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猪产业面临巨大的疫病感染压力.猪瘟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既然猪瘟得到了产业从业者和政府的普遍关注,猪瘟疫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何猪瘟疫情仍然连绵不断?面对猪瘟,我们的防制手段仍有哪些不足?如何科学地对猪瘟进行准确诊断?猪瘟疫苗的使用现状如何?超前免疫是弊是利?什么免疫程序才是合理的?蓝耳病的爆发是否干扰猪瘟的免疫效果?如何进行科学的免疫监测?猪瘟的净化可行性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就田间技术服务经验、实验室监测结果和猪场生产实践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瘟防疫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一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猪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猪产业面临巨大的疫病感染压力.猪瘟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既然猪瘟得到了产业从业者和政府的普遍关注,猪瘟疫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何猪瘟疫情仍然连绵不断?面对猪瘟,我们的防制手段仍有哪些不足?如何科学地对猪瘟进行准确诊断?猪瘟疫苗的使用现状如何?超前免疫是弊是利?什么免疫程序才是合理的?蓝耳病的爆发是否干扰猪瘟的免疫效果?如何进行科学的免疫监测?猪瘟的净化可行性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就田间技术服务经验、实验室监测结果和猪场生产实践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瘟防疫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一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之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危害性、暴发性和死亡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流行,它将给规模化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多年来,规模化猪场在认真贯彻执行防制措施方面,重点突出抓防疫接种工作,因此,猪瘟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防疫思想的影响和免疫程序的束缚,结果在做了免疫接种猪瘟疫苗的情况下,猪瘟病仍时有发生。接种过猪瘟疫苗的猪,为什么还会发生猪瘟呢?为此,笔者近几年就省内几家规模化猪场发生猪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l病例情况从1997年至现在,在湖南长沙、岳阳、…  相似文献   

4.
2006—2007年的“高热病”疫情,令许多养猪人“谈猪色变”,也引起众多专家、从业人员的争论,大多认为此病是多病原混合、继发感染,猪瘟仍是引起发病猪群高死亡率的主要病原体。于是,许多猪场开始加大免疫剂量,增加猪瘟疫苗的免疫频率,超免、多次免疫一起上。但事与愿违,高热病仍将中国多个地区、大部分猪场袭击了一遍,至今余威尚在。为何猪瘟免疫抗体的检测合格率仍然很低?问题出在哪里?首免日龄如何确定?需要多次加强免疫吗?猪瘟的免疫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免疫接种是我国防制猪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手段,虽然实际工作中一直是强制性免疫,但散发性、温和性猪瘟仍然在某些地区、或某些猪场零散发生,尤其是一些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猪场,发生的频率更高。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此病的发生,一些猪场采取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进行猪瘟免疫接种。我们在北京市大兴十个规模化养猪场进行了乳前免疫,并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从出生至24日龄每天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6.
1 不论猪场采取什么样的免疫及控制方案,猪瘟仍然不时的光顾各个猪场,只是发病频率及严重程度有差异。为了能有效地控制猪瘟在猪场的流行,各个养猪场各显神通,研究并制定了五花八门的针对猪瘟的防控方案.包括不同的免疫程序甚至超前免疫、消毒与各项生物安全控制措施,不可谓不严密。也正因此,有的猪场的生产场长和兽医很有信心地说:我们的猪场不可能发生猪瘟。  相似文献   

7.
通过了解2个规模猪场发生疫病的诊断、处置情况,发现猪场虽然进行了猪瘟疫苗的免疫,但还是发生了猪瘟疫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分析猪瘟疫情是由猪瘟免疫程序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提醒广大养猪户时刻重视猪瘟的免疫,选用适合本场的猪瘟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8.
某猪场发生一起外购仔猪暴发猪瘟的病例,经调查发现此猪场周边猪场时有猪丹毒病例的发生,猪场老板遂将此次外购的80头体重25~35 kg的仔猪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免疫猪瘟单苗,对B组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以期对2组猪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免疫后13 d,B组猪只陆续发病,A组猪只正常,经过对B组2头送检发病仔猪的PCR检测,该病例被确诊为猪瘟病毒感染,虽然对B组仔猪进行了猪瘟疫苗的紧急免疫,但是仍未能有效控制死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猪瘟是危害猪场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猪瘟被称为猪场疾病发生的"发动机",是猪场疾病的"头号杀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猪瘟疫苗免疫密度的提高,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典型猪瘟在我国的猪场、农村养猪户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就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猪瘟疫苗的使用进行总结、供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和猪瘟病毒感染情况,采用商业化ELISA试剂盒,对大庆市某规模化猪场530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猪瘟抗体水平和猪瘟病毒抗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二次免疫的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为95.0%(115/121),比一次免疫的抗体阳性率66.1%(74/112)提高了28.9%,而且抗体水平整齐度较一次免疫显著提高。在530份受检猪只中,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猪瘟抗原,阳性检出率为0%,表明该猪场猪瘟病毒感染风险较低,对18份可疑样品用RT-PCR检测,没有检测出猪瘟病毒。研究表明,对当前的猪场仅仅实施一次免疫是不够的,只有实施二次免疫,才能获得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有效地防控猪瘟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防治猪瘟主要通过免疫接种来进行,对猪场仔猪猪瘟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监测,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很有必要。在7、14、21、28、35、42、49、56、63日龄,对试验仔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得到猪瘟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及猪群抗体离散度并加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试验猪场的2个分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一免时间并不合适,应该进行调整,分别推后至37日龄和33日龄。通过对猪场猪瘟抗体消长规律的监测,有助于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调整,提高猪场猪瘟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某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做出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免疫程序,应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SI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不同日龄仔猪及育肥猪的猪瘟疫苗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抗体合格率、平均阻断率和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显示,该猪场猪瘟免疫空白期过长,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合格率较低,增加了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应及时进行猪瘟免疫程序的优化。猪瘟疫苗抗体水平监测对猪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规模化猪场开展猪瘟疫苗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初生仔猪猪瘟免疫变态病的诊断和防制王亚鸣(江西农大牧医学院)为防止猪瘟病毒的胎盘感染和慢性传播,部分猪场采用了超前免疫的方法,该法在生产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部分场由于操作不规范。常引起猪瘟疫苗注射后免疫变态反应,发生仔猪不明原因的死亡.造成巨大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南省一些规模化猪场频繁发生猪瘟,而且一旦发病疫情连绵不断,很难彻底根除。猪场种猪群携带猪瘟病毒和规模化猪场高密度的封闭式饲养、生产的连续性,给猪瘟病毒在一些易感猪体内传代繁殖创造了条件,尤其种猪群隐性感染会引起母猪妊娠期间流产、死胎和哺乳仔猪发病死亡,这是猪瘟频繁发生和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种猪群的猪瘟感染情况和免疫状况,笔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捕获ELISA即AC-ELISA)和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该猪场提供的16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猪瘟因其传染性、病死率高而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例如,1996年据湖南省某县畜牧局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县牲猪防疫及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因猪瘟流行死亡,占死亡总数的52%.可是猪瘟仍是影响我省养猪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传染病.据国内各类畜牧兽医专业杂志的报道,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不但未得到实际控制,其流行病学、病状及病理变化呈发展势头.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跟猪场的消毒、隔离措施及牲猪生长适宜环境的控制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猪场制定的猪瘟免疫应能保证猪的一生,包括胚胎期都受到免疫保护,防止免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吉林省延吉市某猪场发病猪的临床特征、病理剖检及流行特点的分析,结合触片镜检、生化试验及猪瘟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确诊为该猪场发生了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后使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猪瘟免疫程序制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当时所发生猪瘟流行特点,以及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还有另外一些传染性疾病等,所以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猪场需要根据本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基于当前猪瘟发病率和流行特点,结合多个大型猪场疾病控制案例的临床经验,为规模猪场提出以下猪瘟免疫建议。1猪疾病控制的总体目标产前通过采取免疫措施可以实现猪瘟抗体  相似文献   

18.
1 猪场猪瘟发病现状 猪场猪瘟病毒感染普遍存在,温和型或慢性猪瘟在很多猪场持续存在;在一些猪场.猪瘟呈周期性发生;在猪场内,其已经成为很多疫病发生的诱因,如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乳猪黄白痢等,在很多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有猪瘟参与。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目前多表现为非典型猪瘟。长期以来,接种猪瘟疫苗是综合控制猪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各猪场的母猪群、仔猪间母源抗体的分布参差不齐,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更是千差万别,导致许多猪场出现“经过猪瘟免疫但还是发生猪瘟”的现象,尤其是各猪场仔猪群免疫时,由于母源抗体滴度对猪瘟兔化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导致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确定某场仔猪猪瘟首免日龄与疫苗剂量,特进行了仔猪群猪瘟母源抗体滴度测定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状态时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小样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0月下旬,豫北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的非典型性猪瘟疫情,现将诊治情况作一报告。1 发病情况该猪场10月下旬开始,零星猪只被毛干燥、食欲下降,先便秘后腹泻,猪只弯腰弓背收腹,经抗生素治疗后仍旧不能控制病情,猪只零星死亡10余头,病程持续过程在10天以上。后送省防治站作实验室检验,猪瘟呈阳性。据了解,该猪场平时正常进行免疫接种,且仔猪实行超前免疫2头份量,1小时后喂初乳;20日龄母猪与仔猪同时免疫;60~70日龄再进行一次猪瘟疫苗免疫后至出栏;以前未出现过异常。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猪起初被毛干燥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