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6月9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考察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在尧都区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示范区,刘恒新副司长听取了尧都区农机局关于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的汇报,考察了小麦一年一作、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的小麦长势,比较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土壤变化和小麦产量差异。刘恒新副司长对尧都区保护性耕作试验区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战略定位问题是在推广保护性耕作试验区成果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逐步加强试验示范区建设、加速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推广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5日,山西省副省长梁滨在省农机局领导戴建功、许继光及临汾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对临汾市尧都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示范区进行了考察和专题调研。梁滨副省长详细了解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听取了尧都区农机局关于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的汇报,并与多年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了交谈。在现场  相似文献   

4.
为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省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应用,2002年我们在历城区唐王镇西柴村农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小麦免耕播种的试验与研究。 一、实验区基本情况 实验区水浇条件较好,中壤湿潮土,玉米亩产500kg,小麦亩产450kg左右,具有我省粮食高产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从2002年起开始引进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到1400khm2,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增加到1.0‰左右,累计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50838台,累计保护性耕作面积6456khm2,累计增产粮食58.9亿公斤,增收节支93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山东保护性的实践与探索1.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002年,山东省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傅守正副主席关于发展自治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批示精神和云德奎厅长、林丹副厅长有关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布署要求,10月11日至15日,自治区农业厅农机局和自治区农机技术推广站组织我区中西部有关盟市旗县农机部门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对山西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山西省寿阳县景尚乡和城关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一期试验区和二期试验区及保护性耕作农机服务站,访问了农民,并同实施项目的农机部门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试验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属于科研项目范畴的试验区,而是特指示范推广项目中的试验区.从山西省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从澳大利亚落户于尧都区和寿阳县,经过5个年头的试验研究,又经历了5个年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已初步形成了以试验区为样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带"的雏形.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办好试验区的要求?如果说在山西省北部建立"杂粮保护性耕作带试验区"尚可理解的话,为什么在其他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方也需要办好试验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试验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属于科研项目范畴的试验区,而是特指示范推广项目中的试验区。从山西省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从澳大利亚落户于尧都区和寿阳县,经过5个年头的试验研究,又经历了5个年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已初步形成了以试验区为样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带”的雏形。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办好试验区的要求?如果说在山西省北部建立“杂粮保护性耕作带试验区”尚可理解的话,为什么在其他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方也需要办好试验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从共性方面来讲这要先从一个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9.
乌拉特中旗从2001年开始陆续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几年示范田的建设,规范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麦在种,秋在管。小麦播种技术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施小麦少免耕播种,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将临汾市研究推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介绍如下。1.地表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征,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播种方式,其作用是土壤蓄水、保墒、增肥、增产,防止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进行实地田间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秸秆粉碎覆盖浅旋播种与传统耕作模式的效果对比分析,提出了其增产的机理、技术发展优势,以及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农机科技推广》2003,(3):10-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残茬管理及表土耕作技术等。在回顾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概况、技术模式和效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秸秆残茬管理、表土耕作技术与机具、免少耕播种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发展动态。结合国内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应用需求,在分析归纳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改进机具关键作业部件加工工艺与材料、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具结构优化、提升机具智能化测控与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和形成因地适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优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进行实地田间技术试验的基础上,对浅旋覆盖播种与传统耕作模式的效果对比分析,提出了其增产的机理,并就其技术优势发展潜力,在本地的前景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广技术的农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松山区农机局通过引进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在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进行旱地玉米等作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探索适合我区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配套机具。1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选在赤峰市松山区五三镇,属燕山丘陵区,土壤类型以黄褐土、黄绵土居多,本地区是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光照时数2900h,≥10℃有效积温2900~3200℃,无霜期130~138天。年降水量在380mm左右,年蒸发量为1900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倍,降水集中于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由于降水少而不均,加之土壤水分蒸发强烈,本地区易发生春旱和伏旱,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意义作用,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相对传统翻耕是一种裸露休闲的新型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的一次重大变革。笔者主要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及意义,通过介绍新疆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及机具的应用情况,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并得出结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新疆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11月26日—28日,澳大利亚农业专家、昆士兰大学教授杰夫.士伯格在山西省泽州、尧都、祁县等地考察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情况。杰夫.士伯格教授1992年受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委派,率领研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机局合作,在山西省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该研究项目主要是引进国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结合山西省农业生产实际,探索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经验。经过中外专家和试验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了成功。1995年澳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组织中外专家对这一项目成果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该项目成果显著,应扩大区域,逐步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从1992年寿阳县被确定为中国-澳大利亚国际合作项目春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区以来,历经10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