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花表型性状、花粉特性、雌蕊发育程度的变异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从13个种源地共筛选出的25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西伯利亚杏的花数量性状(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个数、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花粉活力)和质量性状(花瓣颜色、花萼颜色、花瓣形状、花瓣状态、花瓣类别)以及雌蕊发育程度进行调查,了解花数量性状变异规律,并对花表型性状与花粉特性以及雌蕊发育程度与坐果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杏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77%,其中花粉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1.41%),雄蕊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26%)。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及花粉活力均服从正态分布,雄蕊个数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78.57%的样本花粉量12 290.00~40 101.00粒/朵,42.86%的样本花粉活力大于50%。西伯利亚杏的雌蕊败育率极低,具有巨大的丰产潜力,86.4%的西伯利亚杏完全花比例高于50%,随着完全花比例的增加,坐果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完全花比例与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雌蕊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方位上表现为中南东西北,在层次上表现为中上下。西伯利亚杏花主要性状描述特征为:花瓣白色或浅粉红色;花瓣圆形或卵圆形;花萼红褐色或紫红色,极少数为绿色;花瓣状态平;花单瓣,鲜有重瓣。【结论】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花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存在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猕猴桃花粉性状优良的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实现猕猴桃雌株优质高产。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及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种质资源圃采集的来源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41份猕猴桃雄花为试材测定其花粉量及花粉活力。试验中87.8%雄株花粉活力集中于40%~80%;No.29、33、32、36、21的花粉活力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系),而花粉活力低于40%的猕猴桃雄株有No.2和No.3,其中No.3的活力最弱。供试材料中,单个花药所含花粉量最多的是No.26,达1 951粒;而最少的是No.39,仅有900粒,均属于中华猕猴桃,可见其花粉量差异较大;美味猕猴桃雄株之间花粉量差异较小,处1 160~1 520粒。中华猕猴桃雄株平均花粉活力(58.54%)低于美味猕猴桃(67.99%),而其平均花粉量(1 415粒)高于美味猕猴桃(1341粒),花粉量与花粉活力之间并无相关关系。文中依据供试品种花粉量的多少及花粉活力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Ⅱ与Ⅲ级的猕猴桃雄株具有较多的花粉量及较高的花粉萌发率,可以满足生产上猕猴桃授粉的要求,其余品种则不建议作为授粉树。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了解杂交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开花的生物学特性,为杏李育种改良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杂交杏李6个主栽品种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风味皇后、味王和味厚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开花物候期,并观测花冠直径、花瓣数、花瓣形状、花瓣颜色、花瓣纵横径、花药数、花丝长度、花柱长度、花萼颜色、有效花率及雌蕊退化率等花器官特征,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测量花粉长度、宽度等指标,使用纤维素酶法测定花粉量,最后通过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及花粉萌发力。【结果】6个杂交杏李品种的开花期主要在3月上旬至中旬,各品种间开花物候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0.20~0.51,以初花期变异系数最大,开花最早的风味玫瑰与最晚品种味厚时间相差11 d。6个品种的花瓣均为5瓣,呈白色椭圆形,花冠直径为17.48~20.95 mm,单花花药数为27.10~35.45枚/蕾,花丝长度为3.28~6.18 mm,花柱长度为4.72~9.33 mm,花萼颜色多为绿色,花药颜色多为暗黄色。在花粉特征方面,风味玫瑰花粉粒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为46.71 μm;味王的花粉粒宽度最大,为26.97 μm,味帝的花粉粒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其他5个品种,分别为27.13和13.34 μm。单花药花粉量最大的品种是风味玫瑰,最小的品种是味帝。花粉活力最强的品种是恐龙蛋,最弱的品种是味帝,花粉管长度在0.32~2.03 mm。【结论】不同品种杂交杏李开花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建议选择开花物候期相似且花粉活力高的品种搭配种植,以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为样本,比较了制粉方法对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TTC法、I2-IK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并用"3414"试验设计对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进行筛选,建立测定猕猴桃花粉活性的合适方法。结果表明,将花粉与花粉壳混合后更有利于花粉管的萌发;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碘-碘化钾(I2-IK)不适用于猕猴桃花粉活力的测定,离体萌发法能有效地反映花粉的真实活力;离体萌发法的最佳配比为10%蔗糖+0.1 mg/mL硼酸+0.1 mg/mL氯化钙,萌发率可达77.9%。  相似文献   

5.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雌雄异株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a调查,发现了介于中华猕猴桃雌株与雄株之间的中间类型,但该类型数量稀少,在野生群体中只占0.5%左右。雌雄异株性状的变异可以从雌株、雄株以及中间类型的花器发育水平上体现。雌花的雌蕊可育,但花粉没有生活力;雄花雌蕊败育,但花粉正常;而中间类型花朵的雌蕊部分发育,而且花粉也有生活力。仅在雌株与中间类型上可以见到明显的“柱头一花柱”结构,但二者在柱头表面乳突的密度与发育水平上显著不同。中间类型花朵的柱头上乳突稀少,而且部分萎陷;花粉粒能在其柱头上发芽,但大多数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组织。中间类型的发现不仅对研究雌雄异株性状的演化有一定意义,而且也为培育中华猕猴桃雌雄同株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新2号核桃花粉活力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寻客观、快速、有效的核桃花粉活力测定方法,为新新2号核桃人工授粉、授粉树配置等花粉活力的测定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MTT染色法、离体萌发法和原位萌发法测定新新2号核桃花粉活力。【结果】TTC和I2-KI染色法染色后,无法区分花粉颜色,难以辨识花粉活力状况。离体培养法测定的花粉萌发率较低,且耗时较长。MTT染色法染色后,易于辨识花粉活力,测定的花粉活力接近原位萌发法。【结论】TTC和I2-KI染色法不适用于新新2号核桃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MTT染色法可用于野外快速测定新新2号核桃花粉活力,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成株率下降;M2代中,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处理浓度下,花了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的诱变效应的大小因材料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樱桃不同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萌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中山区主栽的3个中国樱桃品种‘短柄’、‘黑珍珠’、‘大鹰嘴’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果实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品种开花物侯期有明显差异,‘大鹰嘴’花期最早,‘短柄樱桃’最晚。不同品种的雌蕊长度和子房直径无显著差异,花瓣颜色、形状、花冠大小差异显著,花粉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花冠直径与单果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对短柄樱桃花粉萌发率、花粉管伸长速率进行研究表明,蔗糖对于维持樱桃花粉外界环境渗透压作用很明显,添加适量的硼酸有利于离体花粉的萌发。当蔗糖的浓度为30g/L,硼酸的浓度为0-3%时短柄樱桃花粉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离体萌发率最高。通过温度试验表明,在25℃条件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伸长速率均达到最高,说明早春低温不利于中国樱桃花粉萌发、影响授粉受精。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根两年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is Planch. )雄株花粉贮藏试验的结果,初步得出花粉贮藏条件以0℃左右低温和25%相对湿度为好。同时探索了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和温度条件,提出了保持花粉生命力的适宜环境和方法。培养基成分以10%琼脂,10%蔗糖液,100-150ppm硼砂,并维持pH值5.8-6.0的范围,花粉萌发适温25℃(早花株系)至29℃(晚花株系)均可。花粉萌发率以花瓣微开期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配方培养基及贮藏条件对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效果的影响,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活力鉴定、人工辅助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花瓣刚好完全展开大果型黄百香果花朵的花粉,采用L_(25)(5~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宜其离体培养的蔗糖、硼酸、硝酸钙浓度及pH;利用最适宜花粉离体培养基,开展花朵不同采样时间、花粉离体贮藏湿度和温度对花粉活力影响试验,确定适宜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离体贮藏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萌发率的因素排序为硝酸钙蔗糖硼酸pH,确定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培养基pH 5.0。在最适培养基中,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为85.55%;于11:30—17:30采集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均在80.00%以上,其中,开花后3 h(16:30)花粉的活力最强,显著高于除13:30和15:30外的其他时间采集花粉的萌发率(P0.05,下同)。花粉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平铺在硫磺纸上自然风干处理3~48 h的花粉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同时间段密封于离心管中常温贮藏和平铺在硫磺纸上置于干燥器中贮藏处理,其中在硫磺纸上自然风干贮藏48 h的花粉萌发率仍达34.28%;自然风干5 h后密封于离心管中4℃贮藏24 h的花粉萌发率为61.49%,显著高于自然风干5 h后密封于离心管中-20℃贮藏24 h的花粉萌发率(55.22%)。【结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及pH 5.0;当天采集花朵的花粉自然风干5 h后密封于离心管4℃贮藏其萌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关藤花粉活力和提高其坐果率,并为其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_2-KI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通关藤花粉活力。【结果】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均低于60%,其中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得的花粉活力最低,只有0.02%,显著低于其他4种测定方法 (P0.05)。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分别为51.44%、52.10%和39.02%,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I2-KI染色法测得的花粉活力高达90.85%,显著高于其他4种测定方法 (P0.05)。【结论】最适合通关藤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为I2-KI染色法,并且随着花龄增大花粉活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籽瓜花粉的离体培养,比较不同浓度蔗糖、硼酸为基本的液体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对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方法】选用最适培养基,对籽瓜花粉进行6个温度水平以及4个时间水平的离体培养。【结果】当培养温度在25~30℃时的花粉活力最高,籽瓜花粉的最优培养基配方是:15%蔗糖+0.01%硼酸+1%琼脂。【结论】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温度上升到30℃以后,随着温度的上升,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降低。在室温下花粉培养4 h时,花粉萌发趋于稳定而花粉管长度仍在增加;培养6 h,其花粉管长度不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赤霉素对枣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赤霉素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灰枣和骏枣的鲜花粉为材料,于盛花期喷施赤霉素(GA3)处理,采用离体培养基,I-KI(碘-碘化钾)染色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分析赤霉素对红枣花粉萌发和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10~30 mg/L)赤霉素对灰枣和骏枣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花粉活力、花粉量和柱头可授性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对花粉的萌发特性产生抑制作用;赤霉素处理后7 d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活力跟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枣花粉萌发、花粉管长度、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特性,对外源赤霉素的响应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8个蝴蝶兰品种数量性状和分组性状的判定进行研究,为建立蝴蝶兰品种DUS性状的科学判定方法提供支持。【方法】依据DUS测试指南,对蝴蝶兰植株大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花朵数量、花序梗长度、花序梗粗度、花长度、花宽度、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唇瓣中裂片长度、唇瓣中裂片宽度等1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采集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LSD最小显著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依据蝴蝶兰15个数量性状表达均值和极差,采用LSD最小显著差法,将其划分为9级表达状态;蝴蝶兰不同部位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表现为花序性状(31.83%)花瓣性状(25.72%)萼片性状(23.40%)叶片性状(20.26%)唇瓣性状(18.96%),其中花序长度与花朵数量的选择空间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63%和44.59%;叶片宽度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为2.099 8,DUS表达状态较为丰富,但有可能存在性状稳定性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在15个数量性状中选择出花宽度、叶片长度、花朵数量3个性状作为分组性状。【结论】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DUS测试数量性状的分组性状;数量性状的分级存在不稳定因素,如品种内变异、栽培条件、地域差异等,不能以固定的性状表达范围作为分级标准,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并进行年度校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了野生猕雄株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观察了雄株的开花特性,比较了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雄株花器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经济性状,并介绍了美味猕猴桃“湘峰83—06”、“湘峰83—11”和中华猕猴桃“岳-3”、岳-9’等四个优良雄性系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插接法对接穗黄瓜和砧木黑籽南瓜进行多次累积嫁接,研究不同嫁接次数黄瓜雌雄花的生物学性状和花粉在不同温度下萌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巨丰八号黄瓜接穗生长节间数分别为2~10节位、11~20节位、大于20节位时,其黄瓜雄花的花梗长、花瓣长、总长和质量均显著高于自根苗,且雄花梗长随嫁接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降低趋势,2~10节位嫁接的花梗比其他更长;盛花期时,嫁接黄瓜的雌花其果梗长、花瓣长和总长显著大于对照,而子房长度显著小于对照,2次嫁接的黄瓜子房最短;嫁接的黄瓜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且具有一定耐低温和高温特性;10、35℃处理下,花粉萌发率随嫁接次数提高而提高。累积嫁接具有一定的性状累积效应,这为嫁接诱变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找出罗汉果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延长罗汉果授粉时间和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罗汉果授粉成功率。【方法】采用染色法、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论】罗汉果人工喷雾授粉前,确定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可提高喷雾授粉成功几率;花粉离体萌发法、MTT(噻唑蓝)染色法分别为罗汉果花粉活力及柱头活力测定的最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 μm和44.85 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和89.14%。杂交组合黄连木花粉授粉4 h后开始少量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48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授粉72 h后到达胚囊。自交组合阿月浑子T-491花粉授粉2 h后即开始大量萌发,6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1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自交组合相比,杂交组合的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相对滞后,并伴有花粉管弯曲、膨大变粗、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等现象。阿月浑子T-491授粉的自交组合坐果率为57%,而黄连木授粉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为26%,杂交组合表现出较低的结实性。【结论】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授粉过程存在一定障碍,可能是导致杂交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红花槐花药培养最适取材时期及选蕾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红花槐花药离体培养的最适宜取样时期及其相应的花器官形态特征判断标准。【方法】采用小孢子染色压片观察、花器官形态特征观测和花药离体培养试验,研究红花槐花药小孢子发育阶段,探讨小孢子发育阶段与花器官形态特征及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关系。【结果】1)小孢子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分体、单核及二细胞花粉3个时期,这3个时期之间具有明显的细胞学特征差异,其中单核时期又分为单核早中期和单核靠边期。2)小孢子单核时期(单核早中期及单核靠边期)花药适宜离体培养,其中单核靠边期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77.05±1.56)%,为红花槐花药离体培养的最佳时期。3)在单核靠边期,花蕾纵径介于10.01~12.20 mm、花冠与花萼的长度比>1/4~≤2/5。同时,小花花萼上部为红色,白色花冠从花萼中露出且顶部开始变为粉红色,花序大而松散,小花间距离较大。【结论】红花槐花药离体培养最适取材时期为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并可通过小孢子与花器官形态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取材。  相似文献   

20.
板栗花粉萌发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朝鲜板栗兔山9号和开城早栗花粉萌发率主同于南方栗中的深刺大板栗、九家种和浅刺大板栗,北方栗中的红栗及大明栗花粉萌发率最低;花后5-7d 雄花枝上部花序的花粉萌发率最高,结果枝和雄花枝下部花序的花粉萌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