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渔业现代化》1976,(1):44-45
本文介绍一种使静水鱼池的池水不断循环净化的高密度养鱼装置。在静水鱼池的中央用隔板围成一个环形水路,设置曝气机和塑料制成的鱼巢。鱼的饲养密度,最高可达180公斤/米^3,与一般静水池的最大饲养密度1公斤/米^3比较,可增加180倍。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1999,(5):40-40
本所从1988年起,对江河名优鱼类——光倒刺鲃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在1991年初获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再次繁育批量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正在筹建中。该鱼食性杂、生长快,抗逆性强,易捕。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50-100公斤/米^2,利润2000元/米^2左右,养殖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居住在南亚湄公河畔的柬埔寨人民已经有了网养渔业的雏形。但近代网养业以日本发展最快,1935年日本开始利用网箱暂养鰤鱼。其中网养鰤和鲤的产量达20--70公斤/米^3,美国自60年代起,由于改进了网箱设计,以小型垂下式网箱为主,获得了更高的产量。虹鳟的最高产量为103公斤/米^3,淡水鲶为181公斤/米^3,Mang鲶为240公斤/米^3。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7,(5):34-34
作者于1971—1973年在苏联克里米亚对咸淡水池塘中饲养草鱼的可能性作了三年的研究。试验的池塘中眼子菜、川蔓藻、丝状藻及角果藻等丛生茂密:有些池眼子菜丛生,占池塘面积90%,生物量为3.2公斤/米^2;有些池海滨球草丛生,占面积60—70%,生物量为1.74—2.66公斤/米^2。试验过程中,对饲养仔鱼的池塘施放了厩肥(1.5—6.6吨/公顷)和无机肥料(50—20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鱼高产试验及其技术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网箱养殖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高产试验。其中网养莫桑比克罗非鱼获得每平方米净产97公斤,饲料系数为2.16:网养草鱼每平方米净产14.5公斤,饲料系数为2.49。此外,本文论述了网箱结构,饲养环境,养殖方式,饲料配方,投喂技术等技术因子对提高单位产量的关系。作者认为合理选择网箱,敷设饲料台,控制溶氧不低于3mg/L、水温不低于15℃,饲养密度为5—10公斤/米^2,单养,采用蛋白质组分不低于35%的颗粒饲料以及提供10%-2%的日给食率,是网养给食式鱼类获得高产并降低饲料系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广东沿海三湾——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总面积2880平方公里,其中5米深以内浅海面积43.5万亩,10米深以内浅海面积130万亩。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水质清新,浮游生物丰富,特别是软体动物种类多,平均生物量达到228.30克/米^2,是广东沿海开展贝类增养殖的三个优良海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三湾的贝类增养殖,  相似文献   

7.
西江是珠江主干流,流经肇庆市七县、区,江段全长208公里,面积27.6万亩,面积100公里^2以上的支流有50多条。西江年均径流量为53.5亿米^3,流入客水22亿米^3。西江地处亚热带,年均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年平均温度2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水丰盈,饵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  相似文献   

8.
缢蛏苗种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榆县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进行缢蛏苗种生产。160米^2育苗池生产稚贝2.91亿粒(平均壳长810微米),重11.4千克,单位出苗量181.9万粒/米^2,测定时蛏苗平均规格为2.9毫米,密度达1330粒/米^2。现将第二轮的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60年代以来。流水养鱼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民主德国范脱晓乌发电厂温流水养鱼,每米^3水体年产400-600公斤;联邦德国沿岸与内陆渔业研究所工厂化养鱼,每米^3水体年产500公斤;日本协和宁部工厂养鳗每米^3水体年产216公斤。  相似文献   

10.
对石斑鱼进行研究,确定商品鱼养殖的最佳放养水平。试验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5、30、60、90和120尾/米^3。饲养8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放养密度60尾/米^3与最低放养密度15和30尾/米^3进行比较,生长、饲料转换比、死亡率以及肥满度均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站利用河道船形网箱进行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取得单产80.2千克/米^2、纯利422.2元/米^2的成效。鱼种培育成活率为84.5%,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3.8%,现将主要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采用鱼泵捕鱼时,吸捕位置常需要按鱼的密度随时作适当的转移。渔捞员历来是根据鱼水分离器所输出的渔获量的多少来判断吸捕装置附近鱼的密度的。但是,鱼水混和物在吸鱼管中的输送总需要一段时间,其输送的速度一般不超过2米/秒。换句话说,渔捞员对鱼泵吸捕装置的操纵总是落后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跟吸鱼管的长度有关。吸捕装置每次移动的距离从几十厘米到3~4米。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鱼不到20年时间发展速度相当快。养鱼网箱面积在扩展,养殖地域在扩大;工艺学及其养殖技术逐步完善。在水产养殖业中,网箱养鱼已上升到明显地位。挪威、民主德国等养鱼网箱已经定型。日本把网箱养鱼作为一种规范化养殖方式已向全国推广。美国利用小型金属网箱养殖美洲鲶,生产力超过220公斤/米。,古巴在水库中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产量已高达300-400公斤/米^3。目前,英国、德国、智利、  相似文献   

14.
肖培弘 《内陆水产》2003,28(1):16-16
越冬池塘越冬池塘面积3300米2左右,池塘深度必须达2.0~2.5米,有效水深达1.2~1.8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5~50毫克/升的范围内较合适。只要渗漏不严重,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均可作为生物增氧越冬池。越冬前要清塘,清除池底污泥,或将池水排干,晾晒3~7天,用生石灰浆全池泼洒。放鱼密度最大冰厚时,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0.5~0.6公斤/米3,冰下平均水深不足1.5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0.3~0.4公斤/米3。成鱼越冬池塘的密度不宜过大。施肥冬季施用无机肥可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浮游藻类是池塘生物增氧的源泉,在它们的生长繁殖过…  相似文献   

15.
PQ45-10型喷水式增氧机是一种可移式水电泵,于1981年2月研制成功,功率为0.75千瓦,流量为45米^3/小时,扬程为2.5米,落水直径8-10米。曾送北京朝阳区畜牧水产局和无锡市山北公社等三个单位试用,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1982年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接受江苏省和无锡市科委下达任务试制功率为2.2千瓦、流量为100米^3/小时,扬程为4米、喷水高度为3-3.5米,落水直径为10-12米的PQ100-12型喷水式增氧机,再次送三个单位试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面积2亩,平均水深2米的池塘一张进行高产试验,放养密度4,875尾/亩,其中尼罗罗非冬片4,500尾,规格2.5寸/尾(每公斤90尾),团头鲂50尾(O.2公斤/尾),4寸的草、鲢、鳙分别为25尾、200尾、50尾,鲤鱼50尾(O.035公斤/尾)。鱼总重66.25公斤/亩。除罗非鱼在4月15~18日放塘外,均在3月22日放养。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从广东中山市横栏、古镇、黄圃等桂花鱼养殖户获悉,去年至今桂花鱼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塘头价约43元/公斤,而春节期间更是卖到50元/公斤。据业内人士透露,全市7085亩桂花鱼亩产约2500公斤,总产值8亿多元,养殖户纯收入约2亿元。桂花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素有“淡水石斑”之称。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我站和永吉县旺起乡渔业公司承担了吉林省水产局下达的网箱养鲤试验项目,在松花湖用八只网箱,总面积为147.92平方米,放养1742.1公斤鲤鱼和罗非鱼春片鱼种,投喂11512公斤配合颗粒饲料,饲养126天,成鱼产量7400.5公斤,平均50公斤/米^2,折合亩产33353.5公斤,亩净产27612公斤。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电力系统中,热电站(火力发电厂)仍占重要地位。大多数热电站的热效率不超过40%,其余60%的热量在冷却系统中散失。热电站排出的冷却水冬季水温12-20℃,夏季30-40℃。一个能发电60万跹的热电站每秒钟排出温水26米^3(1560米^3/分),发电120万跹的热电站排出温水50米^3/秒(3千米^3/分)。  相似文献   

20.
一、池塘的选择 选择面积为30~60米^2的水泥池或土池。培育池太小不利于饵料生物的培育、太大影响鳅苗的成活率及单产。池深0.5~0.7米,池底平坦逐渐向排水口倾斜,在出水口挖-0.2~0.3米深、面积1~2米^2的集鱼坑,作为人工捕捞鳅苗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