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8%噻虫啉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省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的主要害虫,猖獗时大片松林针叶被食尽,形似火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影响森林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生产上常采用菊酯类化学农药开展防治,由于长期单一地使用该药剂,不少地方的马尾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同时加重了环境污染。因此,寻求无公害农药用来防治暴发的松毛虫灾害很有必要。噻虫啉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其特点是高效,低毒。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我们在林间开展了48%噻虫啉悬浮剂防治该害虫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省在应用白僵菌油剂行进飞机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省应用白僵菌高含孢量菌粉的油剂,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还是首次,特别是用于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更是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种名为"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卡"的生物农药,获得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审定和登记,这是首个获得国家登记的天敌生物农药产品。据农药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外,赤眼蜂和病毒都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了登记。同内已有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产品登记,尚无松毛虫赤眼蜂产品登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民在农作物病虫的防治上,总是加大剂量使用农药,给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我们在晚稻上进行了农药减量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是为害松林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难以防治。利用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一条好途径。 江苏省松毛虫生物防治协作组,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等十二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了以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的大面积示范。总计动用柞蚕茧近万公斤,培育松毛虫赤眼蜂约18亿头以上,防治示范面积七千余亩。大部分放蜂林区都起到了控制松毛虫为害的显著效果,所有放蜂区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林间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在放蜂林区,由于停用了飞机治虫,更新了部分成年纯松林为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逐年减轻。近十多年来未用药防治。在若干年后松干蚧虫与松材线虫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飞防区,至今林相清秀,长势喜人,充分体现了生物防治的长久的效应,生态条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生物防治的前景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毛虫是广西松树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总结三十多年来的防治实践,结合当前区情,提出我区防治松毛虫中开展综合治理的必然性、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从目前防治松毛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到,我区自从1971年推广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以来,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有些地方盲目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引起了虫口回升和林内次要害虫猖獗等“农药恶性循环”,虫害始终未能解决。 第二部分提出综合防治理论和指导思想,确定它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采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是我省松林的头号害虫。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该虫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使用农药的种类比较单一。为了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研究新药剂防治松毛虫的效果,1997年我们进行了三种拟除虫菊酯农药防治松毛虫试验。l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安绿宝乳油,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20%杀灭菊酯,上海中西药厂;25%功夫乳油,英国捷利康有限公司。1.2试验方法试验于3月在江西省崇义县进行。试验地为马尾松纯林,树龄5~10a,高度1~3m,郁闲度0.5左右。松毛虫虫龄为4龄。每种药剂设5种浓度处理,每种处理重复2~3次,以…  相似文献   

8.
广西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下称松毛虫)是广西重要的森林害虫,分布广,危害严重。为了控制和扭转松毛虫严重发生危害局面,保护森林资源,我区林业部门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先后在灵川县灵田乡、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和全州县、上思县进行松毛虫综合治理示范试点,探索松毛虫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八五”期间(1991~1995)区林业厅立项在松毛虫常发区荔浦、平乐、永福、灌阳、鹿寨、昭平、岑溪、苍梧、横县、陆川、玉林、北流、容县、武鸣等14个县(市),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受益松林98.97万hm2。经过5a的努力,松林生态环境得到初步…  相似文献   

9.
四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毒性分析及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5%三唑酮、99.5%肟菌酯、96.2%咪鲜胺和95%申嗪霉素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直接接触毒性LC50值分别为0.822 0、48.70、12.94和24.25 mg/L, 对松毛虫赤眼蜂的LC50值分别为10.55、180.3、218.1和240.3 mg/L。 即4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风险性存在差异,供试药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相对较为安全。由于玉米螟赤眼蜂比松毛虫赤眼蜂对供试杀菌剂更为敏感,因此以玉米螟赤眼蜂作为评价农药对赤眼蜂风险的供试生物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04,17(4)
利用生物病毒大面积防治松毛虫、棉铃虫、玉米蝗等害虫的试验,已于日前完成了产品中试,并通过了专家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彭辉银等科技人员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病毒“生物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我国2017年将继续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在病虫害不出现大面积暴发的情况下,农药需求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缩减,除草剂用量会有所下降.此外,2016年底至2017年初我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导致部分农药企业停工、停产,如果春耕期间出现突发的重大病虫害,农药价格将会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2.
姜书凯 《新农药》2006,10(1):32-32
受浙江省科技厅委托.温州市科技局于2006年1月7日在杭州召开了乐清市绿得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开发的“松毛虫生物除虫制剂”和“森得保治蝗专用药”两只新农药制剂的省级新产品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这两个农药制剂的省级新产品鉴定。  相似文献   

13.
枸杞是我国名贵药用植物之一,近年来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大面积发生炭疽病(俗名黑果病),为害严重,常年减产50%左右,严重地区达80%以上,有的生产队甚至毁树不能再种。 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药剂防治,大量多次喷施农药,造成农药残留量过多,影响出口,且对人民健康不利。为此,我们在1983—1984两年对这一病害进行了生物防治研究,在山东省庆云县进行田间小区生物防治试验,取得了明显防治效果,找到两种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1976年以前,马尾松毛虫在广东仁化县从未猖獗为害。从1976年开始,城口等公社的个别大队出现零星严重为害,但面积不大,一般只有20~30亩。1977~1978年曾采用烟剂、白僵菌粉加六六六粉对第一、二代幼虫进行防治,但因虫龄较大,气候(高温、干旱)不适,防治效果不佳,虫口密度仍然很高,被其严重为害的面积达800亩左右。1979年马尾松毛虫蔓延至全县,被严重为害的面积达247000亩,约占全县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松林生长和松香的产量。1980年4月中旬采用白僵菌对越冬后的6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全面的防治,在247000多亩受害的松林上取得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赤眼蜂(Triehogramma oslriniae Fang et Chen)和松毛虫亦眼蜂(I dendrojfmi)在我国北方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lis Guenoo)的优势卵寄生蜂,对压低玉米螟自然种群起着重要作用。松毛虫赤眼蜂可以用柞蚕卵大量繁殖,应用比较广泛,有关其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做的也比较多。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因不能用柞蚕卵繁殖,目前大面积人工释放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研究也做的较少。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调查、预测分析,今年森林病虫害发生仍然趋于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或预测发生面积约为1.4亿多亩,与去年大致持平,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松树害虫松毛虫全国发生面积3100多万亩。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的省、区有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江西省松毛虫发生面积约为350万亩,在吉安、赣州、上饶地区三级  相似文献   

17.
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别在南方产区湖南和北方产区吉林两地进行了其对田间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的试验调查,并分析比较不同赤眼蜂种间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南北水稻产区,供试的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田间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高至低依次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明显优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表明稻螟赤眼蜂为控制水稻田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8.
拟除虫菊酯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狭臀瓢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敏玲  许雄 《昆虫天敌》1991,13(4):175-177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七十年代崛起的,由于其用量少、杀虫效果高、对人畜比较安全,很快便应用于农业、卫生、仓库害虫等的防治。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有机氯杀虫剂主要品种六六六和DDT等高残留农药停止生产和被禁止使用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森林害虫的防治上,已有一些地方用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进行飞机或地面喷雾防治松毛虫,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本所松突圆蚧组曾提出用氯氰菊酯防治松突圆蚧,地面喷雾试验用25ppm的防治效果达92%。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七种农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不同发育阶段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nubilale Erle & Davis,1983年3月从美国引进。室内试验,能寄生于米蛾卵、柞蚕卵和蓖麻蚕卵,耐高温的能力比较强。防治甘蔗黄螟,寄生率达70%以上,与散放本地优势种拟澳洲赤眼蜂的防治效果相近。防治稻纵卷叶螟,也有一定效果。防治玉米螟,效果优于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赤眼蜂。本试验用27种农药对赤眼蜂各个发育阶段进行处理,了解各种农药对赤眼蜂的毒性,为选择和合理使用农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吊丝虫)是世界性范围的严重蔬菜害虫。在广东蔬菜种植区,由于它繁殖力强.世代数多,目前已经形成很高的农药抗性,传统上使用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菊酯类农药,由于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已不能在生产上起到防治此虫的作用。近年来,为了解决蔬菜生产上的需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笔者先后对BT、1.8%害极灭乳油(Abamectin)和50%wp宝路(POLO)等新一代农药进行了室内外筛选、药效试验。证明了这些农药是目前防治小菜蛾较好的产品,尤其以生物农药Bt,由于它价格低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今后在蔬菜种植推广作进一步的准备工作,经在广州地区菜田再一次对这些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