物质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不同配比施肥影响标准叶比率(茶叶有效产量),其中T2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标准叶比率(P<0.05,下同),分别为CK和T1处理的1.35和1.40倍,还能显著增加茶青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改善茶青品质。以施肥处理作为限制条件,对非靶向代谢物进行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肥料配比对茶青代谢物总变异的贡献显著(P=0.001),不同配比施肥可分别解释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总变异的23.30%和22.00%。液相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显著提高黄酮类物质风信子质(Hyacinthin)、醚类化合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及茶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气相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明显提高香气代谢物的浓度,包括奶油香物质2,3-Octanedione等。表明T2处理主要通过提高滋味与香气代谢物浓度(尤其香气代谢物)以改善茶青品质。【结论】在以氮为基础比例上适当降低磷和钾的占比,不仅能显著提高武夷岩茶的有效产量,且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浓度也显著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青品质。  相似文献   

14.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夏秋绿茶品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对茶树遮荫处理、改进加工工艺、运用轻修剪调控夏、秋季茶叶产量比例等技术措施提高秋茶产量,实现夏秋茶增值增效.结果表明,遮荫可降低夏秋茶多酚含量,较对照最大降幅为20.56%,增加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最大增幅为50.93%,酚氨比值降低;长时间鲜叶摊放可提高夏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增幅可达11.80%;新工艺加工的秋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9.15%、9.89%、8.84%和0.83%,夏秋茶感官品质得到提升.修剪调控可提高夏秋绿茶中的秋茶比例,使秋茶增加19.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曹雨  崔晓明  罗显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1-13312
[目的]研究修剪和施肥交互作用对低质低效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探讨修剪方式和施肥方式对低产低效茶园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4种修剪方法分别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2种肥料分别为氨基酸肥和塔式生物肥,分析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结果]轻修剪结合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重修剪结合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咖啡碱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低产低效茶园茶叶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生物有机肥在茶园上的使用效果,在6年、3年生茶园设计不同的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别为CK1、CK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生物有机肥0.80 kg/hm2、休眠期后喷施生物菌液10 mL/hm2(分别为T1、T3),施生物有机肥0.80kg/hm2、休眠期后喷施生物菌液10 mL/hm2(分别为T2、T4),观测茶树乌牛早物候期、百芽重、发芽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在6年生茶园还是3年生茶园,施用生物有机肥、休眠期后喷施菌肥对茶树物候期影响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茶树芽萌动提前3~5 d;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比对照提早2~4 d;施生物有机肥、休眠期后喷施菌肥能显著提高春茶产量,与对照相比,T1、T2、T3、T4处理分别增产38.3%、13.6%、27.4%和17.1%,以T1处理芽萌发最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施肥技术对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是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在溧阳南山地区天目湖白茶种植区内,设计了4种不同的施肥处理(油菜饼+羊粪、油菜饼+鸡粪、油菜饼+鸡粪+复合肥以及复合肥+尿素),考察芽叶产量以及茶叶中游离氨基酸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复合肥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确保茶叶的品质,推荐在该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