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海东市乐都区气象局1961—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气温资料,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统计计算稳定通过0℃、10℃初终日日期,对0℃、10℃初终日期进行年代际数值变化特征分析,对持续日数、活动积温进行excel线性趋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际变化二界限温度的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日数延长,活动积温升高。0℃各要素随年代变化变化趋势平稳,10℃各要素在1961~2010年变幅较小,2011~2015年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根河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年~2010年共计50年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根河市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均呈升高的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85.73℃/10年,5℃倾向率平均为71.75℃/10年,10℃倾向率平均为55.72℃/10年。并且积温值、通过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积温初日整体趋势是提前,终日整体趋势是推迟,也就是说气温在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25-226
利用平塘县一般气象站1970—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稳定通过1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以及其初终日变化,计算0℃以上每1℃范围内积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塘站稳定通过10℃年积温呈上升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上升幅度加大;而稳定通过10℃的年日数变化平缓,多年平均为254 d,均在平均值附近波动;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变化较大,初日在4月之前就出现的保证率为90%,终日92.7%出现在12月中旬之前。分析平塘站1970—2010年每1℃积温分布可得到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24℃。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北省2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并分析历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其变化趋势和年代变化。结果表明,45年来,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但不显著,≥10℃界限温度终日变化不大;各站点≥10℃界限温度持续日数都表现出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除建始、郧西、英山、利川等边缘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年代变化看,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为先提前后推迟至20世纪90年代后持续提前的趋势;≥10℃界限温度终日年代变化趋势与初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反;≥1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20世纪60~70年代都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80年代大部分减少,20世纪90年代缓慢变化,进入20世纪大幅增加;≥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随着年代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可见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可能对农业生产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开原市1955年~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和≥10℃的初终日期,并分别计算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作为≥0℃和≥10℃积温,从而分析研究了开原主要界限温度初始日期变化、终止日期变化、持续天数和积温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春娟 《农学学报》2015,5(6):78-81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10℃界限温度的变化规律,用现代气候变化理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期、间隔日数及其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关中西部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呈显著提早趋势,终日呈波动推迟趋势。初终日之间间隔日数显著增加。≥10℃期间的积温以56.568℃.a/10 d 的幅度显著增加。积温年代际波动增加,冷暖交替频繁。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3—2014年青海省共和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 d滑动平均法统计分析稳定通过≥0℃和≥3℃的初终日期,并分别求算初、终日期间持续日数和初、终日期间≥0℃、≥3℃的积温。结果表明,各界限温度初日呈现提前趋势,终日呈现推后趋势;各界限温度间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均呈现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牙克石市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共计50a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牙克石市积温呈升高的趋势,其中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74.6℃/10a,5℃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7.5℃/10a,1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9.4℃/10a。并且积温值、积温日数、积温的初、终日期均呈现出波动上升(或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地区近50 a≥0 ℃积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界限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近50 a阿勒泰地区≥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的倾向率分别以71.7℃·d/10a、2.8 d/10a、2.5 d/10a增加.吉木乃县和福海县≥0℃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外,其它县市均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突变年份分别为1994年、1977年、1988年.各县市≥0℃积温和持续日数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增加120℃·d以上和6d以上,其中富蕴县积温增加最多为346℃·d,福海县持续日数延长最多为14 d.≥0℃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周期震荡变化趋势表明,在未来≥0℃界限温度内积温和持续日数将呈持续升高和增加趋势.[结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均呈增加和延迟趋势,研究期内均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增加幅度大,但≥0℃初日整体提前趋势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存在周期震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用辽西地区朝阳站19532014年的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农业界限温度0℃、10℃的初日、终日期、持续日数和积温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显著,0℃界限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初日为-2.243 d/10 a,终日为1.091 d/10 a,持续日数为2.834 d/10 a,积温为55.99℃·d/10 a。10℃界限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初日为-1.036 d/10 a,终日为1.846 d/10 a,持续日数为2.856 d/10 a,积温为63.271℃·d/10 a。近20年(20052014年的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农业界限温度0℃、10℃的初日、终日期、持续日数和积温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显著,0℃界限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初日为-2.243 d/10 a,终日为1.091 d/10 a,持续日数为2.834 d/10 a,积温为55.99℃·d/10 a。10℃界限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初日为-1.036 d/10 a,终日为1.846 d/10 a,持续日数为2.856 d/10 a,积温为63.271℃·d/10 a。近20年(20052014年)与前20年(19532014年)与前20年(19531972年)相比,0℃、10℃初日分别提前11 d和6 d,终日分别后推4 d和8 d,持续日数分别延长13 d和11 d,积温分别增加246℃·d和251℃·d。界限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六县(区)1961—2009年逐日实测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分析≥10℃界限温度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规律及其异常变化特点,并分析≥10℃界限温度的演变对当地主导作物玉米的种植结构、生长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河西走廊中部≥1O℃界限温度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各地≥1O℃积温偏少,持续日数较短,90年代以来,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尤其2001—2009年增加幅度为近50 a最大,热量资源充足;70年代、80~90年代初均出现积温异常偏少、持续日数异常偏短的年份,2000—2009年,河西走廊中部≥10℃积温异常偏多的年份占近50 a来异常偏多年份的83%;生长季≥10℃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利于扩大河西走廊中部主导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区域,提高了玉米单产及总产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选用辽西地区朝阳站1953~2014年的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农业界限温度0℃、10℃的初日、终日期、持续日数和积温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显著,0℃界限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初日为-2.243 d/10 a,终日为1.091 d/10 a,持续日数为2.834 d/10 a,积温为55.99℃·d/10 a。10℃界限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初日为-1.036 d/10 a,终日为1.846 d/10 a,持续日数为2.856 d/10 a,积温为63.271℃·d/10 a。近20年(2005~2014年)与前20年(1953~1972年)相比,0℃、10℃初日分别提前11 d和6 d,终日分别后推4 d和8 d,持续日数分别延长13 d和11 d,积温分别增加246℃·d和251℃·d。界限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主产棉区热量变化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喀值什、阿克苏及石河子棉区所在气象站1961~1997年,10,15,20,25℃4个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等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发现:①≥10℃持续日数和积温阿克苏棉区10,20年际变化很小,喀什、石河子棉区变化明显。②80年代以来北疆棉区热量明显增加,南疆棉区则在减少;主要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北疆棉区明显延长,南疆棉区呈缩短趋势。90年代是新疆植棉热量变化最大的时期。指出90年代南疆只宜种植中熟偏早棉花品种,北疆棉区则可适当扩大植棉范围。  相似文献   

14.
博克图地区积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博克图地区有效积温呈增加趋势,其中稳定0℃积温平均每10a增加了90℃,10℃平均每10a增加52℃,并且积温、有效积温的初、终日期在逐年推迟,初、终间日数在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莫旗地区10℃积温及积温日数呈增加趋势,≥10℃积温的倾向率为90.3℃/10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1980—2015年玉屏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初终日、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P<0.05),其变化率分别为50.26℃·d/10年和6.65 d/10年。1994年玉屏县的日均气温稳定≥10℃积温发生突变,1998年和2003年日均气温稳定≥10℃持续日数发生突变,持续日数的突变时间落后于积温的突变时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开始日期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提前3 d左右开始,结束日期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推后0.5 d左右结束。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莫旗地区10℃积温及积温日数呈增加趋势,≥10℃积温的倾向率为90.3℃/10年。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09-12409,12443
通过研究热量条件的变化,分析原阳1981—2012年热量奈件(月、四季及≥0℃、≥10℃的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多年平均气温与积温和持续日数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原阳县作物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上升0.5℃。≥0℃的初日、终日分别提前11d和推后8d,作物生长期延长19d;≥0℃的积温增加153.9℃·d;≥10℃的初日、终日以及持续日数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年平均气温与≥0℃、≥10℃积温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季节日较差平均值和年较差、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日数和冬季负积温等热量资源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检测分析热量资源指标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1961~2008年呈上升趋势,平原上升趋势比山区明显,平原在1996年存在突变点;山区和平原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突变后比突变前提前了4~10d,终日山区和平原没有突变点,但也分别推迟了0~3d和1~10d,初终日持续日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平原多于山区,高温区域低于低温区域;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比山区增温速度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山区的夏季和秋季外,年较差和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期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加,山区比平原表现更为显著;平原区和山区冬季负积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高于山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北省太行山山区中段11个县的1991—2021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2011—2021逐时气温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山区中段大枣进入休眠期7.2℃的界限温度以及休眠期间需冷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行山山区中段气温稳定降至7.2℃终日平均日期为11月10日,最早为11月9日,最晚为11月11日,变化不明显。气温稳定升至7.2℃初日平均日期为3月18日,最早3月15日,最晚3月20日,趋势变化为每10年4.2 d,变化明显;气温稳定降至7.2℃持续日数多年平均日数是128.8 d,最少日数为125.1 d,最多日数为132.3 d,趋势变化为5.1 d/10 a,变化明显。气温稳定降至7.2℃终日中,曲阳、阜平一带开始时间最早;气温稳定升至7.2℃初日中,鹿泉、赞皇一带的开始时间最早。气温稳定降至7.2℃期间的持续日数中,鹿泉、元氏西部、赞皇一带的持续日数最少。曲阳持续日数变化趋势为每10 a减少4.0 d,全区域持续天数每10 a减少前后相差1.9 d;气温稳定低于7.2℃期间的需冷量在鹿泉、赞皇、临城一带存在低值区,需冷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增;气温在0~7.2℃之间的需冷量在曲阳以及阜平北部存在低值区,需冷量由北向南依次递增。该研究可以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区中段大枣自然休眠的起止日期、持续时长以及需冷量小时数有更清晰的掌握,为该区域不同品种枣树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