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文章分析"帝"与"(礻帝)"的甲骨字形的发展与其异体字。经分析,甲骨文"帝"(■)字有三个部分:(1)"■"可以理解为木匠用来画方形的一种工具(巨),它与四方有关;(2)"木"指位于地心的通天树;(3)上部的一条或两条横线表示"上",即天的意思。甲骨文"(礻帝)"字的异体常表现在(1)部分。商代(礻帝)的祭祀也和后来文献的祭祀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中有一些关于农作物的古文字,过去已作考释,有些似乎已成定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已得出的结论有些还有问题,这些字还需要重新考释。此前我已考知甲骨文字"来"既不表示大麦也不表示小麦,而是表示野生的燕麦。''这次再把我对禾、沈黍三字的考释情况表述如下。欢迎批评指正。表示农具的甲骨文字"工"字,过去没有作过专门的考证,我这里将它与上述几字合在一起,一同请大家指正。一、释甲骨文字,既象水稻的植株形,又象粟的植株形,一般都认为永是粟,依据是周秦以来的传注。但今天的南方方言中,很多地区称水稻的声音都与"禾"…  相似文献   

3.
龟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将龟视为护身之宝.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周代有一种叫做"龟人"的官,职责就是掌管乌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战国时候,大将的旗帜以龟为饰,是"前列先知"的意思,令中军也以龟为号,汉武帝时代钱币上铸有龟图案.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佩带"龟袋",袋分金、银、铜3种.以金袋为最高贵.古时不少诗人还以龟为名,作号.如李龟年、陆龟蒙、杨龟山,现今日本人姓名中仍有许多带"龟"字的.古人还把名用于天文记载,把天宫分成四个主要的宫,其中北宫玄武中"玄武"是北方一种神龟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浅谈龟文化     
龟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将龟视为护身之宝.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周代有一种叫做"龟人"的官,职责就是掌管乌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战国时候,大将的旗帜以龟为饰,是"前列先知"的意思,令中军也以龟为号,汉武帝时代钱币上铸有龟图案.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佩带"龟袋",袋分金、银、铜3种.以金袋为最高贵.古时不少诗人还以龟为名,作号.如李龟年、陆龟蒙、杨龟山,现今日本人姓名中仍有许多带"龟"字的.古人还把名用于天文记载,把天宫分成四个主要的宫,其中北宫玄武中"玄武"是北方一种神龟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黄健 《百姓》2009,(10)
因为梁文道,我曾闯进李宗盛的"生活家的院子".门口签到时,大家你来我往打着招呼,我以为是媒体包场,再一听,开场白都是:"哟,你也来了",让我顿时尝到一种无组织有纪律的孤独.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人可能搞不清楚为什么有的肿瘤病人要进行化疗,有的却要进行放疗,有的又是要进行化疗与放疗。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化疗与放疗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适合应用在什么疾病上的问题。一、它们使用的"武器"不同放疗,即放射治疗,它是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家",能够利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来对付肿瘤君,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武器就是能够产生各类射线的机器,常见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而化疗则是一名出  相似文献   

7.
曹鹏 《农业考古》2016,(1):159-163
1974年,江西省清江县吴城遗址出土一商代刻字陶片,铭文共四字,释"匍有土田",即"徧有土田"的意思。殷墟甲骨文也屡见商王占卜和经营"南方土田"的记载。考古发掘表明,在殷商时期,中原农耕文明已经波及到江南地区,赣西一带出现了大面积的农田耕地。  相似文献   

8.
<正>世间有一种情感,叫做"心系百姓"世间有一种奉献,叫做"无怨无悔"1 2 3 1 6热线开通十年,成为政府链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成为他们最信赖的"朋友"。我是知天命的年龄来到12316热线工作的,一干就是十年。如今过了花甲之年,大家看到我,这样形容:还是那么从容,自信,不知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是培养四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怎样对待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我认为要抓好三点教育,即:"理"字入心;"严"字当头;"授业于身"。 1 "理"字入心,仅四个普普通通的汉字,但要按照它所包含的广义去实施开来,并取得一定效果,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诸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之"理",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为四化读书之"理",遵纪守法之"理",团结互助之"理",爱护公物之"理",勤俭节约之"理",上课注意听讲之"理",遵守考场纪律之"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虽理甚多,需拾其中最根本之"理",也就是说,抓住培养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另有一说,认为"年"字按古人的写法,是个象形字,有头有尾,四脚伸开,象一个大壁虎,是种可怕的不祥之兽,一岁之中,若没有遇见它,便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叫"过年"。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春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分头去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职工。今年春节前,我和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一起到职工医院看望病号。病房里住着六位病人。刚一进门,工会主席说,公司主要领导来看望大家啦!中间病床上一老年妇女,忽然翘起头惊叫:"方立贵可来了?"党委副书记答方总来了。她两眼空洞地对着门口喊:"快让我摸摸……",双手在空中乱舞。我箭步冲上去,脱口甩出话来:"我送给你摸摸……",一把握住老人粗糙的双手。老人说她和老伴都是公司的退休职工,  相似文献   

12.
释“薅”     
杨成 《古今农业》2010,(1):73-81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探讨了从先秦到两汉这一时段内"薅"字字形字意的流变。从中发现"薅"字真正用于指代对固定农田实施"中耕除草"仅通行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汉族地区农耕。此前的古"茠"字以及甲骨文中的""字,所指代的农事活动虽然也与除草有关,但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中耕除草"却存在着不容相混的区别。古"茠"字是指播种前在整地的同时除草,前后两个"茠(薅)"字所指代的除草农事作业,无论是操作时间,所使用的农具,还是具体的操作办法都各不相同。鉴于"薅"字不见于汉代以前的典籍,据此我们推断,我国固定农田的定型时间不可能早于汉代。这一结论不同于前人认定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先秦时代的看法,导致前人误判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混淆了"游耕"与"农业"的本质区别;其二是,忽视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发达农业区所处的生态背景存在着极大差异。汉儒误将《诗经》中古"茠"字的本义曲解为"中耕除草",并将原诗句错改为"以薅荼蓼"。这就掩盖了先秦时代"游耕"农事操作的技术真相,从而将"中耕"的起源提前了八个世纪。  相似文献   

13.
<正>Hello,大家好。"我"是来自秀山的土鸡。"我"的祖籍在武陵山区。4000多年前,是东方华夏民族驯养了我,使"我"成了家禽中鸡的一个分支。因为"我"保留继承了武陵山珍野鸡的一些优良特性,故而人们叫"我"为"秀山土鸡"。一个"土"字,看得出来现在人们对"我"的偏爱与怀旧;一个"土"字,也道出了"我"与其他鸡不同的特征,"我"喜欢你们这样叫"我"。  相似文献   

14.
长大陪父母     
<正>看央视对西部地区农村孩子吃饭难问题的报道,记者问了很多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理想虽说五花八门,但比起城里孩子来说,目标似乎都不够"远大",无非是想做教师、当医生、打篮球、上大学,没有一个说要当科学家去太空的。不过我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感觉就两个字:实在。这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一个9岁小女孩的理想:"长大了我要陪我的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眼睛为"目",箭靶中心为"的"。这两个字如何组合成了"目的"呢?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北周高官窦毅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的女儿悲愤道:"可惜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于是出榜招婿,条件是射中自己画于屏风上的孔雀眼睛。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春耕时节,面对着待播的耕地,"种什么好"的问题都会萦绕在农民心头。实际上,"种好什么"的问题同样需要细加思索、好好解答。"种什么好"本质上是供求关系问题。你种我种大家种,东西种多了就卖不出好价钱;只有做到"人无我有",才能有效解决"卖难"问题。"种好什么"是一个提质增效、优化升级的问题。同样是种大米,两块钱一斤的大米没人要,60块钱一斤的大米抢不到。  相似文献   

17.
风筝畅想曲     
<正>"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假日到河边草地上散步,看见许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一根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系在天上,一头系在地上,孩子同风筝都在天与地之间悠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童年。记得上小学时,每年的春天学校总会举办放风筝比赛。每次我放的风筝,大多是我亲手做的"王"字风筝。其实做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有(SS#)字,(1)温少峰、袁庭栋认为字从水从井.(2)《说文》:"阱,陷也.从阜从井,井亦声.古文阱从水."  相似文献   

19.
正翻开泛黄的演讲稿,思绪回到了2009年。那年2月中旬,全场学校的班主任接到一个通知:月底,全员参与德育经验交流。没过几天,经验交流变成了演讲比赛,大家的推辞让我"当选"了。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参加的第一个场级比赛,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照着稿子念,既丢人又不尊重大家;脱稿吧,三天背3000字,还要流利、  相似文献   

20.
苋菜     
《农家科技》2011,(11):24
<正>苋菜,原产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菜。甲骨文中已有"苋"字。在我国,无论是荒地、林边还是路旁,都能见到苋菜的身影。苋菜按颜色分为红苋、紫苋和绿苋。不过现在在浙江上虞,当地的农民把原本不起眼的苋菜当成了宝贝,搞起了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