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滴 《饲料工业》2000,21(3):34-35
肉鸡的脚胫、皮下脂肪、皮肤的着色问题愈来愈引起各饲料厂家的关注。添加到饲料中的着色费用愈来愈高 ,有的高达170元/t。正确添加及使用着色剂 ,每吨饲料可节约成本几十元。1着色的概念与肉鸡着色的过程着色就是色素(类胡萝卜素)在鸡的皮肤、脚胫、脂肪等组织中的沉积过程。鸡本身不能合成这些色素 ,必须从饲料中摄入。1.1着色的阶段肉鸡着色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加入黄色色素 ,以确保底色为黄色 ,此阶段称为“饱和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黄色基底上通过加入红色色素 ,使之从黄色转变为金黄—橙红色 ,此阶段称为“增色阶段”…  相似文献   

2.
着色就是色素(类胡萝卜素)在鸡的皮肤、脚胫、脂肪等组织中的沉积过程.鸡本身不能合成这些色素,必须从饲料中摄人.   ……  相似文献   

3.
(一)改善肉鸡肌肤颜色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肉鸡皮肤、脚胫的黄度已被列为其是否为天然产品的评判标准。目前市场销售的肉鸡,由于缺乏天然色素沉积,使得皮肤及脚胫着色浅淡,呈青灰、淡白色,显然不具备要求。虽然不同品种肉鸡皮肤着色性能不同,但沉积在肉鸡皮下脂肪上的黄色物质都相同,即叶黄素(又称含氧类胡萝卜素)。叶黄素是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常见的叶黄素有黄体素、玉米黄质、玉米次黄质、紫黄质、新黄质、隐黄质等。其中仅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具有着色作用。它们通常存在于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中。包括肉鸡在内的绝大多  相似文献   

4.
张兴会 《中国家禽》2001,23(11):42-43
在饲料中加入类胡萝卜素着色剂,使蛋黄和肉鸡皮肤颜色满足市场要求是现代养禽业广泛采用的方法。但由于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效果的因素很多,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着色不良的问题。本文将分析一些影响因素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肉鸡皮肤快速着色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及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市场对于肉鸡皮肤、脚胫等黄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当代肉鸡品种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在较短的生长期内使鸡达到理想的着色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饲料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肉鸡着  相似文献   

6.
在饲料中加入类胡萝卜素着色剂,使蛋黄和肉鸡皮肤颜色满足市场要求是现代养禽业广泛采用的方法.但由于影响类胡萝卜素着色效果的因素很多,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着色不良的问题.本文将分析一些影响因素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肉鸡皮肤快速着色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育种及饲养水平的提高,家禽的生长周期越来越短,产蛋效率越来越高,家禽已很难从常规饲料中采食到足够数量的复合色素类食物,使得其不能呈现出足够的令人赏心说目的色泽,为了满足商品外观色泽上的需要,迫使人们在饲料中添加大剂量的化学合成着色剂。然而由于化学合成着色剂价格昂贵,以及担心其有副作用(主要是生产中的副产物及溶剂等),使得化学合成色素的使用一直受到争议,在此情况下开发天然色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现在人们对天然色素的着色原理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主要是由含氧类胡萝卜素沉积在家禽体内引起的。在自然界中…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及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市场对于肉鸡皮肤、脚胫等黄度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地区甚至要求黄得发红。而当代肉鸡品种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在较短的生长期内使鸡达到理想的着色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饲料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肉鸡着色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9.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所属饲料厂,1996年共生产肉鸡配合饲料21万吨,出栏肉鸡4700多万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令人惊奇的是,在不少企业为提高肉鸡着色效果而在饲料中加大进口化学着色剂用量时,“温氏”却坚持不用化学着色剂,仅此一项就减少成本数百万元。他们的奥秘何在呢?一是饲养的三黄鸡品种好。不同鸡品种对饲料中色素的沉积作用的差异较大。“温氏”由于有自己的家禽研究所和育种场,培育出来的鸡品优良,对色素的沉积利用率高。二是饲料原料选择得好。“温氏”对玉米的要求很高,不使用贮存时间太长、叶黄素破坏较大的玉米,但同…  相似文献   

10.
家禽着色过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仕庚  吴世林 《中国家禽》2002,24(23):37-40
在我国,特别是两广地区,向肉鸡或蛋鸭饲料中添加饲用色素,改善禽产品的颜色非常普遍,由此造成的添加成本也很昂贵.影响着色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任何一方面稍有差错,都会导致着色的失败.综合起来,影响着色的因素主要有着色剂、禽体、饲料、疾病、饲养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