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南召县栎类食叶害虫种类调查,发现危害南召县栎树的食叶害虫主要有黄二星舟蛾、栎粉舟蛾、栎黄掌舟蛾3种,重点危害栓皮栎,其次危害麻栎、槲栎等。对害虫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4-1996年对栎类害虫栎粉舟蛾[Fentonia ocypete Bremer]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探索,初步弄清了该虫在丹凤县的生物特性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栓皮栎波尺蛾(Larerannisfilipieviwehril)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经多年防治试验,采用1∶1久效磷树干涂环或敌杀死(或速灭杀丁)2500倍液叶面喷雾,或敌马(或林丹)烟剂地面熏杀,防治效果均达85%左右。使用烟剂防治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简便、易于在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点。文中还详细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开发栎类资源促农增收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宁强县栎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284.42万亩,其中栎类资源168.55万亩,蓄积量376.74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59.3%和总蓄积量的64%。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宁强县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区乡镇,大多是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林为主体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辽东山区栎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栎类次生林特点和经营历史,采用四级分类法,即第一级以森林起源,第二级以优势树种,第三级以立地条件(坡向和地形),第四级以经营目的命名,最终划分出具有研究地区代表性的天然栎类急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阳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阴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天然栎类陡坡柞蚕场林等6个多功能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标,应用多功能林业理论和技术,为各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 cristata Butler.)为豫南地区栎类树木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该害虫发生危害较严重。经过多年观察,基本掌握了该害虫在豫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出综合防控害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东壳斗科和竹类植物上的链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了山东壳斗科和竹类植物上的链蚧科蚧虫2属8种,并附有雌成虫林间检索表,。对今后调查确认林间栎链蚧属和竹链蚧属害虫种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板栗蛀果害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板栗主产区,栗实蛀果害虫一直是影响板栗品质,困扰栗农开展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山区栗园,蛀果率一般在30%~40%。要想提高栗园的经济效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板栗蛀果害虫危害问题,降低蛀果害虫的发生率,提高板栗的品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板栗蛀果害虫的种类和习性栗实蛀果害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板栗象鼻虫,一种是桃蛀螟。它们虽然都蛀食板栗果实,但它们在形态和习性上有明显区别。板栗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寄主除板栗外,还危害茅栗、榛子、野板栗、栎类等。在豫南山区2年一代,幼虫,乳白色多横皱,啃食栗果,果…  相似文献   

9.
短柄袍栎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优良特性.为更好地保护金丝大峡谷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对短柄袍栎害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害虫有4目21科31种,同时对其重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也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从而为有效防治短柄袍栎的害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伏牛山南坡在丹江水库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林区,属亚热带北部边缘,森林植被是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植物群落。丰富的栎木资源是林区群众生产天麻、香菇等菌类的优质原料。由于山区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生产的菌类属高蛋白、抗癌的绿色食品,畅销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1.
桦天幕毛虫室内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危害天然次生林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桦树、山杨、黄刺梅、沙棘、辽东栎、鹅尔栎等。在多年野外调查中发现,卵、幼虫都易采集到,而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后就很难找到。为观察其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得到完整的生活史标本,我们于2004年5月至7月,在室内饲养了桦天幕毛虫,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栗山天牛Mallambyx raddei Blessig在河北省丰宁是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和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等栎类天然次生林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近年来普遍发生且危害成灾。仅丰宁林管局王营林场受害面  相似文献   

13.
栗长红天牛中Erpthresthes bowr-ingii(Pascoe)是水土保持林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苦槠等栎类树种以及经济林板栗的蛀梢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国外尚无记载。我省湘东、湘中、湘北低丘岗地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均有分布。作者从1981-1983年对此虫作了一些研  相似文献   

14.
栎粉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粉舟蛾是栎类树木的暴发性食叶害虫,在河南南阳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幼虫期采用敌杀死2500倍液或25%快杀灵2500倍液喷雾防治,杀虫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构建栎类(Quercus s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类 型林分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以湖南省 31 个样地共 1 646 株栎类与 1 154 株杉木为研究数据,7 个常见模 型作为栎类、杉木的单木基础模型,基于样地随机效应构建栎类、杉木的单木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结果 表明,栎类断面积的最优基础模型为 Gompertz,杉木断面积的最优基础模型为 Logistic;栎类断面积混合 效应模型相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 R2 提高了 0.053,SSE 与 RRMSE 均有所降低;杉木断面积混合效应 模型相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 R2 增加了 0.035,SSE 与 RRMSE 均有所降低;栎类断面积的成熟年龄在 50 年以后,杉木断面积的生长速率在 30 年左右逐步放缓。文章在栎类、杉木单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 入样地随机效应,模型拟合精度明显提高,说明栎类、杉木的断面积生长都受到年龄与样地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天然栎类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类是河南省天然林的主要树种,在全省现存的95.92万hm^2天然林中,天然栎类占60.9%。分析了河南省天然栎类资源的现状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合理经营天然栎类的5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南山林场栎类林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咨询法对健康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阈值,构建了栎类林评价指标体系,对栎类林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了健康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栎类林小班中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2.85%、6.85%、61.40%和28.91%。幼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0.00%、5.88%、44.12%和50%;中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为2.99%、10.45%、62.69%和23.88%。南山林场栎类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加强对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以提高栎类林的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18.
皖东地区栎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展栎类资源的意义 栎类属壳斗科落叶乔木,为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带性树种,是皖东江淮丘陵地区乡土树种,栽培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栎适粪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萌发力强,采伐后不需重新造林,可节约大量造林成本;采用短轮伐期作业法,利用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每年每公顷收入可达5000元;管理简单,加工容易,销售方便;可兼顾樵采取薪,浑身是宝、用途广泛,即能做用材林,又能做薪炭林,也能做饵料林等诸多优点,深受群众喜爱。同时由于栎类为深根性树种且根系发达,根有根瘤菌可固氮,枯枝落叶层厚,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耐火力强,即使失火被烧,第二年仍能萌发成林。因此,栎类是皖东地区优良的经济、生态兼用型树种。发展栎类资源对优化皖东地区单一的松类树种结构,减少农民生活燃料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破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林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昆虫种类很多,食性复杂.木材害虫,主要为食材性昆虫(或称食木性昆虫)和食菌性昆虫. 树木采伐后到制材加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不同,蛀入木材中产卵的害虫也不一样.通常以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为30%)为界限,蛀入含水率高于木材纤维饱和点的原木或锯材中产卵的害虫,称为湿材害虫;蛀入含水率低于木材纤维饱和点的干木材或半干木材中产卵的害虫,称为干材害虫.但有些害虫既危害湿材,也危害干材,如危害橡木(栎类)的害虫主要为蠹虫类(甲虫),如粉蠹虫、小蠹虫,长小蠹虫、长蠹虫等,既有湿材害虫,也有干材害虫.  相似文献   

20.
栎类树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及其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栎类树种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在我国有51种,分布范围广、遗传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我国栎类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栎类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