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上游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为4 271km2,"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宣汉突出的地貌特征,境内平均海拔780m,最高海拔2 349m、最低海拔277m,年均气温16.8℃,年均降雨量1 213mm,相对湿度76%,年日照时数1 596.8小时,无霜期296天;全县辖54个乡镇,总人口13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69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89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7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60万吨左右;全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0万  相似文献   

2.
<正>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河南省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全市面积2 000km2,下辖29个乡镇,732个行政村,人口152.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万人。永城市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6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6万亩左右,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71万亩,玉米85万亩,大豆70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为增强全市基层农技推  相似文献   

3.
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县位于天水市西部,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1365~3120米,以渭河、漳河为界可将全县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中部河谷川道区和南部剥蚀山地3种不同地貌类型区,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9℃左右,无霜期130~185天,大于10℃的有效积温1400~3400℃。全县辖15个乡镇348个村委会,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药材、果树等。以渭河流域为主的河谷川  相似文献   

4.
正一、农业农村基本情况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市农村有枹罕、南龙、折桥、城关四个乡镇,农业人口9.02万,农户数2万户,耕地3.48万亩,人均耕地0.33亩,人多地少,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自然情况属温凉偏干半湿润气候区,海拔1750~2200米,年均气温7.1℃,年均太阳总辐射126.9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567.8小时,全  相似文献   

5.
团场地处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山前冲积平原,为前洪积扇地区土质。辖区内北高南低,坡降10~15‰。海拔624~1208米。年平均气温6.5℃,夏季炎热短促,多阵性天气,夏季日照时间长,极端最高气温41.3℃,无霜期128~150天。冬季严寒漫长,日照很短,极端最低气温-39.2℃。年降水量北部山区450毫米,平原300~350毫米。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蒸发量大,播种期稍纵即逝。秋季气温骤然而降,不期而至。土地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14.5万亩(灌溉面积12万亩,旱地,半旱地2.5万亩),年正播面积1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番茄、辣椒、打瓜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所辖18个乡镇,300个行政村,总人口44.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2万人,总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38万亩,草场217万亩,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气温5.8℃,年降雨量560.80mm。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相似文献   

7.
<正>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川中丘陵农业大县,辖25个乡镇、609个村,总人口87万,其中农业人口75万;2009年末耕地面积67万亩,其中旱耕地41万亩,稻田26万亩。全县年均气温16.8℃,年均降水860mm,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干、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繁,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近年来,季节性干旱更加突出,农民对省工节本抗旱种植模式和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县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遍及全县49个乡镇,近几年其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玉米生产已成为我县发展旱作农业,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并为我县发展优质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1基本情况南宫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全年无霜期192天,全年平均气温13.6℃,年降雨量476mm。南宫0℃以上积温4 981℃,10℃以上积温4 519℃。全市总耕地面积94万亩,全市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全市管辖15个乡镇、456个行政村。前几年主要种植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部分农民习惯种植方式为前茬小麦、下茬玉米或谷子。  相似文献   

10.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农业大县,现辖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5.8万亩,农业人口51.9万,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7万亩,秋粮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50万t左右,连续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1.
商洛市商州区地处秦岭南麓,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06天,平均降水量715 mm;辖30个乡镇、办事处,40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5.18万,耕地面积47.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4.6万亩,常年种植马铃薯6万亩。  相似文献   

12.
<正>彰武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寒冷期长,年平均气温7.2℃,年均降水量510.3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无霜期156天,地下水位2米以下,平均冻土深度1.11米,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彰武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6.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4.8万亩,经济作物96.07万亩,花生种植面积为85万亩,水稻6.18万亩。彰武县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份,是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太康县的现状 我县是典型农业大县,190万亩耕地,139万人,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280万亩,年粮食产量10亿千克以上,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粮食核心区重点县,特色产业初显,规模初具,西瓜、辣椒、设施蔬菜等规模种植形成,效益提高,订单农业面积扩大,经济组织活跃.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590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相似文献   

14.
<正>1花生生产现状遵化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一直是全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共有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总面积1 5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86万亩。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  相似文献   

15.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74天。2013年全县果品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果品36万t,蔬菜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蔬菜21万t;牛、猪饲养量和年未存栏量分别达到21.38万头、30.29万口和12.87万头、11.02万口,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农村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永年县是全国农业发展十强县、全国蔬菜生产十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试点县。全县辖20个乡镇、45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96万亩,人口86万人,自然条件优越,种植特色鲜明,产业化发展迅速。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8万亩,其中:小麦51.5万亩,玉米54万亩,蔬菜复种面积77万亩。2014年,全县国民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各项政策的引导下,嫩江县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指导嫩江县玉米生产,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县乡技术人员于9月15日~30日,深入到乡镇、村屯、田间地头进行了玉米生产情况调查,共调查了9个乡镇,32个行政村,调查了101个地块,面积26543亩,代表面积近25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20.3%。  相似文献   

18.
扶风县地处关中西部,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2.4℃,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宜冬小麦生长。全县耕地总面积52.1万多亩,常年种植小麦43万亩,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单产水平,从2008年开始连续6年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先后在太白、城关、召公、杏林4乡镇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3个,百亩核心攻关田20个。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崇礼县是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350万亩,有林地面积90多万亩,总耕地面积30.2万亩,其中水浇地6.6万亩。全县现辖8乡2镇,212个行政村,408个自然村,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9万人。全县海拔高度817~2174米,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的产量有较大的涨幅。鲁甸县小寨镇位于县城的西部,整个地形呈狭长形,最高海拔2679米,最低海拔1520米,光照足,年均气温14.7℃,无霜期289天,常年降雨741毫米,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山区立体农业乡。小寨镇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但是在推广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同时,如何防治病虫害一直是农民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本文就玉米种植技术和种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