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水稻简塑盘抛摆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简塑盘抛摆秧栽培技术.是在日本抛秧技术的基础上.经消化、改进而逐步完善的一种新的栽培体系。一、简塑盘规格目前吉林省有两种规格。一种是561个孔眼。长60.5厘米.宽33.5厘米.高1.8厘米.上口直径1.8厘米.盘底孔经约1.2厘米。一种是434个孔眼。长60.5厘米.宽33.5厘米,高1.8厘米.上口直径2.2厘米.盘底孔径1.2厘米.厚度0.02厘米。二、简塑盘育苗1.育苗地选择。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盐碱轻或无盐碱.靠近水源和电源,最好是庭院园田地。2.秧本田比例。1:100~1:160。秧盘用量.561孔眼的简塑盘每公顷300~450盘;4…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要真正摆脱低效率、低产出、低收入的局面,一方面需要依赖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但是,如何真正解决农艺农机有效融合是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要使农民大幅增产增收,需要不断提高农艺与农机的结合水平。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11,31(7):35-37
蜜蜂授粉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全面推行蜜蜂授粉,是对传统农艺体系技术的突破。我国蜜蜂授粉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多方多力策动,以加速我国蜜蜂授粉业专业化、商品化和普及进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5个品种饲用玉米(Zea mays)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λ=0.6644时,5个品种饲用玉米的农艺性状可以分为Ⅰ(好)Ⅱ(中)Ⅲ(差)3个等级,BMS001和BMS002农艺性状归为Ⅰ级,科多八号和科多四号农艺性状归为Ⅱ级,中原单32号农艺性状归为Ⅲ级,结果表明在饲用玉米选择上优先选用BMS001和BMS002;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饲用玉米适宜性筛选评判上,其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技术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技术结合,二者相互适应并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整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近年来,农艺和农机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只有农机与农艺同步发展,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依据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处理好农机与农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形成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蓼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制西伯利亚蓼(Polygoni msibircum)防除技术,采用药剂、生物、农艺等方法对西伯利亚蓼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蓼经各种防除措施处理后,其死亡率在45d内都逐步升高,但30d后,西伯利亚蓼又逐渐再生;采用药剂、翻耕补播和放牧等措施都能有效防除西伯利亚蓼,其中采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草甘磷水剂和选择性除草剂2,4-D丁酯乳油防除西伯利亚蓼见效快、效果好,放牧效果次之,其他措施效果则相对较慢;各种措施都不能一次性根除西伯利亚蓼的危害,必须经过多次处理,综合防除才能控制其危害。草地退化是西伯利亚蓼蔓延的主要原因,采用药剂、农艺和生物等防除措施,提高管理和利用水平,能有效控制西伯利亚蓼的蔓延为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包括: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措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农艺节水技术措施、节水管理技术措施.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系列标准不完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程度不高和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为此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技术在各地得到普及,农机使用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机进入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机推广部门也充分发挥作用,对农民开展农机应用培训,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艺农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艺农机融合的相关策略,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艺农机融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盘育苗及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较为先进的新技术。钵盘育苗抛秧栽培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技术环节。一、置床防冻育苗前置床能否化通直接影响到能否育出壮苗。要想育出大龄无病壮秧,必须在置床防寒防冻上做文章。最好的办法是在秋后用稻草苫置床,在准备育苗的置床上盖20厘米的稻格差,然后再盖50厘米以上的稻草捆,覆盖面积必须在置床面积基础上,四周再外延0.5米左右,防止从边上往里冻。这样置床在冬天也不致冻透,第二年春天早扣棚,化通后即可播种。双辽市河套地区的乡镇有的农户庭院面积小,尤其是水旱田…  相似文献   

13.
浅谈名优绿茶开发之配套农艺措施杜起洪(福建三明市经作局)近年来,在高效农业的促动下,名优茶生产得到迅猛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从农艺措施角度来谈名优茶开发,应是在有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管理,应用茶学科技新成果和新的实...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发展状况对桑树基因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把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方兴未艾。从1983年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植物基因工程发展势头始终不减,现已跃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阶段,并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新沃2号青贮专用玉米的研发背景,并对其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发展史证明,某一项作物生产要素的增加和创新,都会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生产关系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的农业部[2010]5号文件颁布实施,全面推广蜜蜂授粉的生物增产措施后,它将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变化是巨大和广泛的。这一技术在生产上应用的突破,可似说是我国农艺史上发生的一场“技术性革命”,生产手段上的创新,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长果桑不同树型养成方式、不同疏果处理、不同疏叶处理的农艺试验,筛选出了减少长果桑落果的优势树型养成方法、疏果方法以及摘心和疏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春季低温寡照和夏季高温伏旱的独特气候 ,使云阳县及周边县市蔬菜供给都存在“春”、“秋”两个淡季。解决春、秋两淡一直是蔬菜产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经多年试验研究 ,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淡季蔬菜生产技术 ,其主要内容是 :利用山区立体气候资源 ,改进农耕农艺措施 ,打破常规播期 ,进行提早或延后栽培 ,以实现提早、延后和延长蔬菜上市时间。该项技术于1997年开始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实践证明 ,实行破季栽培 ,开发淡季蔬菜 ,是解决春、秋两淡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1 项目背景云阳县地处渝东山区、三峡库区腹心 ,人口 12 3万 ,幅员 36 49…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河北省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历程及当前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现状,提出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同时指出农机与农艺结合要因时因事而异,从农民需求、地形地势需要、农民购买力、种植品种等方面考虑,建立有利于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 《三叶草的科学与技术(Clov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书系由美国农艺、作物与土壤三个学会集合美、加两国33位教授、专家撰写出版的第25号农艺丛书,1985年首版。本书由 N.L.Taylor 主编,编辑委员会则由 P.B.Gibson 等6人组成。这是牧草学科中继1972年《苜蓿的科学与技术(Alfal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出版后又一部内容丰富材料精湛的牧草学著作,仅次于牧草之王——苜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