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纳米材料处理活化水培育绿豆、红豆芽苗,研究其对芽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试验过程中所用水的活化时间分别为0、4、8、12 h。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与C K相比,T2处理的绿豆芽苗和红豆芽苗鲜质量分别增加9.3%和15.0%,胚轴长度与干质量也略有增加;品质方面,与CK相比,绿豆芽苗T3处理维生素C含量增加6.2%,T1处理可溶性总酚含量增加3.0%、类黄酮含量增加24.1%;红豆芽苗T2处理可溶性总酚含量比CK增加1.0%,T1处理类黄酮含量增加3.9%。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LED光质及配比对红桔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长出两片叶的红桔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LED白光(对照)、红光(R)、蓝光(B)、红蓝复合光(R1B1、R4B1,数字指复合光中不同色光的峰面积之比)、红绿蓝复合光(R4G1B1)等6个光照处理,水培培养2个月后观测幼苗的形态参数、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蓝单色光和复合光对红桔幼苗生长明显不利;高比例红蓝复合光添加绿光(R4G1B1),对红桔幼苗生长无明显不利,且株高和株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大18.8%(p<0.05)和28.7%(p<0.05),更有利于地上部分(茎、叶)的形态建成和光吸收。红、蓝单色光和复合光,导致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呈降低趋势;高比例红蓝复合光添加绿光(R4G1B1),导致幼苗叶干质量比对照高39.3%(p<0.05),其他生物量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红蓝复合光中,R1B1的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变化,R4B1显著抑制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R4B1添加绿光后(R4G1B1)使叶绿素a合成有一定恢复。红光导致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降低,蓝光则呈相反趋势,而红蓝复合光和红绿蓝复合光的光合作用能力处于红、蓝单色光之间。经主成分分析,LED红绿蓝复合光(R4G1B1)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光为对照,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8红1蓝、6红3蓝)LED灯和自然光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8红1蓝(8R1B)处理下丝瓜幼苗茎粗、壮苗指数、全株鲜重和地上部鲜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合特性方面,白光处理下Fv/m和F0值最高并达到显著差异,8红1蓝(8R1B)处理Fv/Fm和F0值最低。6红3蓝(6R3B)与8红1蓝(8R1B)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值高于自然光和白光处理。8红1蓝(8R1B)处理下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8红1蓝(8R1B)光质较适合丝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10):55-59
采用耐切割叶用莴苣品种‘奶油生菜’为试材,以海南夏季锯齿型温室内自然光照和光周期为对照,利用LED精量调制红蓝光比例分别为R/B=4、8、10,对水培生菜切割一茬后的再生苗进行夜间延时补光,探究不同光质LED暗期补光对水培切割再生生菜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R/B=8、10两个处理的再生生菜采收时单株地上部鲜质量达到对照的2.36、2.13倍,随着LED红蓝复合补光光源红光比例的增加,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的趋势。光合色素以R/B=10的含量最高,叶绿素荧光指标R/B=8、10处理高于CK和R/B=4处理。R/B=8处理的脯氨酸、SOD酶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EC值、MDA含量表现出R/B=4处理显著低于CK。综合各指标来看,对水培生菜再生苗进行暗期延时补光处理时,R/B=8是最优的光质配比。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质LED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不同光质(8红1蓝、6红2绿1蓝、6红3蓝)LED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红1蓝(8R1B)LED灯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地上部和全株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而6红3蓝(6R3B)LED灯处理下,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该处理黄瓜幼苗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继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形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碳氮代谢,以确立红树莓组培生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结果表明:随着R/B(红蓝比)的增加,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株高由1.514cm逐渐增加到最大值1.638cm,在4R/B(红∶蓝=4∶1)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但与对照W(白光)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后株高又随着R/B的增加而减小,在10R/B(红∶蓝=10∶1)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0.681cm,显著小于对照W;茎粗则随着R/B的增加由最大值0.101cm逐渐减小到最小值0.076cm,R/4B(红∶蓝=1∶4)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与对照W之间差异显著,10R/B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与对照W之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生根率以及根长与茎粗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随着R/B的增加而减小,在R/4B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分别为0.751cm2、0.786、1.369cm,在10R/B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分别为0.211cm2、0.357、0.369cm;SOD及CAT活性均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1.832μg·g~(-1)FW、H_2O_25.902mg·g~(-1)FW)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10.953μg·g~(-1)FW、H_2O_246.978mg·g~(-1) FW);POD活性随着R/B的增加先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5.511μg·g~(-1)FW)逐渐增加到4R/B处理下的最大值(20.934μg·g~(-1)FW),随后又随着R/B的增加逐渐减小;MDA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7.357nmol·g~(-1)FW)逐渐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10.880nmol·g~(-1)FW),极显著高于对照W;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R/B的增加由200.204mg·g~(-1)增加到最大值313.917mg·g~(-1),在R/B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W,随后又随着R/B的增加逐渐减小到最小值154.172mg·g~(-1),显著低于对照W;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16.903mg·g~(-1))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33.180mg·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大值(12.507mg·g~(-1))减小到10R/B处理下的最小值(2.147mg·g~(-1))。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试材,设3个水平红蓝光质配比R/B=7∶1、R/B=3∶1、R/B=1∶1,2种营养液分别为山崎番茄配方和霍格兰番茄配方,以气候箱处理为对照。用波长为660nm红色LED光源和450nm蓝色LED光源,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和营养液耦合下番茄生长的差异,探索人工可控条件下适宜番茄生长的光质配比和营养液组合。结果表明:霍格兰营养液各处理随红光比例增加,株高、茎粗、干鲜重有增大的趋势;气候箱对照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红蓝光处理可以显著增大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霍格兰营养液,R/B=7∶1处理光合速率较高。综上所述,采用霍格兰营养液,R/B=7∶1时有助于番茄苗期株高以及生物量的增加,是适宜番茄苗期生长的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华京"小白菜为试材,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光质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小白菜植株茎粗、叶宽、叶面积及根系长度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根系活力以红/蓝(7/1)处理的最强,在蓝光下的最弱;叶绿素含量以蓝光处理的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值呈负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的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这说明红/蓝(7/1)光有利于提高小白菜叶片的光合作用,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遮荫条件下,探索不同红蓝配比(红:蓝=7:1,7R1B;红:蓝=5:1,5R1B;红:蓝=3:1,3R1B)LED灯组对节瓜育苗的补光效果,筛选节瓜LED补光育苗的最适红蓝配比.结果表明,红蓝配比3R1B的补光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节瓜幼苗的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祥伟 《长江蔬菜》2013,(16):36-40
以华京小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小白菜植株茎粗、叶宽、叶面积及根系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红/蓝(7/1)处理下具有较高的CAT和SOD活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小白菜生长,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夏秋高温季节小白菜覆盖栽培技术,以2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采用露地栽培(T_(1))、防虫网覆盖栽培(T_(2))、大棚骨架覆盖顶膜+四周防虫网栽培(CK)、CK+银灰色(T_(3))或黑色遮阳网(T_(4))覆盖栽培,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夏秋高温季节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_(3)、T_(4)的单位面积商品产量显著高于CK,T_(2)的单位面积商品产量显著低于CK,T_(1)单位面积商品产量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T_(3)、T_(4)的小白菜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虽然遮阳网撤除9 d后T_(3)、T_(4)的粗纤维含量上升幅度大于其他3个处理,但仍低于其他处理;T_(3)、T_(4)的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遮阳网撤除9 d后,硝酸盐含量明显下降,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有所缩小。因此,小白菜在夏秋高温季节宜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以提高产量、降低粗纤维含量,且在采收前5 d以上撤除遮阳网,以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白及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LED不同光质对白及生长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2种组培苗生长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变化趋势相同。白及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4红+2蓝+1绿光源处理假鳞茎生长良好;1红+1蓝光源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二倍体中,1红+1蓝光源处理是CK处理的1.3倍;四倍体中,1红+1蓝光源处理是CK处理的1.2倍,白、蓝、4红+2蓝+1绿光源处理都比CK高,2红+1蓝、6红+1蓝+1白、红光源处理低于CK;二倍体可溶性糖含量总体比四倍体可溶性糖含量高;综上,红光和蓝光(1∶1)最有利于白及组培苗可溶性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新优亮K21’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光质(红R、蓝B、红蓝比7R/1B、红蓝比5R/1B、自然光CK)对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对黄瓜生长最优的光质。结果表明:R处理下种子发芽率最高,比CK高25.98%,且株高、鲜质量、干质量、根长等指标都随着复合光之中红光所占比例增大而逐渐增大,株高以R处理最高,比CK高1.23cm;茎粗以7R/1B处理最好,比CK高0.43mm;根长以7R/1B处理最大,比CK长1.00cm;幼苗经低温处理后,各处理相对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变化,且在处理第5天存在显著性差异,抗寒性表现最优的光质为5R/1B。综合以上情况得出,对黄瓜生长发育最优光质处理为5R/1B和7R/1B。  相似文献   

14.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扦插苗为试材,对葡萄幼苗分别按100∶0(T1)、75∶25(T2)、50∶50(T3)、25∶75(T4)及0∶100(T5)5种比例施用NO3--N与NH4+-N氮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氮素处理T2、T3和T4幼苗在各时期叶片中光合色素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CK和全铵处理T5(硝铵比0∶100);同时,处理T2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处理组,且处理T2与CK具有显著差异(P0.05);全硝态氮处理T1(硝铵比100∶0)各项指标与处理T3相近,且皆低于处理T2而高于处理T4,含硝态氮处理间各指标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益丰4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光质(7R3B、8R2B、9R1B)LED灯育苗补光在设施番茄栽培生产中应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质LED灯补光育苗时,红蓝光比例为7∶3(7R3B)的LED灯处理下,移栽后番茄的生长、抗逆性、坐果率及产量较好,坐果率90%,增产率18.34%.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叶面肥喷施对甜玉米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叶面肥喷施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处理(T_1)、常规施肥处理(T_2)、常规施肥处理+EM菌剂(T_3)和常规施肥处理+氨基酸叶面肥(T_4)。试验结果表明,喷施EM菌剂的T_3处理小区产量最高,达14.92 kg,较T_1、T_2和T_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3.53%、19.82%和18.12%;T_3和T_4处理甜玉米单果质量较T_2处理分别增加了4.45%和1.21%,但三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_3处理甜玉米株高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T_3处理的茎粗比T_2和T_4处理分别增加了12.86%和2.3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可知,T_3处理的利润最高,T_4处理次之,667 m~2利润分别为5 634.06、4 555.44元,分别比T_1处理增加1 665.40、586.78元。以上结果表明,EM菌剂和氨基酸叶面肥的施用,可以明显促进甜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增加,且EM菌剂对甜玉米的促进效果要好于氨基酸叶面肥。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叶面肥喷施时期对樱桃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樱粉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面肥喷施时期(T_1:定植前7 d喷施;T_2:定植后7 d喷施;T_3:定植后14 d喷施;T_4:定植后21 d喷施)对樱桃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喷施叶面肥(CK)处理相比,喷施叶面肥处理可增加果实数量和单果质量,且随着喷施时间的后移,提高幅度逐渐增大。同时,喷施叶面肥处理提高了樱桃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有利于植株生长。此外,喷施叶面肥处理还提高了樱桃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有利于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综上,喷施叶面肥通过促进樱桃番茄植株生长,提高植株光合能力,从而提高了樱桃番茄产量,且定植后21 d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蔬菜》2016,(2)
以空心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技术,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空心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设1/2剂量的Hoagland配方的营养液(CK),稀释倍数分别为400倍(T_1)、600倍(T_2)、800倍(T_3)、1 200倍(T_4)、1 600倍(T_5)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共计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宜浓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促进空心菜的生长,T_3效果最好,其空心菜地上部鲜质量比CK显著增加21.70%,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和茎粗比CK分别增加了16.18%、4.13%、0.90%;不同浓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空心菜的硝酸盐含量,其中T_3比CK显著降低了24.25%;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均以T_3处理最高,分别比CK增加7.48%、6.17%。综合得出:适宜浓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增加空心菜的产量,提高其品质,以T_3(复合微生物肥料稀释800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蓝鼠耳’玉簪为试材,利用LED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对试管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以期为‘蓝鼠耳’玉簪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LED光质为W∶R=7∶1时,试管苗的增殖系数为4.71,是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株高和叶面积综合表现良好,分别为17.48 mm和30.90 mm2,说明W∶R=7∶1时对试管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试管苗的生根率在R∶B=5∶1、W∶R=7∶1、R∶W=2∶3时均高于97%,优于其它处理。LED光质为R∶W=2∶3时试管苗的根数为17.54条,说明光质R∶W=2∶3时能够有效促进试管苗根系生长。2)低光强59μmol·m-2·s-1时有利于试管苗增殖,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增殖系数呈下降趋势。当光强为176~235μmol·m-2·s-1时,试管苗的叶面积表现良好,为73.09 mm2,说明该光强对试管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当光照强度为118~176μmol·m-2·s...  相似文献   

20.
以黄心芹为试材,采用人工补光的方法,设置光质分别为纯红光(R)、红光∶蓝光=3∶1(3R1B)、红光∶蓝光=1∶3(1R3B)、纯蓝光(B)以及对照组白光(W),探究了不同的红蓝光比例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系统电子传递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壮苗处理并了解红蓝光对芹菜幼苗光系统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处理显著促进芹菜幼苗株高、叶面积的增加但显著减小了茎粗和根长,B处理则相反,幼苗株高和叶面积最小,但根长和茎粗最大;B的壮苗指数最高,并且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的积累仅次于R处理;1R3B和3R1B的表型差异和生物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相比于R和3R1B,W、B、1R3B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通过OJIP曲线及JIP-test分析发现,R处理的J点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并且I点同样为最大,这说明红光抑制了PSⅡ受体侧QA、QB和PQ库的还原,抑制了电子传递及PSⅡ活性。该研究中,单色蓝光处理的壮苗指数最高,并且拥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积累,PSⅡ的电子传递系统未发现被抑制,是比较理想的育苗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