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霄凤  康晓慧  彭玉娇  张娜  张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99-1400,1402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方法]对从四川地区6个水稻主栽点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样进行分离,将分离所得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记录其培养性状,并对分离得到的23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不同菌株间的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菌株生长速率属于中等菌株(40 mm≤Φ≤60 mm),其余都为慢型菌株(Φ〈40 mm),无生长速率快的菌株(Φ〉60 mm)。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为强致病力菌株,其余为中等致病力菌株、无弱致病力菌株。[结论]该研究明确了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类重要的树木腐烂病菌,其培养性状和真菌菌丝的营养体亲和性能够反映真菌的遗传、形态、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探讨金黄壳囊孢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9个省份的12个杨树品种上的30株C.chrysosperma在4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了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金黄壳囊孢菌在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化,通过模糊聚类可将30个菌株划分为8个组,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30个菌株在PDA上的亲和性配对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黑色色素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30个菌株归为25个营养体亲和群(VCG),其中21个VCG各只含1个菌株,1个VCG含3个菌株,只有3个VCG各含2个菌株。研究结果说明供试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集分离获得云南昭通、丽江、曲靖马龙和昆明团结乡等苹果产区的苹果树腐烂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分离物,从中选取不同地点、在PDA培养基上不同性状的18个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培养性状。结果表明,18个云南分离株均为致病种Valsa.ceratosperma,种间各分离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存在差异,其中易产孢的4个分离株为灰褐色菌落类群、8个分离株为黄褐色菌落类群、6个分离株为乳白色的菌落类群。所有分离株在0℃下都不能生长,在28~32℃生长良好。灰褐色和乳白色类群菌株耐高温,黄褐色类群菌株对高温低温的抵抗力较弱。提取各病原分离株DNA和进行PCR,r DNA-ITS序列,结果显示苹果树腐烂病菌的云南18个分离株的r DNA-ITS序列包含了2个单倍型,均为致病种V.ceratosperma。其中分离株NL-3、NL-4和NL-15的序列完全相同,为同一个序列型Ha1,其余15个分离株的序列完全相同为同一个序列型Ha2。比较云南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的相应序列,结果显示云南的18个分离株与山东淄博分离株(GQ865689)和日本分离株(AF192326)聚为一类,2分支,日本分离株独为1支,对应腐烂病菌V.ceratosperma,其余3个类群分别为V.malicola、V.mali和外群。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云南分离物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和来源。菌株致病性研究表明云南分离物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黄褐色类群菌落的菌株的致病性较灰褐色菌落和乳白色菌落的类群的菌株强,而灰褐色菌落类型和乳白色菌落类型的致病性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云南各地区大部分苹果树腐烂病的致病株均属于中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优势种类V.ceraterapema,其种内出现了明显的菌群分化和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素分泌(菌株65株,占61.32%)和分泌土黄色、微红色和酒红色色素等性状;产孢能力试验表明,几无菌丝型菌株整体产孢能力高于气生菌丝密集型菌株。致病力测定研究表明,供试106个菌株可分为3种致病类型,即强致病力类型(29株,占27.36%)、中等致病力类型(70株,占66.04%)和弱致病力类型(7株,6.60%),其中,来自辽宁的菌株均属强或中等致病力类型,而来自河北和山东的菌株都有强、中、弱致病力类型的划分,但来自河北的菌株大多数为中等或弱致病力类型,来自山东的菌株几乎皆为强或中等致病力类型。综上,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呈现丰富多样性,且与致病力类型密切相关,与菌株地理来源也有一定的相互关联;除色素分泌这一因素外,菌株的生长速率、气生菌丝类型及产孢能力与形成病斑的大小形状等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6.
重庆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培养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重庆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13个代表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在PDA平板上对其培养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3株表现较强的致病力.病指为68.6、63.2和61.8;2株表现中等致病力,病指为57.0和55.6;1株表现较弱致病力,病指为22.9;5株表现弱致病力.病指为4.9、5.6、9.7、14.6和4.8;不致病的有2株,病指为0,未发现有强致病力菌株。通过不同菌株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以及病菌来源说明,病菌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有一定的一致趋势;在不同的烟区中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同一烟区中也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在培养性状上.13个代表菌株同以往报道的相一致.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生长量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灰梨孢菌产孢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类型及致病性分化情况,从河北省8个苹果产区采集罹病样本,分离得到153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并根据菌落颜色、菌丝生长速率和疏密程度选取其中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的12个代表性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区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菌落颜色分为7个类群,主要为浅黄色和黄色;不同分离株在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疏密程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70.59%的菌株生长速率为中等,57.52%的菌株气生菌丝发达.不同颜色菌株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在菌丝生长速率接近的情况下,浅黄色和黄白色菌株致病力较强;菌落颜色相同而菌丝生长速率不同的菌株间致病力也有显著差异,且致病力强弱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菌丝疏密程度对菌株致病力的影响不明显.以上试验结果均表明,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和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解该烟区青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和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致病力测定、生化型鉴定及BOX-PCR对69株来源于广西烟草主产区百色烟区的青枯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7.39%、62.32%和20.29%,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群为优势菌群;供试菌株的生化型复杂,其中37株属于生化型III或生化亚型III-1、III-3和III-4,23株属于生化型Ⅰ,1株属于生化型Ⅱ,另有8株属于非标准生化型;BOX-PCR分析结果表明百色烟草青枯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致病力、生化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无明显的地理种群、生化型种群或致病力一致的种群聚在一起.[结论]广西百色烟区烟草青枯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生化型,可能是该烟区烟草青枯病为害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邓兆峰  方丽英  吕成群  黄宝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01-1102,1113
[目的]为林业生产防治青枯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广西上思县2种发病症状的桉树病株根上收集青枯病病原菌,按柯赫原则研究其致病性。[结果]2种症状的90%以上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完全相同,分离培养证实均是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青枯病菌。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慢性型青枯病菌部分菌株发生变异,致病性减弱甚至丧失,急性型青枯病菌的菌株致病性未减弱。接种试验表明,急性型症状病株上分离所得青枯病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症状的病原菌,桉树苗木死亡率高,发病时间早,发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结论]2种症状分离到的病原菌都为青枯病菌,均有明显致病性,急性型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筛选出4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5株在山东采集分离的小麦根腐病菌进行了鉴定,后采用刺伤接种法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表明,25个菌株均为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离蠕孢属真菌。接种试验表明,25个麦根腐离蠕孢菌株均具有致病性,但从系统聚类图可以看出,不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其中,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同时,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碳氮源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力与胞外果胶酶的关系,筛选最佳产酶的碳、氮源,为揭示该病菌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MS培养基培养苹果树腐烂病菌野生型菌株03-8及其2个突变体(致病力增强突变体X907,致病力丧失突变体T1)菌株,于5,10,15和20d取样,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其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探讨致病力与酶活性的关系。以野生型菌株03-8为供试菌株,改变MS培养基中的碳(葡萄糖、麦芽糖、根皮苷、果胶、可溶性淀粉)、氮(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L-天门冬酰胺)源培养03-8菌株,于5,10,15和20d取样,分别测定各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确定最佳碳氮源。用不同含量的最佳碳、氮源与MS培养基培养03-8菌株,10d时取样,测定胞外果胶酶活性,确定培养基中最佳碳、氮源的含量。【结果】在MS培养基中发酵10d,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力增强突变体(X907)产生的胞外果胶酶活性最高,致病力丧失突变体(T1)产生的酶活性最低。用可溶性淀粉、果胶为碳源培养野生型菌株03-8,在第10天培养滤液中果胶酶活性均高于其他供试碳源;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其含量为0.5%时培养滤液中果胶酶活性最高。在5种供试氮源中,以0.25%蛋白胨为氮源发酵10d产生的胞外果胶酶活性最高。【结论】3种苹果树腐烂病菌发酵10d产生的胞外果胶酶的活性与其致病力相关;含0.50%可溶性淀粉和0.25%蛋白胨的MS培养基为苹果树腐烂病菌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发酵10d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室内测试了不同浓度钾元素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速率、菌丝形态、菌丝干重、分生孢子萌发及致病力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更有效的抗腐烂病菌靶标提供理论基础。在基础培养基PDA和PDB中分别添加不同量KCl粉剂,配制成含不同浓度钾的培养基,通过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孢子萌发法和伤口接种法研究钾元素对腐烂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钾浓度低于9.04 g/L时能促进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当浓度高于9.04g/L时则抑制菌丝生长,同时,该浓度下的分生孢子孢子萌发率也出现显著下降。当纯钾浓度达到12.82 g/L时,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致病性都受到显著抑制;从19.16 g/L高浓度钾处理菌株接种的病果上分离获得的腐烂病菌菌株KVm470,其致病力与野生型Vm470相比显著下降。因此,树体中保持合理浓度的钾含量除了提高树体抗病性之外,还能够显著抑制腐烂病菌的侵染和扩展,而且,钾元素对腐烂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遗传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梨产区河北、江苏、浙江、台湾和四川等地不同梨品种上分离到的12个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的单孢菌株,采用田间抗病性不同的品种接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寄生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存在生理分化,供试的12个单孢菌株,初步划分为5个不同的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小麦纹枯病病菌,结果表明:在改良的PDA培养基、PDA培养基 小麦叶汁培养基、V8培养基和番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原菌比在其他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快,且其对3种小麦品种的致病力较其他培养基上的病菌强,因此可用这四种培养基复壮、保存小麦纹枯病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究梨胶胞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采集的病样分离并鉴定出梨胶胞炭疽病菌25株。采用梨果表面刺伤后接种菌块的方法,观察炭疽病菌对砀山酥梨的致病性。平板接种炭疽病菌菌块,测试不同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参试的25株炭疽病菌中3株致病性较强,18株致病性中等,4株致病性较弱。致病性强的菌株其菌落颜色较深,菌丝浓密;致病性弱的菌株其菌落颜色均为白色,菌丝稀疏。菌落生长快,菌株的致病性较强;菌落生长慢,菌株的致病性较弱。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梨胶胞炭疽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5.0~7.0;菌丝对多种单糖和双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结论]该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梨胶胞炭疽病的认识,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小斑病菌在 PDA 平面培养基上常出现菌落局变(saltation)。从局变区菌丝分离获得的局变菌株及其后代仍保持对玉米的致病力。多数局变菌株的致病力增强,并且到第5代时仍能保持第1代时的致病强度。局变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没有相关性。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速度与对玉米的致病力也没有相关性,但与产孢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 × beijingensis的 30 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图7表3参13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的30 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图7表3参13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云南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39株分别接种到感病品种RG17上,在保湿培养箱中测定其致病力.结果表明,病菌不同菌株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有6株,病指为60~95,最高的两个菌株为97Aa0.03和98Aa612,病指分别为95.0和94.4;致病力中等的菌株有8株,病指为15~47.5;致病力弱的菌株有15株,病指在10以下;还有10个菌株不致病.病菌来源说明,在不同的烟区中都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大理、楚雄两烟区分离的菌株致病力普遍较低;昆明菌株致病力很不均衡;玉溪、红河、曲靖菌株致病力较均衡,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均出现.在同一地块的同一烟株上也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