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种越冬期间,特别在一些小型鱼池里,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补救措施。1鱼种越冬池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鱼种越冬池。越冬池面积一般为0.2~0.33hm2,池大水深利于增强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唐玉华 《农家顾问》2014,(12):43-44
当年鱼种培育至11月中、下旬,即开始投放成鱼池或并池越冬,而下一年的鱼种培育要等到5月中、下旬才能开始,期间空闲期高达5~6个月。近年来,如何合理利用空闲期的鱼种池,增加综合经济收入,已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高度关注。现将相关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高标准鱼池工程的修建望着眼前一片整齐、清洁、漂亮的鱼池,我问王场长:“上一集你介绍了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怎样选择养殖品种。现在你能给我介绍一下高标准鱼池工程的修建吗?”“好,鱼池是鱼类生长的场所,根据养殖对象不同可分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亲鱼池及越冬池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4.
鱼种越冬期间,常因水质差、鱼体质弱,感染病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鱼种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来年渔业生产。为了保证来年鱼种的供应,必须加强越冬管理,防止鱼种越冬死亡,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选好越冬池越冬池应选择避风向阳、池底平坦、泥较少、无水草、不漏水、水深适宜、靠近水源且无污染的池塘.不合要求的池塘,要彻底清整,清除淤泥  相似文献   

5.
<正>1.选择和修理好越冬鱼种池塘。越冬鱼种池要求避风向阳,鱼池面积不得少于2亩,以4~5亩为好;堤埂坚固,保水性能要好;进排水方便,蓄水1.5米以上;交通、用  相似文献   

6.
<正> 1.选好越冬池塘。理想的越冬池塘要求面积为100~3000平方米,水深1.5~2.5米,水源充足,无渗漏,水质良好,便于排灌及增氧救鱼,交通较为便利,池塘要彻底清毒。 2.做好鱼种放养。立冬后水温达10℃左右,即可将鱼种放入越冬池塘。应把同一类的鱼种放养在同池越冬。不宜大小混在一起,密度也不宜过大。一般每667平方米养10厘米左右的鱼种3~  相似文献   

7.
唐俊  杨明举 《农技服务》2009,26(5):130-130,134
在鱼类养殖中,成功掌握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从亲鱼池和亲鱼的选择、孵化池的水质和鱼卵放入前的消毒、苗种池的选择和苗种放养、鱼种越冬、成鱼养殖的日常管理、鱼病防治、成鱼捕捞等方面介绍了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入秋后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强化培育,有利于鱼种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和鱼种规格。其投放与管理措施如下: 1、清塘消毒在水源和鱼池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池鱼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每667平方米施用石灰75~100千克消毒,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完全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培育。  相似文献   

9.
冬季鱼池由于水位低,冻雪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致使越冬鱼种窒息死亡。因此冬季鱼种池需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增氧,现介绍几种方法:1、破冰增氧鱼池封冻后,为增加水中溶氧量,每天早晚各砸一次冰洞,每亩鱼池需砸冰洞面积为5~6評。砸出的冰块及时捞出。2、冲注新水增氧越冬期间,鱼池内因缺水而发生缺氧时,可直接引水入池。鱼池中注新水时,应尽量做到时间短、水量少,并注意加注的新水与池水温差不大于4℃,以防引发池鱼“感冒”。3、循环水增氧即将越冬鱼种池原池水抽出再喷回去。这种方法既能给池水增氧,又能将池塘中有害气体排出。但…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池塘主养1.池塘条件。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的鱼池,面积1000~5000米~2,水深1.2~2.5米,要求池底平坦,淤泥不厚,水质清新,苗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40千克/667米~2全池泼洒消毒。2.鱼种放养。根据鱼种规格和设计产量确定放养量。粗养一  相似文献   

11.
当年鱼种培育至11月中下旬,即开始投放成鱼池或并池越冬,而下一年的鱼种培育要等到5月中、下旬才能开始,期间空困期高达5~6个月.近年来,如何合理利用空闲期的鱼种池,增加综合经济收入,已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高度关注.现将相关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预防措施1.稀疏密度越冬的鱼池,放养鱼的密度不能太大,每667平方米放10厘米的鱼种2万~4万尾即可;而对于成鱼池,在冬初可将部分已达上市规格的鱼捕出上市,减少池塘压力。2.改善水质这是管理的关键。改善水质主要就是要注15~20  相似文献   

14.
1.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要求pH值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实践表明,凡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冬季鱼池由于水位低,冰雪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致使越冬鱼种窒息死亡。因此冬季鱼种池需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增氧,现介绍几种方法:1 破冰增氧 鱼池封冻后,为增加水中溶氧量,每天早晚各砸1次冰洞,每亩鱼池需砸冰洞面积为5~6平方米。砸出的冰块及时捞出。  相似文献   

16.
幸奠权 《农家科技》2006,(12):26-27
1.建设高标鱼池。建池时应做到高标准高起点,要努力实现当年开发,当年放养,当年见效。标准鱼池宜大.宜深,要活水,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渠道畅通,最好能自灌自排;机电设备齐全,主要是提水、增氧、饲料加工机械和用电设备齐全;鱼种和成鱼池配套,目的是实现鱼种自给,提高成活率,以便节省投入。对不符合标准的池塘实行“五改”:小塘改大塘;死水塘改活水塘;  相似文献   

17.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潘清池  丘福贵 《新农业》2003,(10):28-28
1.越冬池的条件对越冬鱼池的面积要求并不严格,生产者可根据现有的越冬池确定;但鱼池的底泥不宜太厚,一般在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9.
<正>1.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并按常规方法培肥水质,待药性消失后将鱼种转回。2.分养。将鱼种按不同规格调整分养,做到同池所放鱼种规格一致。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池放养小规格鱼种,小鱼会  相似文献   

20.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