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3.
杨淑玺 《新农村》2005,(12):20-20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的旺季,搞好秋季鱼种的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秋季的鱼种管理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及时清塘 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  相似文献   

4.
<正>1.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并按常规方法培肥水质,待药性消失后将鱼种转回。2.分养。将鱼种按不同规格调整分养,做到同池所放鱼种规格一致。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池放养小规格鱼种,小鱼会  相似文献   

5.
<正>鱼种放养对鱼种的要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鱼种下塘的生活环境要求也是很重要的。1鱼种池塘的改造鱼种池塘不易过大,面积4~8亩为宜,铲除池边四周杂草,池底平坦,淤泥少,淤泥保留10~15cm,在鱼种下塘前7~10d进行池塘消毒,消毒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生石灰为每亩80~100kg,漂白粉用量为每亩2~2.5kg,杀灭病原菌及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2培肥水体池塘消毒5d后,将水注入,水深达1.3~2.0m,施  相似文献   

6.
鱼种的培育     
夏花分塘后到年底,养成规格12~15厘米、体重30-40克的1龄鱼种为春花鱼种。青、草鱼生长周期为3~4年,有的地方又把1龄鱼种养成500克的2龄鱼种。  相似文献   

7.
卵形鲳鲹鱼种大型网箱阶梯式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新型卵形鲳鲹鱼种中间培育模式,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各级培育主要技术参数。该模式共分3个培育阶段,初始放养鱼种规格为2.9 cm≤体长≤3.2 cm。一级、二级和三级培育密度分别为280~300 ind·m-3水体、150~180 ind·m-3水体和120~150 ind·m-3水体;培育网衣网目分别为2a=1.2,2.0和3.0 cm。各级培育具体苗种筛分细则为:一级培育中,当体长≥4.4 cm鱼种数量占总数的(40±2)%时进行分筛,体长≥4.4 cm的鱼种进入二级培育;二级培育中,当体长≥5.8 cm的鱼种数量占总数的(90±2)%时进行分筛,体长≥5.8 cm的鱼种进入三级培育;三级培育中,当体长≥7.2 cm的鱼种数量占总数的(90±2)%时进行分筛,体长≥7.2 cm的鱼种进入成鱼养殖。通过该模式,鱼种培育成活率及7.2 cm≤体长≤8.2 cm鱼种的集中度超过85%。与传统培育模式相比,成活率可提高10%以上,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可大幅提升商品鱼品质,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效益高,生长期5~6个月,当年鱼种就可养成商品鱼。1·池塘条件宜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深1·5~2米。放养前,清理池塘,消毒池水。2·鱼种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长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放养鱼种。3·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9.
1.放养时间应选择在1年中鱼种放养损失最少的“冬至“至“立春“之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水温为全年最低,鱼种和凶猛性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同时还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放入水库后,凶猛鱼类的危害也可相对减轻.   2.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放养鱼种逃逸的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以提高.   3.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暖、艳阳晴朗的日子放养,千万不可在刮大风、下雪的日子放养.   4.鱼种消毒鱼种消毒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盐水消毒法.在50公斤水中加入1.5~2公斤食盐,搅拌溶化,将鱼种放入上述食盐水中浸洗3~5分钟,然后放养入库.   5.鱼种投放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鱼篓.待鱼篓内的水温与水库水温差不多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水库.鱼种投放水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拨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相似文献   

10.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在管理上应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 清塘: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堋进行培育。缺乏水源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667m~2用生石扶75~100kg消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0,(8)
正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是一种名贵淡水食用鱼,养殖前景看好。1.鱼种池套养鱼种池套养鳜鱼不仅可培育大规格鱼种,还能获得一定产量的商品鱼,进一步提高鱼种池的养殖效益。(1)鳜鱼夏花鱼种套养以饲养草鱼种为主的鱼种池,可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放主养鱼苗(体长2厘米  相似文献   

12.
秋季乍冷乍暖,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的旺季,搞好秋季鱼种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秋管鱼种应抓好以下五个点: 一、及时清塘培育鱼种2~3个月的鱼塘,一般水质已经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所以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鱼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全部鱼种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塘水培肥,待药物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以确保鱼种生长环境的净化.  相似文献   

13.
施用灭虫净2#,选择鲢鱼鱼种进行半致死浓度(LD50)的试验,草鱼鱼种进行车轮虫病治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鲢鱼鱼种半致死浓度(LD50)的95%可信限为0.1698~0.1795 mL/m3;草鱼鱼种车轮虫病的适宜治疗剂量为0.22 mL/m3。  相似文献   

14.
四、草鱼出血病注射规程 1.免疫对象主要是全长5厘米以上的当年健康草鱼种,下列草鱼不宜进行免疫注射:(1)头部发黑、松鳞脱鳞、游水无力、肛门红肿、鳃烂以及体表有明显孢子囊、大量寄生虫的鱼种。(2)当年干塘鱼种,鱼鳃挂泥未经密集锻炼和消毒的鱼种。(3)处于浮头状态的鱼种。  相似文献   

15.
杨保国 《新农村》2007,(3):24-24
1.鱼种质量投放鱼种要求同种同龄,规格一致,健壮无伤,鳞片鳍条完整,溯水性强,离水后鳃盖不张,跳动不止。2.鱼种消毒鱼种消毒时应注意:①药物要现配现用,配药要用清水,忌用肥水,药物浸洗时要避免阳光直射。②药物剂量要准确,避免药量不足或用药过量。③浸洗时间要适当。发现鱼种  相似文献   

16.
从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和选择优质鱼种2个方面总结了池塘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1成鱼池套养 1.1鱼池要求 水面最好在0.67hm2以下,淤泥不深,当年能干池;否则乌鳢(乌鱼)留存塘中,影响翌年主养鱼生产. 1,2套养方法 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有时可吞食相当于本身体长2/3的鱼种.因此,投入乌鳢鱼种的方法很有将究.一般春节前投放好主养鱼种,以早适应环境,1~2个月后投放乌鳢鱼种,其规格应比主养鱼种小,一般为60~80g/尾的隔年鱼种,每公顷放300~450尾,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喂饲料,以池中野杂鱼为食.  相似文献   

18.
<正>1池塘准备鱼种入塘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消毒时,每亩用生石灰60~75kg;湿法消毒时,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20~150kg。2鱼种规格选用10cm以上(最好14~20cm,60~100g)当年鱼种,鱼种规格一致,无伤无病。下塘前严格消毒,一般采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适当套养大规格花白鲢。  相似文献   

19.
兰天 《新农村》2008,(3):24-24
1.彻底消除敌害 放养鱼种前,利用枯水季节,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全水库除害。 2.完善拦鱼设施 拦鱼网一般要求网目4~5厘米,应能拦截16厘米以上大规格鱼种。 3.降低放养规格 新建水库拦鱼设施齐全,可适当降低放养鱼种规格,草鱼、青鱼鱼种体长可降至不小于16厘米,鲢、鳙鱼鱼种应在13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鱼种池套养青虾,在不影响鱼种产量的情况下,每667米2(1亩)可增产青虾20公斤左右,增收300元,而且青虾苗种易得,生长速度快,操作方便,是综合利用鱼种池提高可比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