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稻田选择 1.条件 养虾稻田基本与稻田养蟹面积相似,以2~5亩为好,最大不超过10亩。 2.田间工程 在稻田四周或田内挖有“口”、“王”字型环沟,沟深0.8~1米、宽1~1.5米,养虾沟占稻田面积15%,从沟内取土加宽加高四周堤坝,稻田进排水口设置双层防逃网。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殖龙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养虾稻田环境条件1.稻田准备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不被洪水淹没,无有毒有害物质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养虾的要求。养虾稻田面积大小不限。2.稻田改造1挖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8米处,开挖环形沟,沟宽3~4米、深1~1.5米。稻田面积达到3.3公顷以上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深0.8米,坡比1∶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必然之势。安徽省望江县武昌湖渔业联营公司在稻田生态养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稻田蟹鳜养殖技术介绍给大家。1.稻田围拦 在田块平整,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围田,面积5~10亩,围田时间以年底为宜。田四周开挖环形沟,沟面宽2米,深1米,底宽1米。埂高1米,顶宽1米。采用  相似文献   

4.
1.田块选择 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的田块进行养殖。 2.基本设施 沿稻田四周田埂内侧1米处开挖养虾沟,沟宽3~4米,深0.8-1米,坡比1:2.5。面积较大的田块,还要开挖与养虾沟相通的田间沟,沟宽1.2米,深0.5~0.6米。  相似文献   

5.
一、稻田选择用来养殖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交通便利,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面积在5亩左右为宜。二、田间工程1.环沟栽秧前,在田块四周离田埂1米左右的地方挖环沟,横截面为梯形,上口宽1米、下口宽50厘米、沟深50厘米。2.田间沟在田中每隔30米开挖垂直于田块长边且与环沟相通的沟,  相似文献   

6.
<正> 稻田养鲶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当稻田需要施肥、治虫、晒田时,鲶鱼仍能正常摄食生长,而且生长期与稻谷生长期同步。因此,鲶鱼宜为稻田养鱼的首选品种。 稻田选择。一般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好,土壤保水性好的稻田。在稻田沿埂边四周挖沟,沟面宽0.6m,深1m,挖出的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龟是一种动、植物在同一生态环境下互生互利的养殖新技术.该技术也是一项稻田空间再利用措施,不占用其它土地资源,可节约龟类饲养成本,降低田间害虫危害及减少水稻用肥量,不但不影响水稻产量,还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场的经验,每667m2(1亩)稻田可产是投入量1~2倍的净龟(增重),龟产值是水稻的4~8倍.现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一)稻田模式及田间工程 1.稻田养鱼的模式。可分为“田、沟、凼”模式和“高垄低沟”模式,现多采用第一种生产模式。 2.田间工程。主要是开挖鱼沟、鱼凼和田埂加固,通常为石块堆砌和三合土护边。鱼凼以圆型为宜,鱼凼的面积要视稻田大小而定,一般比例为占稻田面积的5%~8%。鱼凼下挖深度为1.5米上砌高度为1.8米,直径为6~9米。鱼  相似文献   

9.
1 田块选择与设施 养虾稻田必须保水性能好,能排能灌,土质粘土或壤土,pH7.5~8.5,稻田宜长方形、东西向.田埂筑成高出田面1m,宽60~80cm,夯实防漏.在田中开挖虾沟、虾槽,沟宽80~100cm、深60cm以上,呈"井”字形.在虾沟交叉点挖虾槽,槽深1m以上,面积20~30m2.沟、槽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内放置一些瓦片、砖头、竹枝等物.在稻田一角的田基上设进水口,与进水口相对的另一角设排水口,进、排水口用双层密网封口,以防虾逃和敌害进入.放养前,每667m2用生石灰50kg对沟、槽消毒后,在其中种植水生植物,占沟、槽总面积的20%~30%.  相似文献   

10.
一、稻田建设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667平方米以内,且要水源充足。养殖稻田要建好防逃设施,建造方法是:在稻田四周砌1米多高的单砖墙,并保证水位线以上墙的高度达到0.5米,同时要用水泥勾缝。也可将田埂加宽至1~1.5米,在埂壁及与田底交换处用油毡纸铺垫,上压泥土,这种设施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养殖者可因地制宜建造防逃设施。另外,每块稻田应沿田埂开挖一条围沟,并在田中心向外纵横各一开条厢沟,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围沟与厢沟相通,使每一块稻田分成4小块,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挡拦,以防黄鳝顺水逃逸。  相似文献   

11.
高山无公害稻萍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拔高度600—1000米的高山地区,将单一的稻田进行综合利用,推广、应用稻萍鱼养殖模式,可增加农民收入。高山无公害稻萍鱼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稻田选择选1亩以上,光照条件好,土质保水保肥,水源方便,排灌自如,交通便利,相对连片的田块。二、稻田工程1.开挖坑塘加宽田埂:坑塘的位置可根据田块实际情况设置,一般设在靠近灌溉渠方向,也可设在稻田中央,面积约占大田的10%,深度要求1米以上,形状为椭圆、圆形、长方形、方形等。坑塘距上坑、外田埂宜1米以上。开挖坑塘的土及大田的沟土挑到田四周加固以防倒塌,塘与大田间筑一高宽各50厘米…  相似文献   

12.
孙丽 《农村新技术》2012,(12):17-18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优点,它既是农民种养结合的高效模式,又是增加收入的良好途径. 1.共生田的要求 稻田要求靠近村庄,易于看管,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最好具备机井.稻田中央挖一条深1米,宽6米的鱼虾栖息沟,其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田埂加固,高度为0.7米,宽度为4米.进、排水沟设置50 ~ 80目的防逃网.  相似文献   

13.
<正>1.稻田选择。稻田应选水质良好、水量充沛、进排水方便、不旱不涝、泥土较肥、光照充足、无冷浸、环境安静的地方。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若早稻田网箱养鳝,应选再生稻为宜)。2.网箱设置。设置在稻田中的网箱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10~20平方米,高度1~2米。制作网箱  相似文献   

14.
<正>1. 稻田改造 稻田养蟹必须选择进、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的稻田,每丘(自然田)2-10亩。在稻田四周挖一条宽2米、深1米的环沟,田块中间挖数条小沟,将田块划成数小块,做到沟沟相遇。1/3的水沟面养水花生、水葫芦等,为蟹栖息、觅食、躲避敌害袭击,提供良好场所。每丘田埂高度30-50厘米,内埂用较牢固的尼龙层膜围成防逃墙,并向内倾斜45-50度。进、排水口处用聚乙烯网扎紧;田埂上再建一道铁栅或网栅。蟹种放养前,彻底清除稻田里的青蛙、水蛇、黄蟮等,放蟹前15天,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水全面泼洒,杀死敌害和病菌,改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1.适时放养青虾.水稻收获后,立即选择一些虾沟水位较深,条件较好的稻田.挖除虾沟中过多的淤泥,整修加固好田埂,注入新鲜河水.如稻田中还要种一季油菜或小麦,虾沟中的水位保持1.2米即可;如不种油菜或小麦,则可利用整个稻田来养殖青虾.每667米2虾沟水面可放养虾种2~2.5万尾,规格2~4厘米.放养时间以12月中下旬为好.  相似文献   

16.
高功 《当代农业》2014,(13):46-46
一、严格把好土建工程质量关养殖地应选择靠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交通便利、无污染的水稻田。田块的面积不宜过大,每块3~5亩为宜,田块四周必须挖一道围沟,沟宽1米、深0.5米,另在田块中间开挖"十"字沟通向围沟,沟宽0.5米、深0.3米,以利于高温季节养虾稻田保持相对高的水位,便于成虾捕捞。田埂上围起高60厘米,基部入土25厘米的塑料薄膜做防逃墙。  相似文献   

17.
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池塘条件 在生长期会在堤埂上打洞,因此,其养殖方式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池塘面积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以5~10亩的标准池塘为好;水深1米左右,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并要有一定的浅水区;池塘淤泥在5厘米以内,池底要挖一条宽2米、深0.3米的集虾沟,沟的长度近于池底边长,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采用稻田、池塘养龟、蟾,饲养蝎子好赚钱的立体养殖方法,其优点如下:龟蟾混养可节省劳力,节约饲料,蟾蜍基本不喂料,任其捕食稻田和池塘里的虾、鱼儿、蜗牛、蚊蝇、飞蛾昆虫等有害的小动物,蟾蜍分泌抗病菌的蟾酥,有防治龟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续第2期第21页)种2年稻,养1轮鳖。前期做好稻田改造,集中3.33~6.67公顷稻田为1个养殖区,在养殖区的四周开挖宽2.5~3米、深1.5米的围沟,围沟占稻田面积的8%~10%,开沟田泥就地筑堤1.8~2米高,形成半田半塘状态,实现田塘两用。围沟外设置采食板、围网,围网下端用0.5米高的瓷板密闭防逃。第1年在禾苗首次分蘖后,每  相似文献   

20.
符云俊 《农家科技》1998,(12):22-23
<正> 以往稻田养鱼只能在冬水田,且只能种植一季水稻,无法种植小麦、油菜。稻麦(油)两熟全年稻田养鱼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种技术是自然免耕技术的深化,主要由稻麦免耕垄作技术、小春季沟内寄养鱼种技术和大春季微流水养鱼技术组合而成:①深沟窄畦高田埂,田间全年表积水量大。沟深0.4~0.6米,种植畦幅宽0.8~0.9米,田埂高1米。②畦麦沟鱼,稻鱼共生,茬口休闲继续养鱼。小麦期按半旱沟灌调节田间表积水量在25~35米~3/亩,寄养鱼苗;水稻期,按半早淹灌维持田间表积水70~200米~3/亩,全田养鱼,稻鱼共生。茬口休闲期,稻田不耕作,加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