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环境权的基本概念出发,从生态性环境权和经济性环境权两方而,分别对环境权的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进行论述:这种平等不是结果的平等,而是权利义务的平等,自然环境权是人权的组成部分,因而是人人平等;理想的、独立封闭的环境系统间的环境权是平等的,这是因为:环境系统间无利益的交流,无利益主体人的交流,无环境污染破坏存量的交流。现实的、开放的环境系统间的环境平等权不是绝对的,任何获取利益的主体,只有在其承担的环境治理义务范围内享有相应的环境权,这种环境平等权方可存在。而现实中的平等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不平等,为最大程度的实现该平等权,本文提出了对环境平等权的系列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70-7472
阐述了农民的概念及农民阶层的发展过程,分析我国农民平等权的现实取向,从人权高度认识平等权、"差异原则"有利于实现农民平等权、实现农民平等权的理性要求3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农民平等权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对关注农民经济平等权的迫切性和我国农民经济不平等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农民经济保障的途径是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全面降低农民生存成本;设立公平的教育收费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公平的农产品交易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并引导建立农民自治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证了宪法平等权的性质, 平等和合理差别的关系, 结合就业歧视个案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宪法平等权的法律依据和条件, 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对宪法平等权的司法适用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和保证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切实解决好农民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平等受教育权、土地财产权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现时农民权利的缺失和保障之难仍然制约着农民自身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发展。我们要以尊重保护农民权利为先导,尊重农民的意愿为指针,使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切实保障农民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45-17648,17652
阐述我国农业生态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培育农民的公民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利于巩固农民独立平等的主体观念、增进农民交往合作的共同体观念、培植农民权利和义务的法治观念和巩固农民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充分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责任。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促进主体平等、开展民主实践激发公共参与、繁荣文化教育明确公共责任、坚持送法下乡弘扬法治精神和强化明确政府职责鼓励社会监督是培育农民公民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以其根本大法的“高度权威”对公民最基本的人权平等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作为公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被日益演变成为一个的新弱势群体,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合法权益屡遭侵害。从宪政视角来分析.最主要的是平等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落实宪法精神,实现平等权,成为解决问题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农民工在宪法权利的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平等权、劳动权、获得社会保障权等方面展开论述,研究提出了保护城市农民工宪法权利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刁乾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39-11241
首先,从平等权、物质帮助权、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逐层阐释了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相关理念。指出了农民获得平等物质帮助权的价值功能,它可以破除城市优先取向的偏袒性政策;是维护我国法律和制度权威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必然选择。介绍了我国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法律缺失的现实状况,表现为法学界对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理论研究的缺失;现有程序性的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法律制度的缺失;当前制定的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法律实际有效性的缺失。指出制度建构是解决农民物质帮助权的法律缺失的契机,政府应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民物质帮助权制度建构提供物质基础;提高农民法律意识,锻造农民参与平等物质帮助权的能力;加强具体的程序性立法和公正司法,从实效上保障农民物质帮助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权利贫困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所在.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农民的民生问题已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二元化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迁徙的自由和权利、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财产权利等方面仍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处于"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农民教育的认知纷繁复杂,但大致可归类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途径与方法""全民教育权利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教育与改造农民的手段"等三种。造成这种内涵各异的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政治的视角去探析。  相似文献   

12.
和谐法制的建设要求我们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的保证主要依赖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但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过对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以及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分析,探究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土地流转制度绩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总产值、产量、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化肥施用量几个指标分析了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自1949年以来各个土地制度阶段的经济效率,并将两地的农地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回归,比较不同产权制度下的土地效率。研究表明:农业用地的产权可以有不同的归属形式,但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政策要稳定,产权边界要清晰,这才能提高生产的积极性,降低流转成本,增加相关受益人对土地的投入,达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最终目标,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一种实在体验,一种理性评判。有报告声称目前我国农民比城里人幸福,这是言过其实的。将来农民要幸福也一定会幸福。要实现农民的幸福除了农民自己的创造之外,关键在于政府要大有作为,采取积极的农村政策保护农民,转移农民,提高农民是必由之路,但是农民幸福根本在于能够拥有、主张和捍卫自己的权利。为此,政府只有还权与农民,才能造福于农民。  相似文献   

15.
农村是社会的主体,而且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农民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渐进的过程,虽然农民身份制度化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却导致农民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缺失。因此,在当今中国,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确立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解决农民二等公民的身份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综合农协在日本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经验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数量变动、会员发展、人员配置、资产损益入手,全面透视日本综合农协组织及事业发展的变迁历程,客观总结综合农协可被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值得警醒的负面教训。同时立足中国正持续探索农民合作社发展之路这一背景,从路径选择、动力来源、目标确立这三个层面入手,全面深入探讨综合农协对农民合作社的镜鉴,提出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应拒绝综合化模式、培育专业化组织,坚持务实和灵活、兼顾民主与效率;在动力来源上应发挥内部"五自"功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外部制度规范、注重多元外部支持,聚焦"关键少数"、激活"能人效应";在目标确立上应推进小农户现代化、助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现代化,关注权益保护、维护农户利益。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characterized as ‘a large country with many smallholder farmers’ whose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agriculture is key to the country's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moting smallholder farmers’ adop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on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ie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by smallholder farmers based on a survey of 1 449 smallholders across 14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net us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echnology adoption,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dopting new crop varietie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straw-return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 by 0.200, 0.157 and 0.155,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e is found to be heterogeneous with a greater effect on smallholder farmers having low education levels, limited training, and high income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by smallholders, rural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net use promotion should be the focu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农民们只有接受法制观念启蒙,并通过合法途径争得自己的权益,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本文根据在线农民权益保护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权威性、规范性、合法性、稳定性及功用,将中国在线农民维权信息资源收集、分析、整合、分类,将其分为五大类,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线资源做一浅析。在重要网站的介绍上略有侧重,为公众传递农民维权最新在线信息,并提供一些本人在实践中积累的关于网络信忠资源检索利用的策略与技巧。以期能为广大农民朋友以及关注、关心农民朋友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资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阐述土地权利对农民的意义及农民土地权利在取得和行使及流转过程中常遇问题,并提出土地权利在落实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提出公民的土地权利获得保障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下经营是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发展种植和养殖的一种经济形式,是林改后林区和林农增收的重要方式。通过林下经营的现状调查,分析了不当林下经营对林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指出林下经营权是一种受限制的物权,这种权利不仅涉及权利人的私权,因为森林、林地的生态保护问题,林下经营权还必须面对国家的林业管理秩序。因而,在鼓励和发展林下经营的同时,也需要对这种经营方式设置一种法律制度,将林下经营活动纳入林业行政管理范畴。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