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炼山与不炼山对树高生长的影响是各有不同。造林当年,1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0.77m,不炼山为0.66m,炼山林地树高生长显著高于不炼山林地;造林后第3年,3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2.45m,不炼山为2.39m,炼山林地生长量仍高于不炼山林地,但差异很小;造林后第5年,5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3.99m,不炼山为4.25m,炼山林地生长量反而低于不炼山林地,但差异也较小;造林后第10年,10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6.92m,不炼山为7.69m,不炼山林地树高生长量显著高于炼山林地。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巨尾桉林分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6a定位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树高生长(1~3a)有促进作用,但对3a后的生长量指标产生负效应,炼山后6年生巨尾桉林分的蓄积量和生物量低于不炼山林分;炼山不利于巨尾桉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炼山影响巨尾桉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炼山导致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降低土壤肥力,并进而影响林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从维护地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要求来看,应该尽快变革炼山这种传统的林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采取炼山与不炼山二种造林方式营造毛竹林,对林分生长、土壤肥力及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毛竹林不炼山与炼山比林分生长稍好,土壤肥力有所改善,而且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在杉木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不仅可提高林分生长,而且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南方林区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武平县东留乡苏湖村,通过炼山与不炼山2种方式进行杉木人工造林,调查分析2种造林方式对林木生长量、造林成本投入以及天然更新阔叶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造林林木初期(5年)生长好于不炼山造林,到7年时不炼山造林林木生长开始优于炼山造林,到9年时不炼山造林林木生长显著优于炼山造林;不炼山比炼山可增加造林抚育成本25.6%;炼山造林地内阔叶树的天然更新能力明显不如不炼山造林,不炼山造林与炼山造林相比易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杉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炼山引起的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进行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1~2年生林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年后炼山林分林木生长不如不炼山林分,随着林龄增大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炼山破坏了土壤结构,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比不炼山林分低;炼山引起了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炼山引起的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进行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1~2年生林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年后炼山林分林木生长不如不炼山林分,随着林龄增大这种趋势起来越明显;炼山破坏了土壤结构,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比不炼山林分低;炼山引起了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7.
炼山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炼山与不炼山造林对桉树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林地桉树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分别比不炼山的增加了9.6%、7.1%、18.0%和18.0%,差异显著;不炼山对桉树人工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然林林分采伐迹地采用不炼山清杂办法清理迹地进行造林生产,并与常规的炼山造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技术上简单实用,林业生产者容易掌握。建议在永安市内天然针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并杜绝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9.
测定传统炼山块状整地(A处理)、不炼山机械2种规格挖穴宽度(B1处理200 mm,B2处理300 mm)等3种类型的10年生杉木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分析不炼山机械造林杉木生长过程与传统人工炼山造林的差异。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1、B2处理均表现为幼林早期(3-4年)胸径生长较慢,后期(8-10年)反之,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1年多;平均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过程基本相似,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3.5年左右;材积生长量B1处理和B2处理分别比A处理提高8.8%和11.8%,且杉木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均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11.
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 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 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 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12.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2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物量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炼山清理林地更有利于木荷生长.不炼山10年生木荷平均木总生物量为117.0kg,炼山的木荷只有101.0kg,不炼山为炼山的115.8%.其中,不炼山林地树干、树枝生物量分别为65.3kg、18.2kg,炼山林地分别为58.7kg、16.1kg,不炼山林地均高于炼山林地,但差异不显著;不炼山林地树叶、树根生物量分别为6.0kg、27.5kg,炼山林地分别为4.7kg、21.5kg,不炼山林地均高于炼山林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从生物量的分布来看,不炼山林地木荷平均木的树叶、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高于炼山林地.10生木荷还是幼林,处在生长旺盛期,根系发达和枝叶繁茂对林木生长非常有利,说明今后不炼山林地木荷林木的生长潜力要大于炼山林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造林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为擎天树和桉树混交造林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定样方方法连续3年测量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林的生长量,同时采用财务净现值法对造林投入和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5年生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林中擎天树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3.31 m和3.04 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66 m和0.61 cm;桉树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量分别为15.63 cm、17.79 m和99.00 m3/ha;混交林投资项目第5年的财务净现值为630.00元/ha,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57%,年均利润达3774.00元/ha,年均利润率为10.61%.[结论]从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量,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是较理想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5.
林地清理和除草对福建柏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建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43-144,162
为提高福建柏人工林生产力和林地持续利用,开展福建柏造林前迹地不同清理方式和福建柏幼林除草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造林前迹地采用不炼山清理对福建柏生长和地力维持比较有利。不炼山福建柏幼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比炼山的分别增加了13.5%、22.9%、64.8%和72.7%,不炼山林地的容重与炼山相比低21.4%,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炼山林地相比分别提高了7.0%、26.3%、41.9%、22.6%和15.0%,不炼山土壤0~20cm层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全K和速效K的含量与炼山土壤相同土层比较,分别提高了424%、254%、77.3%、12.9%、155.3%、544.4%。福建柏幼林采取化学除草能保持土壤表层结构和肥力,0~20cm的土层经过化学除草其容重小于人工除草的土壤,而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持水量都比人工除草的土壤要大一些。经过化学除草的土壤其化学性质总体上优于人工除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有条件地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引进杉木2代苗木,通过炼山和不炼山2种方式在福建省沙县设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杉木不炼山方式造林比炼山方式造林投资高12.6%;杉木炼山方式造林前期生长比不炼山方式造林快,5a后渐渐持平,8a后不炼山方式造林显著优于炼山造林;炼山造林还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变得紧实。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有冬件地实施炼山造林、修建农(田)林(分)间的防火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