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能源危机是人类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培育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及新疆能源植物作以简要介绍,以求引起社会各界对能源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1能源植物1.1富含类似石油成分的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秦巴山区商洛、安康、汉中等地能源植物黄连木分布情况的调查,简要介绍了黄连木育苗造林技术,为今后大力发展黄连木能源林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生物质能将成为人类理想的选择。荒漠能源植物的调查旨为甘肃省河西地区能源植物的产业化提供依据。因为该地区有6.1×106hm2的未利用荒漠地。荒漠植物中常见的富含淀粉的植物有12科,22属,23种均为草本植物;常见的含油质的28科,64属,92种。实现荒漠能源植物产业化,将为生物能源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浮萍科植物生长速度快,富含生物蛋白质和淀粉,具有较高的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转移能力。浮萍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及能源植物,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前人对浮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与水稻共生互作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因此,笔者综述了浮萍在植物修复、饲料加工、能源生产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为更全面地开发浮萍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阿拉善荒漠区常见的高淀粉、高纤维、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种类,提出了适宜该地区开发利用的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6.
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常见生物能源如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所涉及高等能源植物的种类、特征和应用开发现状,并展望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矿石能源储量的减少,应大力开发和应用以能源植物为主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容量大、清洁可再生特性.发展植物能源是解决矿石能源危机的可行措施,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已在全球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综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高产生物质植物、能源作物、类石油植物三类能源植物资源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能源植物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物能源研究特点、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进行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生物质合成油的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问题。为此,对生物能源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对未来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能源植物分类及其转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能源植物及其生产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基础,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在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能源植物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系统法、光合途径、生活周期和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等方法对能源植物进行了分类。如以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可将能源植物分为糖料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含油微藻植物和木质纤维素植物5类,各类能源植物各有其主要特点。对能源作物的转化利用技术及其产品现状和前景进行系统的分析,目前由生物质转化的液体燃料主要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裂解油,由生物质转化的气体燃料包括生物质燃气、沼气和氢气,生物质经压缩成型或炭化工艺可生产生物质颗粒,生物质以热电联产技术经直燃可大规模发电和供暖。  相似文献   

10.
能源植物资源及应用潜力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会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82-7383
从不同的层面对能源植物的概念、研究历史、资源研究概况以及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能源植物资源的进一步探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钮子茎中石油醚提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秦巴山区钮子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秦巴山区野生的钮子茎粉末进行提取,得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脂肪酸、烯醇、烯烃、酚类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5.15%。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是(-)-斯巴醇,为22.07%,其次为棕榈酸,含量为11.18%,再次是β-芹子烯,含量为9.20%,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双键,预示着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结论]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要用ITS方法对秦巴山区12个主栽黑木耳菌株和1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自分离的zbxin菌丝粗壮、浓密、絮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吃料能力强。C916、S16、zbxin的亲缘关系较远,三者的菌丝形态也是差异较大。将黑木耳菌丝形态学特征和拮抗性结果结合综合分析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具有可参考性,结果分歧不大。综合来看秦巴山区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不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秦巴山区西洋参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提高对西洋参病害防控的针对性及预见性,我们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等方法,对留坝县、勉县和太白县等西洋参主要种植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危害西洋参的主要病害共2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14种,非侵染性病害6种。西洋参灰霉病、锈腐病、黑斑病、根腐病和菌核病为当地主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低产老茶园改造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延长茶叶的获益周期和产值,是一项重要的茶叶栽培技术。本文阐述了低产老茶园改造的意义,介绍了对秦巴山区低产老茶园改造技术,包括园相与园貌改造、土壤改良、台刈、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瘤锈病在秦巴山区分布于南郑、宁陕等5个县(区),其中南郑县发生严重。被害松树在主干、侧枝和裸根上形成肿瘤,每年4月中旬在瘤上形成锈孢子器。马尾松病枝的结实量减少,种子质量明显下降;受害幼树的地茎和树高比健树均有减少。该病的病原菌为松栎栓锈菌。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00年GloPEM光能利用率模型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中国县域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对陕西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总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多年平均NPP总量为1.59×1014gC/a,单位面积年均NPP为771 gC/(m2.a)。20年来,陕西省植被年均NPP在波动中虽然有增加但总量仍呈减少趋势,即从1981年的1.55×1014gC/a减少到2000年的1.50×1014gC/a。陕西省单位面积年均NPP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呈现出由南北向中部递增的趋势。陕西省年均NPP的空间变化明显,其中有43.4%的地区年均NPP增加,主要集中在陕南秦巴山区和关中平原;有56.6%的地区年均NPP减少,主要集中在陕北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养殖大鲵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安全状况。[方法]运用检测仪器分析了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肌肉中微量元素锌、硒、铜、铅、镉、砷、汞的含量水平,并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金属元素食用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肌肉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含量最高,其次为硒和铜,有毒金属元素铅、镉、砷、汞不同程度检出,但均处于无污染水平。[结论]可以认定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能够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锌和硒摄入,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小兴安岭莎草科植物资源,为小兴安岭莎草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该区莎草科植物属种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共有莎草科植物6属83种(含变种),且优势属明显,寡种属占总属数的50.00%。在属的分布类型上,以世界分布为主,且无中国特有属。[结论]小兴安岭莎草科植物组成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多样。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野生观赏植物引种与栽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2003年,将采收的野生种子、直接到野外采挖等方式直接获取的种源,按其种类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后,通过播种、扦插、分鳞茎、块茎等方式扩繁,并采取防治病虫害和合理施肥等措施,对长白山野生观赏植物40科117属170种进行了栽培试验,并记录了其物候观测结果,以探讨其生态习性及繁育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长白山野生观赏植物具有适应性较强、管理粗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小兴安岭蔷薇科植物区系特征,为开发利用小兴安岭蔷薇科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小兴安岭蔷薇科植物属、种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区共有蔷薇科植物68种,隶属于4亚科19属,且优势属明显。从属层次上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且没有中国特有属。[结论]小兴安岭蔷薇科植物组成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