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细管冻精对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利本F1代牛初生、6月龄和12月龄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同龄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本F1代牛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蓝白花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白花牛具有产肉性能好、肉质好、生长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本地黄牛的改良力度,提高良种牛覆盖率,青海省民和县在项目区巴州地区进行了蓝白花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的推广试验.本试验对蓝白花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所产生F1(蓝黄F1)和本地黄牛的初生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以及部分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为今后杂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杂交改良效果,筛选最佳杂交组合,通过对农户散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西门塔尔牛、德国黄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与湖南西部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6、12、18、24月龄和杂交F2代12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①湘西黄牛F1代杂交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等主要体尺指标显著提高(P〈0.05),显示出显著的杂交优势,其中以西本杂提高幅度最大;②12月龄F2代杂交牛体尺、体重与F1代杂交牛相比,除短西本变化不明显外,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西西本提高幅度最大达10.5%;但西西本、德西本和利西本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萤杂交牛的生长曲线显示:初生至24月龄,湘西黄牛和各种杂交牛增重呈曲线上升,湘西黄牛12月龄后生长速度减慢。综合分析,湘西黄牛肉用牛杂交改良组合宜以西门塔尔作第一父本,以利木赞、安格斯牛为第二父本。  相似文献   

4.
对榆林市神木县地区和延安地区相同营养水平下的298头利木赞牛改良陕北本地黄牛F1代及陕北本地黄牛的体重和部分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陕北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陕北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初生牛的平均体重公牛43.95 kg,母牛41.1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26.5%、120.78%,改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利木赞牛改良民和县浅山地区当地黄牛的效果.[方法]在民和县浅山区选择相同营养水平和管理模式下的267头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F1代与本地黄牛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民和县浅山区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4月龄时利本F1平均体重公牛426.42 kg母牛389.4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90.21%、82.7%.[结论]在民和县浅山地区用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生产杂交的肉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甘肃省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使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甘肃省西部本地母黄牛人工授精,笔者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杂种F1公牛、母牛的体尺和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牛、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青海省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筛选适应高寒地区肉牛最佳杂交组合,从而为今后开展肉牛杂交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6年的试验研究,测定分析了蓝本、皮本、利本、夏本、德本F1牛和青海黄牛的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及体尺指标及杂交后代对青海高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观察。结果显示:五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效果显著,在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比较中,蓝本F1牛生长发育最快,各阶段体重及体尺指标显著高于青海黄牛,比皮本、利本、夏本、德本F1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在攀枝花市二半山区开展杂交改良示范,3年累计产西本F1代犊牛255头。测定体尺、体重指标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和12月龄段,西本F1与本地黄牛的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而腰角宽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段的西本F1比本地黄牛增重48kg,头均增收1 344元,12月龄段西本F1比本地黄牛增重64.8kg,头均增收1 806元。说明西门塔尔牛做父本改良本地黄牛杂交优势明显,可在攀枝花市二半山区黄牛杂交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岁利木F1代的体尺、体重,并与本地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本F1代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重、体尺比本地黄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农户饲养条件下的984头威宁黄牛及西×威F1、安×威F1、利×威F1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西×威F1、安×威F1、利×威F1代牛的体斜长、胸围、体高、管围和十字部高分别平均增加16.69%~22.25%,20.20%~25.93%,16.38%~20.46%,18.03%~28.46%,15.96%~19.80%(P<0.01);(2)杂交F1代♂牛24月龄体重平均提高76.46%(P<0.01),日增重平均提高78.76%,生长系数平均提高12.13%;杂交F1代♀体重提高80.54%(P<0.01)、日增重平均提高67.16%,生长系数平均提高7.18%;(3)三种杂交F1代牛之间体尺差异不明显(P>0.05),增长速度以安×威F1提高幅度最大(P<0.05)。从而认为,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改良威宁黄牛可以取得良好的杂交效果,其中以用安格斯牛改良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西门塔尔牛改良延边本地黄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本地黄母牛人工授精,测定了3日龄、6月龄和12月龄西本F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延边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方法]以巴里坤县本地母牛为研究对象,选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AI)技术开展牛品种改良试验旨在研究西杂牛在当地生长状态和适应性。[结果]通过初生重、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测试与本地牛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西杂牛与本地牛体尺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相比较提高5.28%,11.48%,10.75%,37.63%;分别对育肥牛进行屠宰试验,西本F_1与本地牛胴体重分别为510.24 kg,370.37 kg,屠宰率分别为57.76%,49.1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结果显示:采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生产,西杂F_1表现为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说明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用于舍饲肉牛生产或培育优质肉牛新品系具有明显优势,为今后拓展农区舍饲肉牛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豫北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利本杂交牛、利本F1杂交牛和豫北黄牛的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西利本三元杂交牛生产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比利本F1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渭县引进大量的良种肉牛冻精,冻配改良了本地肉牛,为提高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提高单体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养牛收入。对引进的肉牛杂交改良本地肉牛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通渭县以夏洛来为父本、西本杂交牛为母本,杂交一代肉牛初生重达到36.4 kg,平均日增重达到689.3 g,18月龄夏西本体高18月龄达到146.4 cm,体斜长达到158.8 cm,胸围达到192.8 cm,管围达到20.2 cm。18月龄夏西本体高比利西本高15.8%,体斜长比夏利本高14.7%,胸围比利西本高17.0%,管围比夏利本和利西本高5.7%。因此以夏洛来为终端父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F_1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其生长速度快,个体较大,能快速提高三元杂交肉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日粮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对肉牛育肥增重性能的影响,选取15月龄体重(376.53±30.31)kg的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F1代公牛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T)与产朊假丝酵母菌组(CU),CT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CU组在TMR中按10 g/100 kg体重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粉剂(活菌数≥4×109 CFU/g)。饲养期为120 d,每隔30 d测定TMR剩料粒度、体重变化,并采用粪筛对粪样分布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在TMR投料配方比例与制作粒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育肥期的延长,宾州筛第1层(粒径>19 mm)比例下降,说明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可以提高肉牛对长粗饲料的采食;15月龄肉牛体重变化随饲养天数呈一元线性增长模式;CU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比CT组降低9.9%(P<0.05);CU组平均耗料增重比(F/G)比CT组下降了15.4%(P<0.05),日增重(ADG)有所提高(P>0.05),说明CU组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CU组胴体重高于CT组4.2%(P<0.05),但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利用粪筛对CU组与CT组粪便粒径分析,中上层比例有所降低表明CU组肉牛对TMR中饲料颗粒消化更加充分。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产朊假丝酵母可以提高15月龄肉牛对TMR中长纤维的采食,DMI降低9.9%,F/G降低15.4%,胴体重提高4.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州改良牛的优选品种.对不同区域内的南本、南西本、德本、德西本杂交牛进行称重(空腹)和体尺测定(361头),对59头杂交牛的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对86头牛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德温杂交改良牛初生重、3、6、12月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高于德国黄牛杂交改良牛,初生重、日增重、体斜长、体高、胸围均差异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引进美国瑞士褐牛冻精进行了杂交试验.本试验对美×新褐牛F1、F2代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多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F1、F2代在保持了新疆褐牛原有的高乳脂率、耐粗饲、适应性强的基础上,胸围、体长和产奶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产奶牛体型趋向于修长的三角型,F2代表现的产奶量增长十分显著,说明在全舍饲条件下通过引进冻精导入美国褐牛遗传物质,是提高新疆褐牛产奶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阳牛以体格大、役肉兼用、耐粗饲、适应性强而著称,夏南牛和“皮南牛”是以南阳牛为基础育成的肉牛品种,本文采用模型化方法对其体重生长发育及早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夏南牛和“皮南牛”具有生长发育早熟性较好,生长强度大的特点,断奶重相对较大,12月龄体重分别相当于其36月龄体重的56.60%和62.21%。其中,“皮南牛”在周岁以前生长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弗杂牛在当地的生长及肉用性能。[方法]随机选择弗莱维赫牛与遵义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弗×本)、弗莱维赫牛与(西门塔尔×本地黄牛)三元杂交一代F1(弗×西本)牛,作试验组,本地纯种黄牛(对照组)各30头,进行饲养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6月龄时试验组弗×本、弗×西本的体重分别为90.00 kg、11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