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苯磺隆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内膜系统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磺隆处理液浓度的升高,肝细胞内膜系统中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内质网空泡化、异噬型溶酶体增多.不同浓度的苯磺隆处理液对鲫鱼肝脏中AChE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草胺对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乙草胺处理液对泥鳅死亡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4.7 μl/L,48 h半致死浓度为4.4 μl/L;低浓度乙草胺处理对泥鳅肝脏中的GPT、GO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建议以泥鳅肝脏中的GPT和GO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中乙草胺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彬彬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238-239,283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中GPT,GO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建议以鲫鱼肝细胞GPT和GO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组织结构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对泥鳅的安全质量浓度和最小不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法将BPA质量浓度设置4个(1.9,2.3,2.7,3.0mg/L)处理,以未用BPA处理组为对照,分别在染毒7,14,21,28d取样,采用H.E染色法观察泥鳅肝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泥鳅肝脏GPT活性的变化。【结果】在1.9mg/L BPA中暴露28d时,泥鳅肝细胞肿大、空泡化及细胞溶解;在3.0mg/L BPA中仅暴露14d时,泥鳅肝细胞除严重肿大、空泡化及细胞溶解外,还出现核变形与核溶解等受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4个BPA质量浓度组泥鳅在暴露各个时期GPT活性均有明显升高,但随着BPA质量浓度的增大,GPT活性逐渐降低;在同一BPA质量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GP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BPA可造成泥鳅肝组织结构损伤,并随BPA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加剧;BPA对泥鳅肝脏GPT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可导致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草甘膦对鲫鱼肝脏内膜系统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内膜系统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浓度的增加,肝细胞内膜系统中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内质网空泡化、异噬型溶酶体增多。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处理对鲫鱼肝脏中SOD均起诱导作用,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的降低而升高,96h处理的SOD活性先被诱导,而后随浓度的降低反而出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生理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泥鳅为受试生物,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的24、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2.41、24.40、18.37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4.15μg/L;低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对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起诱导作用,而这2个酶的活性在长时间的高浓度处理下则受到抑制。说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程度。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24 h、48 h、72 h、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41.87 mg/L、36.62 mg/L、29.96 mg/L、25.6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40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5.5 mg/L乙氧氟草醚染毒6 d,大鳞副泥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值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极显著。整体上,GPT和GOT活力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DNA损伤,试验结果显示,6 d时试验处理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和DNA损伤效应,应适量施用。  相似文献   

8.
甲醛对泥鳅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估测甲醛的环境毒性,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泥鳅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D50)、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h的LD50为365.0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6.82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137.28mg/L)染毒后第6天(5.801‰),微核率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其GPT和GOT最低活力分别出现在最高质量浓度组染毒后第2天(28.765U/mg)、第4天(44.975U/mg)。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对泥鳅肝组织结构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对硝基苯酚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和最小不致死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对硝基苯酚设置为4.40,5.13,5.98,6.98mg/L,以对硝基苯酚未处理组为对照,分别在泥鳅染毒7,14,21,28d取样,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泥鳅在6.98mg/L对硝基苯酚中暴露14d,肝细胞发生空泡化、细胞溶解及核变形;暴露28d,肝细胞除严重空泡化、细胞溶解及核变形外,还出现核溶解等受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除6.98mg/L 28d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下降外,其他各质量浓度组在暴露各个时期泥鳅肝脏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升高,但随着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大,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同一对硝基苯酚质量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对硝基苯酚可造成泥鳅肝组织结构损伤,且受损程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加剧;对硝基苯酚可诱导泥鳅肝脏丙氨酸转氨酶的活性,但诱导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直至抑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96hLC50为11.4lμgL^-1。经0.114μgL^-1、0.57μgL^-1、1.14μg^-1浓度处理后,随着农药浓度的增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这两种转氨酶的活力升高,表明此农药对鲫鱼机体的损伤也增强。因此,GPT和GOT活性可以作为杀虫剂对环境安全性的一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苯磺隆降解菌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苯磺隆微生物降解机制,从长期使用苯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菌株,命名为BHL,研究了温度、初始pH值、通气量、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苯磺隆质量浓度100 mg/L,装液量50 mL,Mg2+质量浓度200 mg/L;以酵母膏为氮源和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BHL的生长最好;并且菌株BHL也能够以苯磺隆为唯一的氮源、碳源生长。  相似文献   

12.
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片内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淮稻9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设异丙隆浓度为2.5、5.0、7.5、10.0 mg/ml,苯磺隆浓度为0.2、0.6、1.0、1.4 mg/ml,测定处理后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异丙隆浓度达7.5~10.0 mg/ml时对根重、苗重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苯磺隆浓度为1.0 mg/ml时也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异丙隆能显著抑制根系活力和增加MDA的含量,浓度为2.5 mg/ml时抑制根系活力65.26%,增加MDA含量42.39%。苯磺隆在1.0 mg/ml时抑制根系活力32.83%,在0.2 mg/ml时增加MDA含量27.41%。[结论]不同浓度的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体内物质积累、根系的活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Study on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maize (Zea mays L. ) Nongda108 and Nongda3138 to sulfonylurea herbicide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using maize taproot length by sand bioassy indicated that, Nongda3138 had higher tolerance to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than Nongda108 did. Chlorsulfuron had stronger growth inhibition to maize Nongda108 and Nongda3138 than tribenuron-methyl did. Study on target enzyme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 acetolactate synthase (ALS) showed that,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inhibited ALS in vitro strongly, and non-competitively. I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inhibitors,chlorsuifuron had stronger ALS activity inhibition than tribenuron-methyl did. Lower level of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has no ALS activity inhibition in vivo, the ALS inhibition only occurred in the condi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in vivo.  相似文献   

14.
胡正宏  李玉成  郝家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37-17938,17941
[目的]为探讨藻毒素对水生模式动物水螅的毒性效应。[方法]以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MC-LR溶液处理下,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MC-LR对水螅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2.158 mg/L,48 h的LC50为4.029 mg/L,72 h的LC50为1.799 mg/L。[结论]较低浓度的MC-LR溶液即可引起水螅的死亡,说明蓝藻水华产生的MC-LR对水螅等一些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致水螅等一些低等水生动物的死亡。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的检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叶龙  刘世旺  徐艳霞  黄小颖  颜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35-7736,7765
[目的]探讨苯磺隆(TM)对花生根瘤菌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观察根瘤菌在YMA、YMA+TM、0.5YMA+TM、缺N源、缺C源、缺N缺C(双缺)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并分别绘制6种培养基对应的根瘤菌生长曲线。[结果]在YMA+TM 200 mg/L培养基中,TM对花生根瘤菌生长仅有轻微抑制作用;在没有N源时,花生根瘤菌能利用TM而生存。[结论]在营养丰富时,TM对花生根瘤菌生长的影响较小,TM还可被花生根瘤菌降解利用。该研究为提高根瘤菌固氮活力并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氟致小鼠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氟致非骨相组织的损伤作用,选用20只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含0 mg/L、50 mg/L1、00 mg/L和150 mg/L氟化钠的饮水120 d,并通过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氟对肾脏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5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无异常变化,肾小球细胞出现空泡样病变。10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没有明显的异常,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样变,并出现微核现象和凋亡样细胞,且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脱落现象。15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轻微紊乱,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肾小管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7.
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藻毒素对水生模式动物水螅的毒性效应。[方法]以大乳头水螅(Hydramagnipapillata)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MC-LR溶液处理下,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MC-LR对水螅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12.158mg/L,48h的LC50为4.029mg/L,72h的LC50为1.799mg/L。[结论]较低浓度的MC-LR溶液即可引起水螅的死亡,说明蓝藻水华产生的MC-LR对水螅等一些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致水螅等一些低等水生动物的死亡。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的检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966-968
[目的]研究苯磺酸对后茬水稻的敏感性。[方法]用水培和土培生物测定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麦田除草剂苯礞隆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结果表明,苯磺隆对3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杂交稻、糯稻和粳稻3种水稻品种对苯磺隆的敏感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糯稻的敏感性最高。水培条件下,苯磺隆浓度为3.79ng/ml时糯稻胚芽的生长就会受到10%的抑制作用;土培条件下,苯磺隆对糯稻的致害阈限(IC30)为2.96ng/ml。[结论]在3个水稻品种中,粳稻的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苯磺隆、尿素、多效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处理土壤中苯磺隆、尿素、多效唑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微生物数量反映了在不同多效唑浓度、氮素水平和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作为评价苯磺隆除草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数。外源氮素(尿素)的添加,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也表明氮素能缓解农药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单一毒性影响。【结果】中华蟾蜍蝌蚪在稻瘟灵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7.885、25.181、23.366和22.551mg/L,安全浓度(SC)为6.283mg/L;在乐果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52.321、38.998、29.319和24.115mg/L,安全浓度(SC)为6.500mg/L。【结论】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本研究结果将为合理使用这两种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