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业通报》2007,29(2):84-84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六安瓜片茶产业作为建设皖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茶叶产业化规模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为宣传六安瓜片,弘扬六安瓜片茶文化,促进皖西茶业发展。六安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4月18日至21日举办了主题为“品六安瓜片千年茶韵。促神韵皖西快速崛起”的第七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来自省内外知名画家、书法家、茶叶专家和新闻界朋友一行六十多人参加了4月18日至20日的六安瓜片原产地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2.
信息五则     
《茶业通报》2004,26(2)
第四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暨六安瓜片论坛隆重举行由六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主办,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和裕安区茶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六安瓜片茶文化暨六安瓜片论坛于2004年4月19日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冷水冲村举行六安瓜片茶开采仪式,在六安市裕安区举行六安瓜片论坛。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相关县区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安徽省农委农业局领导、茶业专家、生产经营企业及新闻媒体共300余人参加了大会。上午冷水冲村的茶园一片翠绿,茶农们喜摘新茶,茶厂正在炒制瓜片茶,许多客人第一次见到瓜片茶炒制工艺,…  相似文献   

3.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4,26(2):50-50
由六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主办,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和裕安区茶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六安瓜片茶文化暨六安瓜片论坛于2004年4月19日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冷水冲村举行六安瓜片茶开采仪式,在六安市裕安区举行六安瓜片论坛。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相关县区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安徽省农委农业局领导、茶业专家、  相似文献   

4.
六安瓜片绿色名茶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历史名茶—六安瓜片被列为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是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分不开的。目前,六安瓜片开发在取得初步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质量标准难以控制、生产成本偏高、品牌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六安瓜片的生产工艺,降低其生产成本,全面实施无公害茶目标,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知名特色品牌,才能确保六安瓜片绿色名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六安瓜片品牌经营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7):520-522
品牌化程度低是影响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市场知名度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在强化品牌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和扶持茶业龙头企业以加强其品牌整合能力等措施,来打造六安瓜片茶叶知名品牌,实现其生产规模与效益的统一、茶叶文化与经济的统一,做强做大六安瓜片茶产业,并最终使其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名茶“六安瓜片”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芳侯 《茶业通报》2001,23(3):10-11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早在唐代 ,《茶经》就记载有“六安茶”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 :“六安州之片茶 ,为茶之极品”。“浙杭龙井、徽六瓜片” ,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因其叶形颇像葵花瓜子壳 ,而称作“瓜片”。该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 ,过去这三县均属六安府所辖 ,故称为六安瓜片 ,作贡茶。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 ,一直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真正的六安瓜片形似瓜子 ,单片不带梗芽 ,叶边背卷顺直 ,色泽宝绿 ,附有白霜 ,汤色碧绿 ,清澈明亮 ,香气清高 ,味鲜甘美 ,若冲泡在杯中能浮…  相似文献   

7.
正六安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荟萃,拥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等众多历史名茶。全市现有5个产茶县区,其中霍山、金寨、裕安、舒城是安徽十大产茶县区。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六安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效益。2012年,全市茶园总面积3.43万hm2,可采面积2.87万hm2,茶叶总产1.6万t,一产产值10.8亿元,产业综合产值超过36亿元,茶产业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8.
六安瓜片茶的创制,经历了从徽州松萝到六安(霍山)松萝,再从六安(霍山)松萝到六安(霍山)梅片,又从六安(霍山)梅片最后改名为六安瓜片的过程。六安梅片创制于明末清初,大约在清末民初改名六安瓜片。从创制而言,有近四百年历史。从改名而言,也有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创建六安瓜片有机茶基地的优势做了分析研究,同时明确概述发展六安瓜片基地思路,旨在推动有机茶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辉  祝儒水 《茶业通报》2016,(3):106-108
茶产业已成为金寨县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升六安瓜片茶叶质量,确保六安瓜片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金寨县政府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产业升级等方法,取得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茶农生产组织化程度显著加强等成效。总结出以利益合理分配为纽带、以恰当布局为基础等关于茶叶联合体建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安徽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是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我省茶产业连续7年实现增产增收,茶叶收入已成为产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从全国茶区的发展比较看,我省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由于长期缺乏政策扶持,投入严重不足,茶产业在全国的位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3位,滑落到第7位。  相似文献   

12.
《茶业通报》2009,(4):147-147
尊敬的卢书记,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在这里举办六安瓜片茶产业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六安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安茶生产历史和现实基础等方面分析了六安茶产业优势。指出了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提高六安茶产业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六安瓜片条目内说:“片形烘青绿茶之一,清代末年创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和霍山县,过去三县均归六安府(府应作州)管辖,故称六安瓜片”。该条目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一书中六安瓜片的观点。《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六安瓜片一节编撰人庄维之同志在文中提及六安瓜片历史渊源时有两种说法:一为某茶行评茶师从收购的上等绿大茶中专拣嫩芽摘下制成峰翅抛售市场;另一说法麻埠祝财主因取悦袁世凯炮制而成的。编写人庄维之同志认为:“两说虽然大相径庭今不评及,  相似文献   

15.
六安瓜片为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曾名列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产销体制、消费市场变化等多种原因,六安瓜片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制作工艺倒退,产质量急骤下降,市场声誉受损,广大消费者迫切要求恢复和开发这一传统名茶生产。1997年、根据中央提出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号召,我们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积极配合六安市独山镇党委和政府,本着"总结、恢复、提高、开发"的原则,把恢复"六安瓜片"生产作为山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六安瓜片演变历史及品质特点六安瓜片清朝已闻…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6月1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传友、薛建宏、刘连生、李建民率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金寨县、裕安区等地视察六安茶谷建设情况。六安市副市长高斌、熊健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金寨县响洪甸"六安茶谷"观景平台、滨河亲水步道、谢裕大(六安)瓜片加工厂区、茶谷  相似文献   

17.
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北麓,是安徽省重要产茶区之一。近年来,六安市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加快茶产业发展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茶农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依靠科技进步,调整茶类结构,提高名优茶比重,实行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品牌系列化,质量安全化,服务社会化和效益最佳化,促进了茶叶产业升级,加快了六安茶产业发展,茶叶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市茶产业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特种名茶究竟有多少?众说纷云。有“十大名茶”之说,亦有“八大名茶”之论。但“六安瓜片”则是公认的一大名茶。鉴评茶叶品质,虽有各种标准和要求,但统而言之,不外乎是以色、香、味、形四字衡之。“六安瓜片”由单片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只此一端,在我国所有茶类中是绝  相似文献   

19.
正1背景金寨县现有茶园面积12139.4hm~2,茶叶产量7600t,综合产值13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全县第一大产业,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今年六安瓜片荣获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在茶产业的支撑和推动下,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6.13万户、17.48万人减至2017年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茶树新品种特香早的秋茶鲜叶试制六安瓜片,同时用舒茶早、龙井43品种鲜叶作比较试验,并用市场购买的春茶瓜片作品质比较,通过对茶样感官审评探讨特香早鲜叶制作瓜片的效果。结果表明,特香早品种鲜叶制作秋瓜片品质较优,尤其是栗香带花香,形状整齐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