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78头杂种经产母猪,随机分组,以2×2因子的排列法设计试验。每天用1.8公斤的强化玉米—大豆粉料饲喂,从配种一直到分娩;或是喂到妊娠第105天,然后仍以这种饲料,任其自由采食直到分娩。在哺乳期中,每组半数的母猪以玉米—大豆粉日粮任其自由采食,另一半则以按5%大豆油添加的玉米—大豆粉料饲喂。自由采食的母猪从妊娠第105天到产后24小时,一直在增重,而以1.8公斤/日定量饲喂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大豆粉料为基础日粮,日粮内分别添加0、27.5、55、82.5和110ppm的单羧酸聚乙醚类抗菌素—盐霉素(Salinomycin),对586头猪(平均初重为9公斤)进行了6个药饲试验(分别在三个不同地点),以评价盐霉素对猪的采食  相似文献   

3.
1 妊娠母猪 母猪妊娠期一般为114天(111~117天),即3个月3个星期零3天.母猪配种后,经过1个发情周期(18~25天)未表现发情或在6星期后仍无发情表现,则说明已经怀孕.怀孕母猪表现为疲倦贪睡,性情温顺,动作平稳,食量增加,膘情上长,皮毛发亮,尾巴下垂,阴户缩紧. 妊娠母猪前期每天需要的消化能为22.19兆焦,可消化粗蛋白为152克;妊娠后期每天需要的消化能为28.85兆焦,可消化粗蛋白为230克.日粮配制为玉米35%,豆饼5%~10%,大麦5%,麸皮5%,粉渣20%,青贮料浆30%~35%,外加食盐1.5%,骨粉2%.  相似文献   

4.
选用25头未孕的杂交青年母猪(平均始重126公斤),用完全随机设计、按系谱和体重将其分配到5个处理组。第1组自由采食高蛋白(38%)饲粮;第2组按每天1.82公斤饲喂高蛋白(38%)饲粮;第3组自由采食低蛋白(13%)饲粮;第4组按每天1.82公斤饲喂低蛋白(13%)饲粮;第5组为配对饲养组,按自由采食高蛋白饲粮青年母猪头一天的平均采食量饲喂13%粗蛋白饲粮。试验期为30天。采用玉米-豆饼饲粮,用改变玉米:豆饼比例的方法来调整饲粮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预产期、胎次相近的杜洛克母猪 15头 ,随机分A、B、C三组。A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大豆粉 ;B组在A组的基础日粮上添加中草药 ;C组在A组基础日粮上添加血球蛋白 (Ap30 1)和肠膜蛋白 (Dps)。从母猪分娩当天开始饲喂三组不同日粮至断奶后配上种止 ,探讨对母猪及仔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个处理组间仔猪生产性能差异未达显著水准 (P >0 .0 5 ) ,但大豆粉组有好于其它两个处理组的趋势 ,而且大豆粉组有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趋势 (P >0 .0 5 )。添加血球蛋白和肠膜蛋白有缩短断奶母猪发情间隔时间的趋势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猪日粮添加发酵豆渣(FBD)对母猪产仔性能和胎盘营养物质转运的影响。选用24头4~5胎的健康PIC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单栏饲养,自由饮水,每头母猪每天饲喂3 kg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3个处理组(FBD3、FBD6和FBD9)分别饲喂添加了3%、6%和9%发酵豆渣的基础日粮。通过减少日粮中玉米和豆粕的含量及增加大豆油的含量保证试验组日粮的粗蛋白和代谢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同。试验从妊娠85 d开始饲喂,直到母猪分娩,比较母猪产仔性能,胎盘效率及胎盘营养物质转运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BD 9组仔猪平均窝重提高了3.8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FBD 9组平均胎盘重显著降低(P0.05),胎盘效率显著升高(P0.05);FBD 9组胎盘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mTOR、4EBP1、S6K1、eIF4E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而RPS6和eIF2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FBD 9组胎盘组织葡萄糖和氨基酸转运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猪日粮添加9%发酵豆渣可能通过介导mTOR信号通路,提高母猪胎盘的营养物质转运能力,提高胎盘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双参发酵粉对母猪分娩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品种相同、3~5胎次、怀孕90日龄左右的二元(长×大)母猪30头,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每吨基础日粮中添加2kg的双参发酵粉。试验从母猪怀孕90日龄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全期45天。试验显示:在母猪怀孕后期和哺乳期每吨基础日粮中添加2kg的双参发酵粉,试验组母猪启动分娩距离预产期天数和产仔间隔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仔猪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断奶窝重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在该次试验条件下,双参发酵粉对促进母猪分娩和仔猪生长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H.C.Block  高雪  张晓辉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9):I0035-I0035
本试验评价湿玉米淀粉渣能否提高育肥牛的生产性能,试验牛提供必需的可降解吸收蛋白(DIP)。试验阉牛360头(初始体重=288±11kg),采用不完全4×3因子的试验处理安排,将试验牛按完全随机设计分配到36个圈舍中,每个处理有4个重复。育肥牛饲喂以蒸汽压片玉米为基础的肥育日粮,试验期166d。试验组添加湿玉米淀粉渣(分别占日粮干物质的0%、20%、30%或40%),并通过添加尿素作为DIP提供CP(分别占日粮干物质的13.0%、13.7%或14.4%)。不添加湿玉米淀粉渣(0%)的对照组,日粮中CP占13.7%;添加40%湿玉米淀粉渣的处理组,日粮中蛋白质饲粮分别占13.7%和14.4%。不添加湿玉米淀粉渣(0)的对照组,日粮中DIP的终浓度为9.0%,添加20%湿玉米淀粉渣的处理组,日粮中DIP的终浓度分别为8.7%、9.5%、10.2%;添加30%湿玉米淀粉渣的处理组,日粮中DIP的终浓度分别为9.0%、9.7%和10.3%;添加40%湿玉米淀粉渣的处理组,日粮中DIP的终浓度分别为10.0%和10.6%。热胴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摄入量(DMI)和饲料转化率(G:F)与湿玉米淀粉渣的添加量呈二次方程关系(P≤0.05)。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不添加湿玉米淀粉渣)相比,添加20%、30%和40%湿玉米淀粉渣的处理组ADG分别增加7%、6%、3%,DMI分别增加4%、5%、5%。添加20%、30%和40%湿玉米淀粉渣处理组的饲料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02%、101%、98%。随着DIP增加,热胴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关系(P≤0.05)。对20%和30%处理组DIP的非线性分析表明,对于平均日增重,DIP浓度为干物质的9.6%;对于饲料转化率,DIP浓度为干物质的9.2%。相应地,20%湿玉米淀粉渣组,日粮中CP含量分别达到14.6%、14.3%、30%湿玉米淀粉渣组,日粮中CP含量分别达到14.8%、14.5%。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和USDA标准胴体分级不受湿玉米淀粉渣或粗蛋白质的影响(P=0.12-0.99)。结果表明,在阉牛肥育日粮中,添加日粮干物质20%的湿玉米淀粉渣,能获得最大的ADG和G:F。在本试验中,DIP需求量平均占日粮干物质的9.4%。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人参绞股蓝混合发酵粉对母猪分娩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品种相同、3~5胎次、怀孕90日龄左右的母猪30头,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母猪。试验从母猪怀孕90日龄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每吨基础日粮中添加2 kg的人参绞股蓝混合发酵粉,结果表明:在母猪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基础日粮中添加2 kg/吨料的人参绞股蓝混合发酵粉,母猪启动分娩距离预产期天数和产仔间隔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仔猪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断奶窝重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人参绞股蓝混合发酵粉对促进母猪分娩和仔猪生长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据联邦德国试验,怀孕母猪的日粮数量为2~3公斤,其所含成分是(%),大麦50~60,燕麦20~40,大豆油粕20,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3~4。小猪一般于4~5周时断乳。为了满足良种母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在怀孕时期每天必须供给高质量的饲料2公斤,而在泌乳时期应为5公斤。按要求可消化蛋白质饲料不能少于8%,实际含量应接近11%,并含有赖氨酸0.45%,蛋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初产母猪怀孕后期日粮中果寡糖(FOS)对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体重相近、健康的怀孕80 d的初产母猪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OS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FOS组母猪从怀孕第85天开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FOS,至泌乳期结束。结果表明:母猪怀孕后期日粮中添加0.3%FOS,显著提高了健仔数、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采食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健仔率、仔猪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提高了母猪日粮CP和EE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Ig G和Ig 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中Fe、Cu和Ig G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Ig A含量(P0.01)。由此表明,母猪怀孕后期日粮中添加0.3%FOS,可提高母猪日粮CP和EE表观消化率、提高母猪和仔猪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各阶段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行为的影响。选择血缘、年龄、体重相近(98.7±5.8)kg的长白×梅山小母猪21头,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NRC、中、低营养水平),除高水平3个重复外,每个水平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13.4 MJ/kg D E,13.5%CP),各处理组试验母猪妊娠期按规定喂量饲喂,妊娠前期分别饲以2.0、1.2、1.0、0.6倍的维持能量需要,妊娠中期和后期分别在妊娠前期基础上提高采食量20%和50%。结果表明:①随饲喂水平增加,妊娠各期母猪日增重显著提高,高水平饲喂可提高母猪妊娠各期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②低水平饲喂不能满足母猪妊娠的营养需要,显著降低了母猪妊娠各期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③母猪的安静程度随饲喂水平提高而提高,低水平饲喂引发刻板行为,显著增加母猪的活动量和活动次数。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体重相近、发情期相近空怀的长×大母猪60头,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日粮营养分低水平营养(日粮1)和高水平营养(日粮2);第1组在发情配种之日开始饲喂日粮1至分娩,第2组在配种之日开始饲喂日粮2至分娩,第3组配种之日连续30 d饲喂日粮1,而后经过7d过渡期逐渐转为日粮2至分娩.分娩后所有母猪都饲喂哺乳日粮至断奶.结果表明:①第3组产仔数分别比1组、2组提高12.49%( P<0.05)和12.08%( P<0.05);②第3组产活仔数分别比1组、2组增加17.35% (P<0.05)和21.00% (P<0.05);③平均出生个体重以第2组最高,差异不显著;但28日龄断奶窝重则以第3组最高,分别比1组、2组提高41.06% (P<0.05)和21.50%( P<0.05).④不同营养方式对母猪情期受胎率没有影响,但低营养水平可延长发情间隔(P>0.05).前低后高营养方式使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28日龄断奶窝重显著提高;不同营养方式对仔猪平均出生个体重、母猪的发情间隔及情期受胎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韦安凡 《养猪》1989,(1):17-17
我场1971—1979年间,用玉米粉加三七米糠饲养母猪,饲粮配方是:妊娠母猪,玉米84.5%,三七米糠15%、食盐0.5%;含粗蛋白质6.65%、钙0.10%、有效磷0.11%;哺乳母猪,玉米粉72.5%、三七米糠20%、黄豆7%、食盐0.5%;含粗蛋白质8.93%、钙0.13%、有效磷0.13%;妊娠和哺乳母猪每天另喂青饲料1—1.5千克。由于饲粮蛋白质和钙磷水平过低,9年间(平均每年饲养15头母猪)共产仔猪191窝,母猪发生产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有189头次,发病率高达  相似文献   

15.
用黄豆粉代替水貂日粮中生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用黄豆粉代替水貂日粮中生肉的价值,曾于1974年和75年进行两次试验。选择咖啡色育成貂336只和繁殖母貂56只,分别喂给含0、5、7.5、10和15%去荚的大豆粉日粮。在含5和10%大豆粉的试验日粮中,又分为两组:一组增补脂肪,另一组未加脂肪。而在含10%大豆粉试验日粮中也分两组:一组增补DL—蛋氨酸,另一组则未加。所有的试验日粮含有相等量的氮,大部分试验日粮与对照日粮(0%大豆粉)含有等量热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择健康、体况良好、经产3~8胎次母猪30头,根据膘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共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200g/t脂肪酶;试验3组饲喂基础日粮+300g/t脂肪酶。试验周期66d,全程采用盲测,研究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对仔猪断奶重、仔猪14d~21d增重、母猪采食量、母猪返情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不同浓度脂肪酶均可提高仔猪断奶重,差异显著(P<0.05);②可提高仔猪出生后14d~21d阶段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③对整个试验阶段母猪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300g/t组有提高采食量趋势;④可显著缩短母猪返情间隔(P<0.05)。结论: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300g/t脂肪酶对母猪和仔猪各指标影响显著,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美国NRC(1984)推荐,鸡日粮中钠和氯的需求量均为0.15%。但是,以后的研究结果表明,鸡在最快生长阶段的前3周龄中,氯化钠的需要量要高于此量。用初生肉用公鸡试验,基础日粮为玉米—大豆粉,盐量添加范围从0.2~1.2%。添加0.2%的盐含0.15%钠和0.18%  相似文献   

18.
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研究报告指出:给母猪在分娩前注射维生素 E 或硒.能提高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可使初生小猪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该试验是用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 E 或5毫克硒(亚硒酸钠)的(?)理食盐水溶液,在母猪分娩前皮下注射,在妊娠期每头每天喂1.82公斤含维生素 E 和硒的玉米—大豆日粮(0.454公斤玉米—大豆日粮含10国际单位维生素 E 和1ppm 的硒).分娩后每头每天喂5.68公斤同样的日粮.分娩(?)20小时,分别采集母猪初乳、仔猪血浆,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其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表明:乳中(?)疫球蛋白从4%提高到16%:血浆中免疫球蛋白从12%提高到16%.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三个试验以检测玉米—大豆粉日粮中(23%粗蛋白、3200大卡氮校正代谢能/千克,0.2%添加蛋氨酸)添加过量DL—蛋氨酸或L—赖氨酸(同L—赖氨酸·HCl)饲喂1~3周龄雏鸡的影响。实验1、2采用新汉普夏×哥伦比亚公鸡的杂交鸡,实验3采用HubbardxHubbard公鸡的杂交鸡。实验1基础日粮添加DL—蛋氨酸为0.5%、1.0%、2.0%或4%,添加L—赖氨酸为0.4%、0.8%、1.6%或3.2%。DL—蛋氨酸添加水平1.0~4.0%,体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直线下降。添加L—赖氨酸水平高于1.6%,体增重小于饲喂基础日粮的雏鸡,但对饲料转化率没有明显影响。添加1.6%或3.2%L—赖氨酸的日粮中增加碳酸钾没有改进生产性能。实验2估测:(1)在添加2.0%DL—蛋氨酸的日粮中加入1.0%甘氨酸或1.0%L—苏氨酸;(2)在高赖氨酸日粮中加入碳酸氢钠以便缓冲L—赖氨酸·Hcl中的过量氯化物。增加的这些氨基酸或缓冲剂有改善,但没有完全调整过量蛋氨酸或赖氨酸引起的负效应。实验3检测商品肉仔鸡对添加DL—蛋氨酸或L—赖氨酸在0.5%或1.0%是允许量。过量物没有影响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但是每种氨基酸在1.0%水平时采食量减少。这些结果证明,不论是蛋氨酸还是赖氨酸过量0.5%时,对玉米—大豆粉型日粮饲喂肉仔鸡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探讨了母猪日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况、分娩期相近的法系(JALAX)母猪144头,随机均分成3个处理(对照组、处理A和处理B),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总支链氨基酸为3.24%,缬氨酸:赖氨酸=0.86:1),处理A日粮添加低水平支链氨基酸(总支链氨基酸为3.56%,缬氨酸:赖氨酸=1.10:1),处理B日粮添加高水平支链氨基酸(总支链氨基酸为3.74%,缬氨酸:赖氨酸=1.20:1)。试验结果表明:①支链氨基酸添加组仔猪10、21日龄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所降低,但10日龄血糖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②低水平支链氨基酸显著提高了10日龄仔猪血清白蛋白浓度(P<0.05)以及10、21日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支链氨基酸的添加极显著提高了10、21日龄仔猪血清中IgG的浓度(P<0.01)。这说明母猪日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能通过母体效应进而影响仔猪生长发育与免疫功能,但作用效果与添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