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日本的需求量大增,牛蒡的出口量也随之扩大。出口牛蒡的形式主要有保鲜牛蒡、脱水牛蒡片、速冻牛蒡制品、盐渍牛蒡等。一、保鲜牛蒡1.原料收购。收购牛蒡的标准为:长70cm以上,直径为1.5 ̄3.0cm,当割去叶片时,要留1cm以上的叶柄。牛蒡体无分叉、  相似文献   

2.
牛蒡属菊科2年生草本直根类蔬菜。其种子中药称大力子,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之功能;其根富含菊糖,可入药,有祛风热,消肿毒之功效。其加工产品主要有保鲜牛蒡、淹渍牛蒡、牛蒡酱菜、牛蒡茶和深加工产品牛蒡汁、牛蒡饮料、牛蒡酒等,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牛蒡是徐州市出口创汇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已成为栽培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为牛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牛蒡为原料,经去皮、切片、护色、烫漂、匀浆、酶解、抽滤、发酵、调配、灭菌等工序加工牛蒡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制作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白砂糖为牛蒡原汁的8%,酸奶(乳酸菌)为牛蒡原汁的15%,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5℃。[结论]在该试验工艺下研制出的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4.
胡长效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9-90,94
在牛蒡长管蚜为害盛期调查了其在7个品种牛蒡田的种群密度,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定了牛蒡长管蚜在牛蒡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牛蒡长管蚜在"东北理想"田的种群密度最大,在"地皇早生"田的种群密度最小;牛蒡长管蚜在牛蒡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4种叶面肥在牛蒡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证明,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牛蒡增产效果显著,改善了牛蒡的品质,提高了牛蒡对白粉病的抗性,为山东省制定出口牛蒡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农产品出口量、增加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35-10436,10504
[目的]找出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做出一种集牛蒡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食品牛蒡酸奶.[方法]以鲜牛奶、牛蒡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牛蒡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牛蒡原汁与鲜牛奶体积比为1∶10,加入质量分数8%的蔗糖,发酵5.5h,可制得品质风味优良的牛蒡酸奶.[结论]利用该工艺制作的牛蒡酸奶乳白色,具有牛蒡和牛奶特有的香气,风味协调,组织细腻、均匀,口感丰富.  相似文献   

7.
牛蒡是沛县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是二年生草本直根类蔬菜,牛蒡根富含菊糖,可入药。其加工产品主要有保鲜牛蒡、腌制牛蒡、牛蒡酱菜、牛蒡茶和深加工产品牛蒡汁、牛蒡饮料等,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是沛县主要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近几年,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全县生产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文章从生产要求、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套生产技术不但提高了产量,同时提高了牛蒡品质,同时增加了农民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牛蒡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浸种法将球孢白僵菌定殖牛蒡苗,通过测定牛蒡苗的幼苗生长势、叶面积、生物量等分析了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牛蒡苗生长指标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牛蒡苗中PPO、PAL、SOD、CAT、POD的活性考察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牛蒡苗抗性的影响.[结果]球孢白僵菌定殖能够显著促进牛蒡幼苗的生长能力并提高根、茎、叶组织中常见防御酶的活性.浸种48和72 h组牛蒡的生长势、叶面积、苗鲜重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浸种72 h组又优于浸种48 h组,在出苗第28天时,牛蒡苗株高、叶面积、苗鲜重和生物量分别比浸种48 h组提高了2.19%、6.40%、12.08%和9.02%;球孢白僵菌定殖同样提高了牛蒡苗中相关的抗性防御酶活性,浸种48和72 h组牛蒡苗中各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浸种72 h组牛蒡苗根中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浸种48 h组,但茎中PPO、POD、PAL、SOD活性显著高于浸种48 h组,但CAT活性显著低于浸种48 h,叶中PAL、SOD、CAT活性显著高于浸种48 h组,但PPO、POD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球孢白僵菌定殖牛蒡苗可促进牛蒡的生长并增强牛蒡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牛蒡是多年生草本药食两用蔬菜。牛蒡原产于北欧和我国北部,近年引入河南省。牛蒡为喜光作物,根为圆柱形直根,根长因品种而异,一般为40~100厘米,根表皮粗糙,近于黄褐色,肉质为灰白色。地上部分耐高温,但耐寒性弱,气温在3℃以下几天即枯死。根耐寒性强,越冬后重新萌生叶片。目前牛蒡加工的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市场上牛蒡产品主要是保鲜牛蒡、牛蒡腌渍制品等,因此对牛蒡进行精深加工和功能因子的开发将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牛蒡茶牛蒡根含菊糖及挥发油、牛蒡酸、多种多酚物质和醛类,并富含维生素。中医认为牛蒡根具祛风热、消肿毒的…  相似文献   

10.
牛蒡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沛县大沙河地区是苏北地区最大的牛蒡生产基地,近年当地牛蒡年种植面积达到4 000 hm2,在多年牛蒡规模化种植实践中,形成了成熟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为指导同类地区发展牛蒡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牛蒡的贮藏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日本的需求量大增,牛蒡的种植面积呈波浪式扩大。出口牛蒡的形式目前主要有保鲜牛蒡、脱水牛蒡片、速冻牛蒡制品、盐渍牛蒡等。主要出口日本,另有少量切片脱水干制外销东南亚等地。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牛蒡的植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介绍了牛蒡栽培技术,以期为牛蒡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滕道祥  马利华  秦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03-13704,13706
[目的]提取牛蒡多酚,并进行抗氧化性试验。[方法]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牛蒡,并提取牛蒡多酚物质;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牛蒡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Vc浸泡处理后,牛蒡多酚提取率最高;牛蒡多酚浓度与清除效用呈线性关系,其半数清除率EC50为202.04μg/ml。[结论]Vc浸泡处理后的牛蒡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明显的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EPR检测自由基方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农村百事通》2007,(14):30-30
牛蒡属菊科2年生草本直根类蔬菜。其种子中药祢大力子,具疏散风热、消解肿毒之功能;其根富舍菊糖,可入药,有祛风热、消肿毒之功效。其加工产品主要有保鲜牛蒡、腌渍牛蒡、牛蒡酱菜、牛蒡荼和深加工产品牛蒡汁、牛蒡饮料、牛蒡酒等,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牛蒡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野生品与家种品均有。20世纪牛蒡子属小三类品种,无论是鲜牛蒡还是牛蒡子,市场需求不多,行情一直低迷不前,致使市场少人问津。进入21世纪后,虽然牛蒡子市场用量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难以带动价格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16.
牛蒡抗氧化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牛蒡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牛蒡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牛蒡抗氧化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10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70℃。牛蒡提取液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牛蒡乙醇提取液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牛蒡水提液。牛蒡提取液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结论]该研究为牛蒡提取物在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盲目“跟风”要不得 2003年,牛蒡国际市场行情紧俏,作为江苏省最主要的牛蒡种植出口基地,连云港市的很多农户靠种牛蒡发了财。可到了2004年,由于牛蒡价格下跌,虽然该市的牛蒡出口量增加了30%,可牛蒡种植户的总收入却减少了近40%。专家分析认为,引起当地牛蒡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户盲目跟风种植,大面积扩栽牛蒡,导致供过于求.最终引起“烂市”。  相似文献   

18.
檀子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98-2698,2702
介绍了牛蒡的营养和保健功效,讨论了利用牛蒡为原料开发的主要制品,并对牛蒡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牛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蒡是一种特优蔬菜。介绍了牛蒡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从选种、施肥整地、适时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抓好留种等方面总结了牛蒡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牛蒡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提取牛蒡类胡萝卜素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戴莉  石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2-3964
[目的]优化超声波萃取牛蒡类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萃取牛蒡类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结果]牛蒡类胡萝卜素的最佳超声波提取工艺为:牛蒡粉碎粒度为60目,超声功率为300 W,超声温度为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牛蒡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达到(7.53±0.37)μg/g。[结论]该研究为牛蒡根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提供了指导,为牛蒡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