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寄生性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中分析法,模拟增补放赤眼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单独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小菜蛾小蜂以及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联合释放就可以使下代小菜蛾种群的数量不再增长;在秋季,只有同时释放寄生作用较强的拟澳洲赤眼蜂和小菜蛾呛小蜂或3种寄生性天敌同时释放才能完全控制小菜蛾下代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菜蛾啮小蜂的寄主辨别能力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 ℃下,以菜蛾3龄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啮小蜂对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寄主的产卵寄生行为及其在与菜蛾盘绒茧蜂共寄生寄主中的发育情况. 菜蛾啮小蜂能产卵寄生已被菜蛾盘绒茧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形成共寄生,其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卵的孵化而下降. 菜蛾啮小蜂能寄生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高龄幼虫,直接将卵产在绒茧蜂体内,而形成重寄生,重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绒茧蜂幼虫年龄增大呈增大趋势. 共寄生寄主中的啮小蜂不能发育到成虫. 重寄生的啮小蜂能完成发育,并从绒茧蜂的茧中羽化. 当未被寄生和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的寄主同时存在时,啮小蜂主要寄生于未被寄生的寄主. 表明菜蛾啮小蜂具有辨别寄主是否已被绒茧蜂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蛾绒茧蜂在寄主体内的发育速率及个体大小与寄主龄期大小有关,寄生于4龄幼虫体内的发育最快、个体最大,3龄的次之,2龄的发育最慢、个体最小.试验还表明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除成功的寄生致死外,还包括因不成功的产卵穿刺攻击所导致的死亡.文中还对田间该蜂寄生率估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对郑州郊区小菜蛾的寄生蜂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了8种寄生蜂,即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螟蛉埃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其中菜蛾盘绒茧蜂和半闭弯尾姬蜂是该地区小菜蛾寄生蜂的优势种,菜蛾盘绒茧蜂在5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寄生率高,而半闭弯尾姬蜂是4月下旬~5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较高.化学防治区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明显低于非防治区,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这两种寄生蜂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5.
菜蛾绒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寄主适合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在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小菜蛾成虫对甘蓝和白菜的产卵选择性及菜蛾绒茧蜂对这两种蔬菜上寄主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甘蓝和白菜同时存在时,小菜蛾在白菜上的产卵量约为甘蓝上的3倍。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性试验表明,当两种蔬菜上寄主密度相同时,该蜂对白菜上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数量接近甘蓝上的5倍。最后,对小菜蛾产卵选择性及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调查了分别以2龄、3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作寄主时,及20、26、28和32 ℃下菜蛾盘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间竞争结果.当2龄或3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与其单独寄生时比,前者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显著下降;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与任一种蜂单独存在时的相比,以2龄幼虫作寄主时无显著差异,但以3龄幼虫作寄主时则显著提高.当4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与啮小蜂的寄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显著比绒茧蜂单独存在时的高,但与啮小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当2种蜂共存时,在所测试的4个温度下,绒茧蜂的寄生率均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的相比,绒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而啮小蜂的寄生率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寄主龄期比温度对这两种蜂种间竞争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大,但对羽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Bt制剂对小菜蛾及其主要寄生蜂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6种Bt制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成虫的选择毒性。6种Bt制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差异显著,毒力大小顺序为:绿茵〉高效Bt/杀虫单〉Bt可湿性粉剂〉苏泰〉农泰〉比力Bt(8010)浓缩型粉剂。Bt制剂对小菜蛾主要寄生蜂的选择毒性研究结果如下,绿茵和苏泰对菜蛾绒茧蜂成虫属于有害类药剂,比力、高效Bt/杀虫单和农泰属于中度有害类杀虫剂,Bt可湿性粉剂属于无害类药剂;绿茵、高效Bt/杀虫单对菜蛾啮小蜂成虫属于有害类药剂,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比力和苏泰属于中度有害类杀虫剂,Bt可湿性粉剂和农泰属于无害类药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9974,留头蕉茎上平均为1.52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1.8443,留头蕉茎上为2.6446;“自然死亡”作用次之,“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天敌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春季黄瓜田内组建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评价了天敌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捕食性天敌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在春季黄瓜生长前期和中后期.如果排除全部天敌的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将分别增长为现在的8.5094和6.6090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组建福州地区9~10月份的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表明影响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数量的重要因子是捕食与其他,其控制指数为2.8125;其次为寄生,控制指数为2.3181;而病亡的控制指数为1.2141.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2.83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组建了垫囊绿绵蜡蚧Chloropuicinaria psidii Mask.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了其在荔枝上自然种群动态发生趋势,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垫囊绿绵蜡蚧的种群趋势指数为3.40;捕食性天敌对该蚧壳虫的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2.414,“其他”类因子的EIPC为7.668,说明“其他”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田烟粉虱自然种群的天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建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评价了天敌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烟粉虱若虫阶段的捕食性天敌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如果排除全部天敌的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将从11.54增长为70.33,结果表明田间天敌在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K值图解法分析棉田烟粉虱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烟粉虱的蛹期是烟粉虱的关键虫期.在蛹期,寄生性天敌是影响烟粉虱的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6.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Berryman法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该虫种群的关键死亡因子,一龄若虫为关键死亡阶段;其他因子控制作用指数大小依次是未知死亡、捕食、昆虫寄生和病原寄生,说明天敌控制作用中,捕食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然而,当地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较少,不足以对松突圆蚧自...  相似文献   

17.
停止使用化学杀虫剂1年后,调查梅菜不同品种上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在矮脚白梗仔、三联种上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11月中下旬与1月上中旬,其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0.83%与31.73%、16.71%与22.63%。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在矮脚白梗仔、三联种上发生1代,高峰期为11月20日,寄生率分别达28.75%、26.00%。将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合并,早中熟品种上寄生性天敌的作用比晚熟品种强。其中以矮脚白梗仔和大梗齐尾品种上的寄生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Exclusiv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分别为2.634 1和2.355 0,即如果排除寄生性天敌,小菜蛾将分别增长2.634 1倍、2.355 0倍。晚熟品种矮脚黒叶仔、陂(B)种上寄生作用较强,EIPC分别为1.639 9和1.589 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自然种群生命特征,为虫合理化控制该提供基础.[方法]田间定点系统调查.随机选取55枝1~2节生枝,每7d调查1次,统计各因子致死数.[结果]吐伦球坚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4月中下旬雌虫开始产卵;在自然条件下吐伦球坚蚧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4.70,世代总存活率为0.73;;对吐伦球坚蚧控制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捕食及其它因素,其次是寄生性天敌因素,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别为7.4g和2.41.[结论]在自然状况下,下一代吐伦球坚蚧种群数量将是当前这一世代的4.70倍;若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