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按80mg/L、160mg/L和320mg/L的头孢拉定及1mg/kg氧氟沙星分别给大肠杆菌病患鸡内服,头孢拉定组鸡全天自由饮水,氧氟沙星组鸡每日分2次饮水,共计3d。结果表明,该4个组别的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96.7%、100%和93.3%,而感染对照组鸡的死亡率为70.0%。头孢拉定组和氧氟沙星组鸡的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鸡(P0.01)。  相似文献   

2.
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氟甲砜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SMZ、氟哌酸对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88.1为1μg/mL、2μg/mL、4μg/mL、32μg/mL、64μg/mL、8μg/mL。180只健康本地麻鸭分成6组,每组30只,除1组作健康对照外,其它5组按2.5mL/kg.bw皮下注射鸭疫里氏杆菌培养物(3.8×109cfu/mL)。感染鸭用氟甲砜霉素内服治疗,给药剂量分别为30mg/kg、20mg/kg、10mg/kg,以氯霉素作对照(30mg/kg),1d1次,连续用药3d,给药结束15d后,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3%,90.0%,80.7%和82.1%,感染对照组死亡率为56.7%。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苯尼考水溶性油剂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与氯霉素对质控菌ATCC25 922、试验菌O78和临床分离的72株耐氯霉素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180只22日龄海兰褐蛋雏鸡人工诱发大肠杆菌病后,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氟苯尼考组(150 mg/L、100mg/L和50 mg/L)、氯霉素组(200 mg/Kg)、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每组30只,按设定剂量连续口服给药3d,统计各组的治愈率和增重.结果:表明质控菌和O78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均敏感,72株耐氯霉素临床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敏感率为68.1%;氟苯尼考高、中、低剂量组及氯霉素组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6.7%、93.3%、90%及83.3%,而感染对照组鸡的死亡率为63.3%;各用药组的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P<0.01).结论:说明氟苯尼考对耐氯霉素的大肠杆菌仍然有较高的敏感率以及水溶性油剂对临床大肠杆菌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乳酸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开展鸡实验性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菌病的药效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乳酸恩诺沙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乳酸恩诺沙星及盐酸环丙沙星对鸡大肠杆菌C84051的MIC均为0.062 5μg·mL^-1;对鸡沙门氏菌C79-13的MIC分别为0.125和6.4μg·mL^-1。对雏鸡进行攻毒,按75、125及175mg·L^-1的乳酸恩诺沙星及100 mg·L^-1的盐酸环丙沙星混饮给药,连续用药3 d,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及90%,而攻毒不给药组雏鸡死亡率为100%;乳酸恩诺沙星各剂量组及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对照组对鸡沙门氏菌病的保护率均为100%,而攻毒不给药组雏鸡的死亡率为100%。研究提示,乳酸恩诺沙星可溶性粉能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降低感染鸡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氟喹诺酮新药司帕沙星对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病鸡的疗效。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得司帕沙星对大肠杆菌(O78)和禽败血霉形体(PG31)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00625mg·L-1。240只30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司帕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mg·L-1)、环丙沙星对照组(50mg·L-1)、恩诺沙星对照组(50mg·L-1)、泰乐菌素对照组(500mg·L-1)、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每组30只鸡,连续饮水给药5d,对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禽败血霉形体病鸡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司帕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环丙沙星组、恩诺沙星组、泰乐菌素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6.7%、96.7%、96.7%、96.7%、96.7、80.0%,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6.7%;司帕沙星及其他对照药物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且可显著减少气囊损伤率、抗体阳性反应率和病原再分离率,司帕沙星的效果好于或相当于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明显好于泰乐菌素。  相似文献   

6.
用健康家兔经口服给药(剂量为30 mg/kg),研究甲砜霉素及HP-β-CD甲砜霉素的药动学规律.以RP-HPLC法测定血浆中甲砜霉素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家兔单剂量口服给药甲砜霉素和HP-β-CD甲砜霉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甲砜霉素主要动力学参数为:Lagtime(0.05±0.02)h,t1/2ka(0.83±0.02)h,t1/2ke(2.27±0.31)h,T(peak)(1.84±0.12)h,C(max)(6.98±0.95)mg/L,AUC(34.98+0.68)mg/(L·h),F(110.74±0.02)%. HP-β-CD甲砜霉素主要动力学参数为:Lagtime(0.02±0.01)h,t1/2ka(0.91±0.16)h,t1/2ke(0.86 ±0.15)h,T(peak)(0.96±0.07)h,C(max)(8.59±0.55)mg/L,AUC(43.02±0.87)mg/(L·h),F(142.07±0.02)%.HP-β-CD甲砜霉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为分布广泛,消除迅速;口服给药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强力霉素治疗鸡大肠杆菌的疗效,利用患有大肠杆菌病的鸡为试验动物,强力霉素采用不同的用药剂量作为治疗药,红霉素治疗为药物对照组,感染后不投药和不感染不投药为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强力霉素与红霉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强力霉素三种用药剂量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强力霉素可溶性粉剂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比对照药物红霉素可溶性粉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氟苯尼考单药及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PAE)及对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6mg·L-1,与氯霉素相同,是甲砜霉素的2 5%;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PAE(1 45~2 07h)显著长于甲砜霉素(P<0 05),呈浓度依赖性.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呈无关作用,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1 5,联合时的氟苯尼考MIC值是其单独时50%.氟苯尼考以1∶2(质量比)与多西环素联合时,对鸡大肠杆菌的PAE与单药PAE的较大值相近,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相关作用.氟苯尼考3种剂量(10mg·kg-1和20mg·kg-1(肌注)、30mg·kg-1(口服))、或联合用药(氟苯尼考10mg·kg-1+多西环素20mg·kg-1、氟苯尼考20mg·kg-1+多西环素40mg·kg-1(口服))5种治疗方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3 3%,76 7%,73 3%,76 7%,80 0%,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 0%.  相似文献   

9.
左旋氧氟沙星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左旋氧氟沙星对家禽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后效应(PAE),观察了其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左旋氧氟沙星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家禽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鸡大肠杆菌O74等标准菌株的MIC介于0.05-0.20μg/ml,而对临床分离菌株的MIC介于0.20-0.80μg/ml之间。左旋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呈浓度依赖性。左旋氧氟沙星对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分别按每升水25mg,50mg,100mg及氧氟沙星按每升水50mg混饮4d,治愈率分别为81.3%,90,6%,68.8%,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9.4%。  相似文献   

10.
鲫鱼血清中甲砜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内药代动力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 2007、药动学3P97和Kinetica 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鲫鱼血清中甲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的活性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30 mg/kg的剂量对鲫鱼进行单剂量口灌甲砜霉素后,药物在鲫鱼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1.5h,峰浓度(Cmax)为37.172 μg/mL,吸收速率(Ka)为1.523 h-1,分布半衰期T1/2(K)为0.455 h,滞后时间(TL)为0.02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16.712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4.28 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0~24h/MIC血清为32.41 h,Cmax/MIC血清为23.23.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61 ~46.20mg/kg为临床使用甲砜霉素防治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在水产动物中,用甲砜霉素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以46.20 mg/kg的剂量对发病鲫鱼进行拌饵投喂或口灌给药进行治疗,以8.61 mg/kg的剂量对鲫鱼进行拌饵投喂来预防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周浓林  于泉林  武宝悦  张敏  赵永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30-2232,2273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扁柏醇和托酚酮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扁柏醇和托酚酮均对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扁柏醇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300和100 μg/mL,MBC均为300μg/mL;托酚酮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00和50 μg/mL,MBC分别为300和100μg/mL.通过不同浓度的扁柏醇和托酚酮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比较,推测其活性基团为羟基和酮基.  相似文献   

12.
冰鲜鸡肉中致病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虎虎  徐幸莲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08-3615
【目的】建立在鸡肉生产一线具有较强操作性,并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的三重PCR方法。【方法】利用该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HlyA、rfbE设计3对引物,在确定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反应灵敏度进行测定,模拟并检测在鸡肉中常见腐败菌和鸡肉基质对检测方法的干扰影响作用下,在前增菌程序的辅助下该方法的实际样品检测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3种致病菌测序结果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99%和99%,反应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灵敏度试验中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的检测线达到103 CFU/mL,单重的灵敏度达到101 CFU/g,模拟实际样品检测中,经过20 h的前增菌后,三者同时检出的灵敏度达到101 CFU/g,单重PCR的灵敏度达到100 CFU/g;对60份屠宰线上的鸡胴体样品和32份超市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率分别为20%、3.3%、21.7%(屠宰线样品)和25%、21.9%、6.25%(超市样品)。【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出鸡肉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三重PCR方法,可为生产一线的致病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纯中药复方制剂球克星对鸡球虫病的临床疗效和对雏鸡生长的影响,将300只35日龄的雏鸡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球克星大、中、小剂量组(即药物试验组,球克星剂量分别为10g/kg、6 g/kg、2g/kg),药物对照组(地克珠利,200mg/kg),阳性对照组(感染球虫不给药),阴性对照组(不感染球虫,不给药).除阴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国产新兽药达氟沙星对人工感染禽霍乱及鸡败血霉形体与大肠杆菌合异感染的药效学 ,每个治疗试验随机分为达氟沙星三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当感染鸡出现典型症状时 ,达氟沙星三个剂量组、恩诺沙星组分别按每L水 10 0mg、50mg、2 5mg、50mg、混饮用药。结果表明 :达氟沙星三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对照组连续用药 4天 ,对禽霍乱的治愈率分别是 93 3%、93 3%、80 %、86 7% ,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 6 6 7% ;达氟沙星三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星沙对照组连续用药 5天 ,对鸡败血霉形体与大肠杆菌合异感染的治愈率分别是 98%、92 5%、75%、85% ,抗体阳性反应率分别为 0、10 %、4 0 %、30 % ,平均气囊损伤计分分别是 0 4、0 6、1 2、1 0 ,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 4 0 % ,抗体阳性反应率为 10 0 % ,平均气囊损伤计分是 7 4。  相似文献   

15.
小鼠口服不同剂量断奶安14~18 h后分别经腹腔和静脉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1和O2,结果断奶安组腹腔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1的小鼠存活率达60%(对照组存活率10%),腹腔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2的小鼠的存活率为50%(对照组全部死亡);静脉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2的小鼠存活率达90%(对照组存活率为30%),静脉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O2的小鼠存活率达60%(对照组存活率为10%).小鼠经腹腔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2×107CFU/20g)和大肠埃希氏杆菌O1(5×107CFU/20 g)后,口服断奶安进行治疗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灌服断奶安100mg/kg、1000mg/kg、2000mg/kg、3000mg/kg和蒸馏水后,存活率分别为40%、70%、70%、80%和0;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组分别灌服1000mg/kg、1500mg/kg,2000mg/kg断奶安和蒸馏水后,存活率分别为40%、60%、50%和10%.表明,断奶安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由黄芩、秦皮、白头翁、苦参和甲氧苄啶按比例组成.采用人工诱发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较敏感的环丙沙星作为对照组,进行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的预防和治疗试验,探索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预防用药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中、高剂量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鸡肌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残留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用正己烷去除脂肪,MCX小柱净化,洗脱液经浓缩,0.22μm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4种药物在2~100 ng·mL-1的系列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限为0.1μg.kg-1,定量限为0.3μg.kg-1;氟苯尼考的检测限为0.2μg.kg-1,定量限为0.5μg.kg-1;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胺的检测限为1.0μg.kg-1,定量限为3.0μg.kg-1。4种药物在0.2~2.0μg.kg-1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9.3%~97.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满足了鸡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的确证分析,同时对其主要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进行了痕量监测。  相似文献   

18.
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合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丙沙星与粘菌素对分离的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两药联用对猪大肠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对5株大肠杆菌的MIC≥32μg/mL,粘菌素的MIC≥16μg/mL;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用时,FIC指数介于0.09375~0.125,并可同时显著降低两药的MIC值,表现为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具有良好再生能力的"玉皇"青花菜下胚轴原生质体为供体、"优秀"下胚轴原生质体为受体,进行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供体原生质体UV射线的最大辐射剂量为0.10 J/cm;受体原生质体R-6G的最大处理剂量为40μg/mL;PEG-6000 250 g/L,CaCl2.2H2O 1.025 g/L,甘露醇45.5 g/L,山梨醇45.5 g/L,附加15%DMSO,可获得14%的融合率。综合改良的融合体培养基最适激素浓度为:6-BA 0.3 mg/L,NAA 0.2 mg/L,2,4-D 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