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提高果洛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影响,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按1.5%加入D型肉毒灭鼠剂拌制毒饵,在试验区内完成了2万亩高原鼠兔鼠害防治工作,在防治区域内随机划定25×25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经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该项研究试图通过返青期休牧达到快速恢复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目的,于2015年5-7月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春季草场上进行返青期休牧试验。通过调查3个休牧样地和3个放牧样地,研究草地主要植被的株高、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植被状况和高原鼠兔有效洞口的数量,从而评估返青期休牧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时,草地的牧草高度、群落盖度和地上总生物量相对于放牧草地分别提高了165%,4%和77%,毒草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且其生物量下降了50%,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下降了72%。因此,我们认为在高寒草地过牧的关键时期实施返青期休牧可快速恢复退化草地植被,为高寒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南玛曲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草地退化与植被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退化严重的草地通过封育、补播、施肥、灭鼠等综合治理以及各单项技术的科学组装配套,可有效地治理退化严重的草地。  相似文献   

4.
甘南玛曲草地退化现状及恢复重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甘南玛曲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草地退化与植被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退化严重的草地通过封育、补播、施肥、灭鼠等综合治理以及各单项技术的科学组装配套,可有效地治理退化严重的草地。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是西藏高寒草甸的优势物种之一,其摄食和掘穴活动加快了邦杰塘高寒草甸退化速度,制约着当地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多三村的冬季牧场作为试验地,以高原鼠兔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索高原鼠兔活动对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以期为邦杰塘天然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围栏外(A样地)的平均高原鼠兔鼠总洞数和有效鼠洞数均大于围栏内(B样地),A样地鼠兔掘穴土丘占地面积、洞口面积和草地占地面积也均大于B样地。高原鼠兔对植被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草地生物量减少,地上生物量干湿比增大,植物Gleason丰富度指数增加。在样地植物密度和种类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原鼠兔的活动致使土壤种子库密度减少,尤以根茎型植物为最;地上地下植被Sorensen相似性指数减小,降低了草地根茎型植被更新潜力;其中A样地鼠区土壤种子密度仅为3 929.3粒·m-2,显著低于B样地鼠区;同时鼠区土壤种子库中的根茎型牧草物种数占保护区的40%。说明高原鼠兔对两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不同,对轻微退化高寒草甸地表特征、植被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小于对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川西北高原若尔盖县草地退化情况,分析了引起草地退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促进川西北高原草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被重建管理方式对沙质草地土壤及植被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北横山县雷龙湾乡恢复15年的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未封育自然恢复、封育自然恢复、未封育人工恢复和封育人工恢复4种管理方式对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退化沙质草地筛选科学的植被恢复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流动沙地对照组相比较,经过15年的植被恢复4种管理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退化草地土壤及植被性质,地表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提高0.12~1.03 m,12.70%~53.18%和7.27~29.08 g·m-2,土壤容重降低0.12~0.27 g·cm-3,土壤总孔隙度提高6.80%~17.01%,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也显著提高.封育管理方式下植被与土壤的恢复效果优于未封育方式,人工植被恢复优于自然植被恢复,采取封育与人工植被恢复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严重退化沙质草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特征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调关系.为了促进农牧交错带退化沙质草地生态恢复,研究区应该采取封育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植被恢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退牧还草工程区围栏草地植被恢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川西北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围栏草地植被恢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经围栏禁牧和休牧后,由于有效消除了放牧干扰,草地得到休养生息,开始不断改善和恢复,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物种多样性提高,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表现为:休牧>禁牧>对照;围栏样地地上生物量增加明显,平均比对照高出50.36%~88.77%;草群高度也明显增高,比对照平均高出36.79%~76.98%;草地总盖度变大,禁牧和休牧草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49%~17.28%。同时,草地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牧草开始增多,而毒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减少。综合评价,各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区内草地植被生态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宁夏灵武市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植被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经围栏禁牧和补播后,由于有效消除了放牧的干扰,草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开始不断改善和恢复。主要表现在:禁牧加补播样地和禁牧样地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平均比放牧样地高出87.03%和46.67%;禁牧加补播及禁牧样地植被盖度增大,分别比放牧草地提高了25.46%和15.37%;放牧区及禁牧区多为一年生植物,且区内的株丛数显著高于禁牧加补播区;在三个区内植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没有差异显著性。综合评价,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很好的改善了草地植被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不同退化程度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的植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磊  干友民  罗元佳  成平  冯国英  马超 《草业科学》2011,28(6):1101-1105
摘要:以川西北高原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与亚高山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换法和样方法对其退化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揭示两者退化过程中植被特征变化的相似性与相异性。结果表明,放牧干扰下的高山草甸草地物种丰富度变化,无明显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呈高-低-高趋势,与亚高山草甸(低-高-低)相反,高山草甸退化演替上草地丰富度值变化范围为9.56~15.00种/m2(轻度退化最低约10种/m2),亚高山草甸为11.80~25.08种/m2(轻度退化最高约25种/m2)。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 Index)与均匀度指数(Pielou Index)的变化均显著高于高山草甸。盖度和高度在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上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但亚高山草甸重度退化草地盖度(88.50%)则增高。高山草甸有毒有害植物地上现存量占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变化呈上升趋势,但未达极显著(P>0.01)水平;亚高山草甸无明显退化比例较小,仅为0.37%,与轻度退化(16.86%)、中度退化(14.80%)、重度退化(8.33%)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其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亚洲水塔”和“高原物种宝库”的生态安全。草地覆盖青藏高原土地总面积的60%多,涵养着我国众多江河源头,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述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并从退化程度、人为干预强度等层面阐述青藏高原草原放牧强度控制、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修复措施的技术要点,剖析现阶段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退化草地修复及可持续利用的思路,旨在为青藏高原草原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曹建国  齐凤林 《草业科学》1997,14(6):44-45,50
蒙古黄鼠是彰武地区草地主要害鼠之一。开展草地灭鼠是控制草地退化、沙化、提高植被盖度、保护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灭鼠前首先要进行鼠情调查,本着先治重后治轻的原则,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造纸废水污染致使草地植被严重退化问题,于2011年采用样线-样方调查方法对该造纸厂废水迹地草地植被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废水污染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程度及危害的持续性.结果表明:废水迹地植物数量少,仅有33种,多样性低;迹地中心群落高度(15.01cm)和盖度(14.31%)小.距离废水迹地中心越近,一年生植物越多,多年生植物越少.迹地中心主要为碱蓬(Suaeda glauc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重要值高(58.87),并存在成片裸地.废水迹地草地植被仍处于严重退化状态,远未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4.
在都兰县草地应用触发式灭鼠雷和窒息性灭鼠弹防治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经试验灭鼠雷平均防治效果为68.74%,灭鼠弹平均防治效果为66.5%。  相似文献   

15.
在都兰县草地应用触发式灭鼠雷和窒息性灭鼠弹防治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经试验灭鼠雷平均防治效果为68.74%,灭鼠弹平均防治效果为66.5%.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五大沙地之一,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开垦、超载过牧、滥采滥挖,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环境明显恶化,为遏制沙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2000年国家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期通过人工林与人工草地建植、围栏封育、飞播改良等措施恢复草地植被,遏制草地退化、沙化的扩展趋势. 笔者旨在应用多学科、多种技术集成的手段,以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比较工程实施前后草地植被群落变化,评价浑善达克沙地工程实施后草地植被恢复效益,为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荒漠化的最主要的退化类型.本文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及效果,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以及草地生产力特征,对进一步探究高寒草甸退化机制,科学评估草地状况和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植被调查,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生物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共有植物48种;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线叶嵩草、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等优势植物种呈下降趋势,黄帚橐吾、青海刺参和臭蒿等则呈上升趋势。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无明显变化。将高寒草地植被划分为禾本科、莎草科、龙胆科、菊科、杂类草和毒害草六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禾本科、莎草科和龙胆科牧草比例显著降低,菊科和毒害草比例则显著升高。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呈"V"形变化,轻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中度退化草地最低,与未退化、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之间差异显著。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80%以上集中于表层土壤,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肃南、肃北草地类型及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场类型和草地植物资源调查”于2007-2008年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调查共测定草本植被样方226个,灌丛植被样方125个,草灌乔植被样方32个;现场标图约22500km2,调查路线长18500km。按照《中国草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确定肃南县草地类型有9类、18个亚类、24组、29型;肃北县草地类型有9类、17个亚类、19组、29型;采集植物标本986份381种,分属53科,176属;其中牧草类植物300种。肃北、肃南草场的总体状况在退化,局部地方保护较好;除气候因素外,超载过牧是加速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鼠害;蝗虫不是造成草场植被退化的原因。调查区草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但各种群的优势度变化较大,表明群落中种群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20.
2000—200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植被在自然演替状态下短期内就会发生严重退化,而人工调控可使人工植被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保持在90%、60cm和5 630kg/hm2以上,因此,施肥、灭杂、灭鼠等人工调控措施是“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