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青铜峡灌区世界银行加强灌溉三期农民用水者协会(Water Users Association,WUA)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层次分析.通过定性指标的量化,利用层次分析法(Anjalytic Hierachy Process,AHP )建立了综合考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政策环境评价、灌溉效果评价、实施评价、社会效果评价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模型,对青铜峡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效进行了目标评价值计算,其结果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青铜峡灌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WUA项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青铜峡市属宁夏引黄灌区,土地肥沃,灌排渠系完备,是全国重点商品粮产区.但随着全国农业用水日益紧缺,该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也势在必行,对此,建议该市对引黄自流灌区采取渠道防渗衬砌、配套建筑物+畦田灌溉、沟灌+农业节水措施+节水管理技术模式;对设施蔬菜采取机井+滴灌灌溉模式;对扬水灌区和新开发灌区,结合优势产业布局,采用蓄水池+滴灌+农业节水措施+节水管理技术模式,以应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铜峡灌区氮素流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素流失难以监测控制的具体特点,基于单元负荷分析,提出了负荷贡献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灌区氮素流失估算模型;利用青铜峡灌区2005-2006年灌溉周期灌排水质监测试验资料,对灌区年氮素流失总氮、硝氮和铵氮流失3种形态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铜峡灌区年流失总氮4.11×104t、硝氮2.85×104t、铵氮0.55×104t,铵氮和总氮分别是黄河干流区间点源污染负荷的0.28、1.52倍,对黄河干流水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灌溉是解决农业需水矛盾的主要措施,合理的灌溉定额能为作物生长创作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探索干旱区春玉米耗水特性及农业性状对灌溉定额的影响,于2022年4月-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灌溉定额试验,设置5000 m3/hm2、4500 m3/hm2、4000 m3/hm2、3500 m3/hm2、3000 m3/hm2、2500 m3/hm2共6个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增加,表现为CK>T4500>T4000>T3500>T3000>T2500,而T4500耗水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春玉米生育期递增,耗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拔节期至抽穗期达到最高,整体耗水量在141.89~192.33mm,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2.72%~25.15%,其次是六叶期至拔节期,整体耗水量在134.53~167.92mm之间,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0.59%~21.55%,而播种至六叶期耗水量最低,仅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7.80%~8.47%。当灌溉定额为4500 m3/hm2时,能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提升春玉米农艺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在该灌溉定额下春玉米经济效益最高,达到24612.40元/hm2。因此,4500 m3/hm2为景电灌区最佳定额,可在景电灌区春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青铜峡东干渠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用来提高本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研究区的气象及灌溉特点,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应用到作物虚拟水含量计算中,考虑到研究区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的特点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差异,区分灌区与非灌区、井灌与渠灌,制定了相应的灌溉制度,并计算了区域农作物广义耗水量。给出了修正的农业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并以郑州市为例验证了虚拟水含量的时空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灌区灌溉管理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是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手段.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GIS技术在灌区灌溉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遗传算法,科学预测灌区需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灌溉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灌溉用水量的LS-SVM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芳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73-10275,10288
农业灌溉用水量预报是灌区制定水资源调度计划、合理高效分配水量的科学依据。针对灌溉用水量影响因素复杂非线性的特点,鉴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诸多优势,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灌溉用水量预测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塔河流域T灌区灌溉用水量预测,并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泛化能力强、误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现有灌区耗水量及耗水系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青海典型灌区大峡灌区为例,基于灌区的不同作物生育过程需水、耗水机理和水平衡原理,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建立了灌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从区域水循环机理出发,模拟降水和灌溉引水量在灌区的蒸散发和入渗等情况,并对灌区引水、耗水和排水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精确计算。模拟结果表明,2013年引水量为4 976.0万m3,扣除无效引水后进入到田间地块的水量为2 985.6万m3,作物耗水量为2 130.6万m3,入渗水量为1 634.1万m3,平均耗水系数为0.517。研究成果为科学率定农业灌溉耗水系数、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茜  杨建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01-10103
灌区节水潜力主要取决于节水工程的投入、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程度、灌区需水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节水的主要途径有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开源与节流并重;衬砌输水渠道、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降低作物的经济需水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降低灌区结构需水量;改善耕作制度、培育和推广节水抗旱优良品种、覆盖保墒、减少生物耗水量,并加强灌溉管理和调控水价促进节水.只有采取多项综合实用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新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69-9171
采用时序图和自相关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灌区的日退水量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灌区日退水量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精确的结果,为灌区退水量的准确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灌溉用水量的预测对灌区的灌溉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神经网络中Elman反馈型神经网络建立了灌溉用水量预测模型,模型输入层神经元数目为4,输出层神经元数目为1,隐含层神经元数目确定采用试验法,最终确定为10。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具有网络稳定性高,训练误差曲线比较平滑,模型预报精度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灌溉用水量的预测对于灌区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灌溉用水量。介绍了BP网络的算法步骤,并且以铁甲灌区为例,使用软件MATLAB7对所设计的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隐含层单元数的选取采用实验法,最终以隐单元数为13的网络预测性能最好,误差也达到精度要求。所建模型可以预测铁甲灌区的灌溉用水量。  相似文献   

14.
高传昌  类维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19-8620
河南属缺水省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其他行业用水缺口大。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较低,尚有较大节水潜力。从杨桥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出发,综合考虑有效降水、地下水补给、输水损失、田间损失等因素,计算出该灌区灌溉农业整体需水量,与2001-2003年实际灌溉用水量相比得出了该灌区此3年平均理论节水潜力为1972.88万m^3。继而利用现实调节因子,得出了灌区2001-2003年农业实际平均节水潜力为1815.05万m^3。为灌区乃至河南水资源宏观调控利用及节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灌区水资源角度出发,提出灌区"资源型"真实节水量估算方法,分析计算了青铜峡灌区综合节水措施作用下的取水节水量和资源型真实节水量.计算得出,青铜峡灌区取水节水量为13.23亿m3,"资源型"真实节水量为6.54亿m3,相当于灌区取水节水量的49.43%.结果表明:在节水条件下,衡量青铜峡灌区的节水效果宜采用"资源型"真实节水量,因为只有"资源型"真实节水量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发展变化趋势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先进的“3S”信息技术,应用GIS先进的空间图层叠加分析功能对宁夏引黄灌区各级盐渍化耕地分布规律和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演变规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对策是:进一步完善的灌排体系与防渗措施;对灌区干渠进行砌护防渗治理;加强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平田整地减少灌溉量;耕作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农艺栽培措施的运用;实施动态监测,加强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7.
基于Visual Basic 6.0和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和Access,开发了由干渠用水量管理系统、支渠用水量管理系统和水费计算管理系统组成的宁夏青铜峡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库管理、干渠用水量管理、支渠用水量管理、水费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于2004年在青铜峡灌区应用1年来,运行稳定可靠,解决了该灌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了灌区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