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制干椒的产量为处理5:N10P4K8>处理4:N10P4K6>3:N10P4 K4>2:N10 P4K2>处理1:CK(N10P4不施钾肥),说明辣椒施用钾肥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处理5、处理4干辣椒产量分别为158.4kg/667m2、157.2kg/667m2,比CK(不施钾肥)分别增产19.46%和18.56%.这两者产量增幅较为接近,说明钾肥用量应控制在6~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湘南中高海拔地区春季露地栽培的苦瓜品种,以本地主栽苦瓜品种蓝山苦瓜为对照,引进17个苦瓜新品种,调查各品种物候期、植株性状、商品果实性状、产量、抗热性、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粒条相间瘤类型品种中,闽研6号苦瓜生长势最强,抗热性好,田间表现抗白粉病,枯萎病抗性较好,折合每667 m^(2)产量2800.0 kg,比对照蓝山苦瓜(1427.0 kg/667 m^(2))增产96.2%,商品瓜颜色及果型等外观性状符合本地种植和消费习惯;条状瘤类型品种中,碧绿三号苦瓜折合每667 m^(2)产量2522.0 kg,比对照蓝山苦瓜(1427.0 kg/667 m^(2))增产76.7%,条状瘤苦瓜在湘南地区有部分消费市场,同时可作为外向型蔬菜供应粤港澳大湾区。闽研6号和碧绿三号苦瓜适合在湘南中高海拔地区春露地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供试土壤面积为36m。的18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均为2m2)上,以0.5kg/667m^2、0.70kg/667m^2、0.9kg/667m^2三组播种量为主处理因子,以6个供试品种(4个菜用型籽粒苋品种和2个地方常规苋菜品种)为副处理因子,开展菜用型籽粒苋品种及播种量的栽培技术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类型及播种量不同,其生物产量和食用产量的差异很大;(2)从产量的角度来看,花红苋和红苋菜这2个常规苋菜品种的平均生物产量和食用产量分别为892.68kg/667m^2和669.78kg/667m^2,而绿穗苋、红苋R104、红苋K112和小米苋4个菜用苋品种的平均生物产量和食用产量分别为1274.25kg/667m^2和921.02kg/667m^2,分别比花红苋、红苋菜这2个常规苋菜品种高42.74%和37.5l%。(3)从3种不同播种量中优化出适宜的播种量为0.5kg/667m^2或0.7kg/667m^2,且以0.7kg/667∥的播种量最佳。  相似文献   

4.
从豌豆品种、种植密度、栽培方式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夏秋反季节豌豆增产潜力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有不同的生产力,而不同品种又要求不同的密度。参试的4个豌豆品种商品性状好,荚大,产量高,均适合在贵阳高海拔地区推广栽培。作夏秋反季节栽培时,播种期均以8月中下旬为宜,中豌4号和中豌6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2.5 kg/667 m2左右,而腾飞5号和腾飞7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0 kg/667 m2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节瓜品种"甜仙子1号"为试材,以广西南宁秋季种植节瓜的平均播种期为常规播种期(CK),在常规播种期前后进行分期播种,设3个处理,分别为8月20日(T_1)、8月30日(T_2)、9月9日(T_3),探究节瓜在秋季延后栽培中,不同播种时期对节瓜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影响有显著差异,8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667m~2产量达2 014.8kg,分别比8月30日、9月9日播种增产23.6%和53.7%,且单瓜质量也显著高于后期播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播种期越早,节瓜的生育期越短,采收期越长;8月20日播种从播种到采收仅需要53d,采收期持续32d;而8月30日、9月9日播种从播种到采收分别需要63、65d,采收期持续24、13d;试验表明,节瓜秋季延后栽培最适播种期为8月20日,而8月30日、9月9日播种,生长发育缓慢,产量明显下降。因此,节瓜秋季延后栽培要适当的早播。  相似文献   

6.
青蒜-贝母栽培模式,青蒜每667 m^2产量2 000 kg、产值6 000元,贝母每667 m^2产量750 kg、产值18 000元,667 m^2纯收益达13 100元,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了介绍青蒜-贝母栽培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蔬菜施肥方法,确定福建漳平地区蔬菜氮肥适宜的施用量,促进农户降本增效,作者开展了白菜“2+X”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30%优化氮区(N_(3)P_(2)K_(2))处理白菜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为4 180.2 kg),无氮肥区(N_(0)P_(2)K_(2))产量最低(每667 m^(2)为3 280.0 kg),70%优化氮区处理、优化氮区处理白菜产量居中。由此可见,在磷、钾水平一致的条件下,白菜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建议漳平地区白菜生产按130%优化氮区处理,即每667 m^(2)施纯氮(N)22.5 kg、纯磷(P_(2)O_(5))5.0 kg、纯钾(K_(2)O)12.0 kg施肥。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安阳市黄县东庄镇等附近几个乡镇推广春大棚西瓜接茬秋延后辣椒栽培模式,面积达2500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春大棚西瓜1月20日左右播种育苗,两叶一心时嫁接,4—5片真叶时(2月底)定植,5月上中旬开始采收,6月20日左右采收结束,每667m^2产量3500kg,以2.2元·kg^-1计,每667m^2产值7700元;秋延后辣椒6月下旬播种,8月上旬定植,9月中旬-12月上中旬采收,每667m^2产量2500kg,以1.6元·kg^-1计,每667m^2产值4000元。两者相加每667m^2年产值11700元,扣除成本2800元,年利润8900元。  相似文献   

9.
2014—2017年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进行了桃品种"中桃5号"顺行V形密植简化栽培试验,试验园"中桃5号"第2年开始结果667 m^2产量782kg,第3年667m^2产量2 142kg,第4年进入丰产期667m^2产量3 742kg,667m^2收益15 000元,并且采用顺行V形栽培树体矮化,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取得较好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试验667m^2用4kg、6蚝、8kg和10kg等4个不同用量的壮秧剂在马蹄分蘖期的施用,研究壮秧剂对马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不同施用量中,以马蹄分蘖期667m^2施用6kg壮秧剂效果最好。与CK相比,分蘖期667m^2施用6kg壮秧剂显著增加分蘖,显著提高大、中果的个数和重量,增加马蹄产量,增产率达13.7%。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本地菜农利用大棚加地膜覆盖进行早春茬毛豆栽培。2月下旬播种,5月中旬上市,5月下旬采收结束,667m^2产量400~600kg,批发价7.00-5.00元/kg。按667m^2产500kg,平均批发价6.00元/kg计算,667m^2产值3000元,纯效益2500元以上。因生长期短、让茬早,技术简便、用工少、成本低,既可单一栽培,又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2.
许金滨 《上海蔬菜》2019,(2):55-56,65
该文研究了配施有机肥、减量施用化肥对胡萝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配施有机肥处理较单一使用化肥处理胡萝卜产量增加明显。其中湖北三宁复合肥(N-P-K=18-5-26)处理平均667 m^2产量最高(8 919.64 kg),较常规施肥(ck)处理增产19.13%,667 m^2纯收入增加最多(2 792.88元);湖北三宁复合肥(N-P-K=20-5-20)处理较常规施肥(ck)处理增产16.16%,667 m^2纯收入增加2 396.28元。  相似文献   

13.
黄金梨在河南西部浅山丘陵区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引入黄金梨在河南省西部浅山丘陵区的汝阳县进行试栽。结果表明,黄金梨在河南省西部浅山丘陵区表现良好;具有生长健壮、早果丰产、果实外观漂亮、风味独特、品质极佳、经济效益高等优良特性;该品种果实8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368.0 g,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平均每667 m~2产量587 kg,栽后第5~7年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建园后第1~7年平均每年每667 m~2收益7 539.6元。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西部浅山丘陵区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4.
马莲小枣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的枣强县一带,是河北省红枣名优特品种之一。在枣强县孟庄马莲小枣示范园6a(年)的栽培观察,表现为早果丰产。定植后第2年,平均结果株率65 %,平均株产2kg;第3年结果株率1 0 0 %,平均株产7.5kg,每667m2 (亩)产3 3 0kg;第4、5、6、7年,667m2 (亩)产量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667 m^(2)基施鸡粪有机肥1100 kg+硫酸钾复合肥(17-17-17)5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3-7-40)28 kg]相比,优化施肥2[OPT2,667 m^(2)基施商品有机肥300 kg+硫酸钾复合肥(18-6-16)40 kg、追施水溶性肥料(16-6-30)28kg]的番茄茎粗、单株果数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0.6%、11.2%和7.7%;OPT_(2)处理的番茄可溶糖和VC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9%和30.5%。优化施肥措施的番茄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番茄的纯收益表现为OPT2>OPT1>CK。因此,OPT_(2)可在设施番茄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路鑫 《蔬菜》2020,(1):73-76
为了筛选更适合三亚地区栽培的鲜食朝天椒品种,对7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经过综合分析,飞艳在生育期内适应性、抗性、植物学性状、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参试品种,产量表现极显著,667 m^2产量达2 014.3 kg,比艳红(CK)增产22.6%,为中晚熟鲜食大果朝天椒,适宜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芹菜种植最佳灌溉量,开展芹菜不同灌溉量试验,为芹菜高产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5:每667 m2灌溉126 m^3;T+10:每667 m2灌溉132 m^3;T-5:每667 m2灌溉114 m^3;T-10:每667 m^2灌溉108 m^3;对照:每667 m2灌溉120 m^3。试验结果表明,T-5处理在株高、茎粗、叶柄数等植株长势均优于对照,干物质质量较对照增加13.7%;芹菜产量最高,为5669.50 kg,产量、产值较对照提高16.28%;T-5处理在节水5%的情况下,纯收益高于对照16.67%。综上所述,每667 m2灌溉114 m^3高产且节水,是本试验处理中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溉处理,适宜指导本地区大棚芹菜微喷灌溉栽培。  相似文献   

18.
《长江蔬菜》2006,(6):65-65
本部连续5年对早白菜薹(Ⅲ)的种植农户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杂交一代早白菜薹(Ⅲ)新品种,近几年的种植产量为2500kg/667m^2左右,比常规品种产量高出500kg/667m^2以上,收入普遍都在1000元/667m^2以上,在江浙一带高者可达5000元/667m^2左右,而且呈现出持续走高的趋势,冬季气候越恶劣,雨雪越多,气温越低,收入越好。连续5年来,长沙、武汉、杭州、上海等市场,元旦至春节之间白菜薹的批发价格在2~4元/kg,极端时间可达6~7元/kg。  相似文献   

19.
晶彩甜糯2号系江苏润扬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QN51为母本、J59HT14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彩色甜加糯玉米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961.8 kg,比苏玉糯5号(CK)增产23.1%;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为899.7 kg,比苏玉糯5号(CK)增产18.4%。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良,适宜在江苏省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并于2022年申报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长江蔬菜》2006,(7):73-73
本部连续5年对早白菜薹(Ⅲ)的种植农户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杂交一代早白菜薹(Ⅲ)新品种.近几年的种植产量为2500kg/667m^2左右,比常规品种产量高出500kg/667m^2以上,收入普遍都在1000元/667m^2以上,在江浙一带高者可达5000元/667m^2左右。而且呈现出持续走高的趋势,冬季气候越恶劣,雨雪越多,气温越低,收入越好。连续5年来,长沙、武汉、杭州、上海等市场,元旦至春节之间白菜薹的批发价格在2—4元/kg。极端时间可达6—7元/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