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2001,(4)
畜牧业哪些项目前景看好综观市场走势和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畜牧业五个项目市场前景看好。1.种草养鹅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种草养鹅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增效途径。如种植黑麦草、菊苣等,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饲草可养鹅80~100羽,如割草喂鹅,可养鹅200~250羽。种草养鹅每亩产值一般为2500元。当前鹅肉及其羽毛、肫、肝、肠、掌等销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霍邱县种草养鹅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瑞 《北京农业》2011,(3):138-139
近年来,安徽省霍邱县邱依据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品种资源,大力推广种草养鹅技术,积极应用新型养鹅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首先分析种草养鹅可行性,阐述了种草养鹅技术的优点,然后介绍了种草养鹅技术的几种模式,最后重点总结了种草养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从石屏县种草养鹅生产现状入手,通过对种草养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种草养鹅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把石屏县种草养鹅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石屏县种草养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种草养鹅的意义 种草养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种植一亩黑麦草可养鹅200只左右,料肉比由放牧养鹅的3:1降至2:1,每只鹅可节约饲料粮7斤左右,种植一亩黑麦草养鹅可节约饲料粮2000斤,等于夏熟每亩产粮2000斤,  相似文献   

5.
白鹅养殖在海盐县具有一定历史,但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养殖白鹅研究尚处空白.海盐县土肥站从1999年冬开始对种草养鹅进行研究,通过两年实施,种草养鹅势头良好.两年全县种草2630亩,饲养白鹅达21.3万羽,为农户创收404.7万元.同时,出现了以加工白鹅为主的嘉兴宏林白鹅有限公司和宏林哺坊,有力推动海盐县种草养鹅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鹅具有较强的消化利用粗纤维的能力,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5~50%,且食量大,每天每只成年鹅可采食青草2kg左右。谚语"青草换肥鹅",就是对鹅这种能边食边拉习性的写照。故养鹅结合种植人工牧草,具有投资少、产出多、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但科学的种草养鹅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因地制宜,选择草种种草养鹅前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条件制定规划,人工种植以一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长短结合,  相似文献   

7.
种草养鹅是近年来 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 尝试.农户利用稻田或 旱地种植1亩黑麦草, 通过高产栽培,可产鲜 草6 000千克,平均每 只商品鹅吃草60千克, 可养鹅100只,按每只 商品鹅净收入10元计 算,亩均效益1 000元. 种草养鹅好处如下:  相似文献   

8.
1、种草养鱼可以选用多花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苏丹草、杂交狼尾草,以一年生草为主,多年生草为辅,一般选择2~3种牧草,每亩鱼塘配0.5亩草地。2、种草养牛可以在秋播时种植多花黑麦草、黑麦,夏季种植苏丹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搭配种植多年生牧草如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3、种草养兔可以选用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等草种。4、种草养鹅全年养鹅的,秋天种多花黑麦草、菊苣,搭配种植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还可以适当种些莴苣、小白菜等供雏鹅前期食用。4~5月份播种苦荬菜、杂交狼尾草、空心菜等。种草养畜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9.
正种草养鹅要根据当地地域条件制定规划,人工种植一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长短结合,提高单位面积载禽量。饲养规模的确定要因人、因地制宜。初养户的规模不宜过大,一般种草0.27~0.33公顷左右,年养鹅量1000~1500只,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饲养经验,家庭劳力较充裕的养殖户可种植0.6~0.67公顷牧草,年养鹅3000只左右,而条件成熟饲  相似文献   

10.
鹅是草食家禽.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完全用牧草饲养。大力发展种草养鹅,正成为各地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项目,种草养鹅技术也成为广大农户追求的一项新的实用技术。笔者总结了当地种草养鹅的经验教训,将种草养鹅的注意事项总结加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及生产中浪费严重的状况,以当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套种向日葵为对象,以节水和高产为目标,研究不同灌溉时期及灌溉量对小麦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作物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明显下降。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总产量、经济效益均以全生育期浇3水以上处理较高,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河套灌区小麦套种向日葵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耗水量为5 000~6 000m3/hm2,全生育期灌3水是小麦套种向日葵实现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即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向日葵开花期灌水3次,每次灌水定额900 m3/hm2,可实现套种小麦经济产量7 000kg/hm2、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2 800kg/hm2以上,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1.0kg/m3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荒漠灌区比较了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在连作、轮作、间作方式下的产量,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小麦与玉米轮作最高,为6 839.3 kg/hm2,较连作增产23.6%;玉米产量以小麦与玉米间作(小倒茬)最高,为12 915.0 kg/hm2,较连作增产50.8%;蚕豆产量以玉米与蚕豆间作(连作)最高,为3 654.0 kg/hm2,增产率达50.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能够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华北旱作区夏播种植模式,在河北省徐水县设置夏播作物的不同单间作模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中,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总吸氮量最大,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明显降低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土地当量比也大于1,且在提高后茬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作物吸氮量方面效果较好.与玉米单作比较,玉米大豆间作模式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56.66 kg· hm-2,作物整体吸氮量提高6.17 kg·hm-2,经济效益增加2 054.62元·hm-2;后茬冬小麦的籽粒产量、秸秆产量、作物吸氮量分别提高了197、673 kg· hm-2和5.91 kg· hm-2.  相似文献   

15.
在景泰大田中进行了三个灌水水平,三个施磷量的试验。为了探讨水磷对复合群体作物生理特征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溉和供磷对间套群体中作物的生理特征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在充分的磷肥供应和适当的水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叶绿素含量高,叶片水分状态良好,根系生长旺盛,根冠比例协调,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同时,在所有的处理中,中灌(1 050m3 /hm2)和高磷(纯 P2O5150 kg/hm2)处理的经济产量最高。单作小麦、间作小麦、间作玉米、间作马铃薯在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依次是 7 253.8kg/hm2、3 320.5kg/hm2、6 269.3 kg/hm2、13 801.9 kg/hm2。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半夏和玉米的多种间套作模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以小麦窄-宽-窄行的方式套作半夏,虽然小麦减产0.45%,但套种的半夏生长健壮;夏玉米与半夏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半夏播量为480 kg/hm2,与玉米品种晋单63号、郑单958宽窄行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佳,半夏及玉米产量较高,该模式纯收益比小麦、玉米轮作高出2.7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17.
2001-2002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示范推广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7593.73hm2,平均单产11026.5kg/hm2,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479kg/hm2,增产幅度达15.49%;2a累计总产8373.23万kg,新增总产1123.11万kg,新增总产值2475.06万元;推广滇系4号平均每公顷获得新增纯收益3405.73元。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配方施肥简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泥田对水稻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增加水稻穗实粒数、丛有效穗数;在比习惯施肥减少肥料投入成本36.4%的情况下,每667 m2较习惯施肥增产148.2 kg,增收353.7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索在一定氮、磷、钾肥施用条件下,微量元素硼的不同用量和施用方式对辣椒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1个对照,以硼砂为基肥施用的6、12、18、24 kg/hm24个用量处理和以硼砂进行喷施的0.3%、0.4%、0.5%、0.6%4个浓度处理,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结果]以硼肥为基肥施用的6、12、18、24 kg/hm24个用量处理的单位产量分别为40 173.6、46493.1、50 937.5和44 375.0 kg/hm2,单位净增产值分别为16 526.4、29 129.4、37 982.2、24 821.2元/h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3.2、3.7、4.0和3.5.以硼砂进行喷施的0.3%、0.4%、0.5%、0.6%4个浓度处理的单位产量分别为43 055.6、45 642.4、52 517.4和43 576.4 kg/hm2,单位净增产值分别为21412.3、26581.2、40 326.6、22 439.9元/h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3.3、3.5、4.0和3.3.[结论]以施用尿素6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基施硼砂18 kg/hm2或辣椒现蕾期硼砂喷施浓度0.3%可以达到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净增投产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小麦/玉米带田种植模式优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小麦/玉米带幅、小麦密度、玉米密度为变化因子的种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有显著的差异,间作小麦带幅1.6 m时产量最高,净增长率达26.35%,而在带幅为2.66 m(5:5)带型结构中间作玉米产量最高,其增产幅度达81.15%,总产量也最高,带田增产幅度达29.29%.相关分析得出带幅与总体产量、间作玉米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间作小麦产量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间作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97,其次为穗粒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决定间作小麦产量的最终因素为带幅、单位面积穗数、玉米密度、生物产量,这4个因素决定总体变异的0.896,决定间作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带幅和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