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机械化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两优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以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的父母本进行机械化制种,经过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明确了机械化制种条件下,母本生长特性的变化及机械化制种的高产技术,以便为大规模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属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攻关的重大成果。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湖南、天津和云南等地已初步制定了两系法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我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研究工作进行了多年,尚未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福建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操作规程,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e型杂交水稻育种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高杆隐性基因-eui基因由美国学者J.N.Rutger在1981年发现,介绍了通过将eui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途径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设想与实践,以及杨仁通过直接辐射诱变方法育成高杆隐性(e型)恢复系和e型不育系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在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选育、e型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及其制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e型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确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季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入手,通过分析气候资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正确合理地确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季别,为夺取两系制种高产创造先决条件,对于搞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光泽县地处福建西北部,光照、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宜杂交水稻生长,并且制种产量高,是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优势区域,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我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关于在国外发展杂交水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背景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已走过40年的历程。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袁隆平先生,于1964年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攻克了三系配套、强优组合选配、杂交制种3大难关.成功培育出单产比常规稻高20%左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影响盐城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邓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84-84,91
介绍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杂株类型与特征、除杂时期和方法,为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田间除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安徽稻区水稻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波 《农技服务》2009,26(5):21-22,67
以安徽稻区三系水稻杂交制种技术为例,总结了水稻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广西杂交水稻制种从1976年起至今已将近30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广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总结,提出杂交水稻高产制种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
宁都县是江西省杂交水稻秋季制种大县之一,在总结1975-2014年40年秋季制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宁都县三系杂交水稻荣优系列组合秋制优质高产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琼香两优1号是以海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优质新资源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1S(原名GHS)为母本,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常规稻品种粤丰占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优良组合。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与三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相比较,在高产制种的原理与技术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有它的特殊性。首先,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必须确保两个安全期;一是确保在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气候条件使不育系安全不育;二是确保抽穗扬花期安全及后期能正常授粉结实。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具有30多年的制种历史,年组织全镇6500多户农户种植“两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38000余亩,年产“新建”牌杂交水稻760万公斤,畅销福建、广西、安徽等1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市县种子集团公司,曾出口越南、摩洛哥、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78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参考文献法与实验法对水稻丰两优6号亲本特征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是丰乐种业公司通过自育的丰恢6号与丰39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通过选定制种基地、划分播差期和抽穗扬花期、强化秧田管理、控制好大田父母本行比、花期预测、辅助授粉与隔离等措施,提升制种技术质量,提高种植成效。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三系水稻杂交制种和科研实践,分析了三系水稻杂交制种过程中多种导致花期不遇的因素,提出水稻花期预测中比较准确的幼穗剥检法、叶龄余数法等.同时,针对父母本花期不遇给出了秧龄调节法、肥料调节法、水分调节法等调控措施和补救措施,对指导三系水稻制种生产和提高制种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简介 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之所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就是因为其能够高产而且潜力巨大,种植杂交水稻,农民可以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发展杂交水稻种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做好制种,然后就是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如此才能促进杂交水稻稳定高产。近年来,对于杂交水稻的种植结构以及两系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促进了杂交水稻秋制面积的迅速扩大。因为秋季制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制种前作生育期的长短、品种(组合)本身的稳定性、抗倒扶能力以及寒露风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秋季制种的产量质量,不仅如此,更严重的可能直接失败。本文对福建建宁地区杂交水稻秋季制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三系杂交水稻金山优86(金山A-1/明恢86)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和四年各地的制种经验,对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创造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面积第一,据四川省种子协会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最高年达到54万亩以上,占全国水稻制种面积的30%以上;二是平均亩产第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稳定在200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