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角斑蚜与红点唇瓢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栗生长的4~7月和9月等5个时期,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是球形,在林间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只是在个别时期(8月和10月),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为直线型,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形,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栗角斑蚜种群和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模糊贴近度在不同时期均较高,同域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周玖璇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31-7932,8005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与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红梨园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内,红梨园梨二叉蚜均呈聚集分布,且种群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利用Iwao法确定了红梨园梨二叉蚜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田间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研究了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类群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和板栗不同生长时期栗角斑蚜及其天敌垂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自板栗生长开始到板栗成熟,栗角斑蚜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的全部等级,因在各个等级上的应用不太均衡,生态位和宽度只表现出中等水平。瓢虫类天敌,尤其是红点唇瓢虫的生态位宽度较高,与栗角斑蚜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等级上表现极不均衡。草蛉和瓢虫与栗角斑蚜的模糊贴近度较高,在板栗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均能很好的追随栗角斑蚜种群,蜘蛛类天敌中漏斗网蛛科与栗角斑蚜的同域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检验法研究了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l)干母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干母种群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在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理论抽样数方案,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表明棋盘式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5.
甘蓝地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蓝地3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虱、桃蚜与小菜蛾幼虫在一定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运用Iw ao's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为这几种害虫的种群系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检验分布型方法测定了小麦蚜虫和蚜茧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时的最适抽样数并计算了防治指标为5头/株时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7.
竹蚜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聚集度指标等方法测定并分析竹蚜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竹蚜 Astegopteryx bambusae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其个体间相互吸引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 ,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时 ,应用 Iwao统计方法 ,计算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8.
应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方法,得出桃蚜在早熟甘兰田中以疏松的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聚集是由桃蚜习性引起的。根据其空间格局,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数量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球蚜若虫期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Uall)是辽宁省落叶松林中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做好防虫预报,1987年5月,我们对落叶松球蚜的若虫进行了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在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落叶松种子园内,选择4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中的落叶松不少于100株。在每株树的中下部,分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取50厘米长的标准枝,调查其上的落叶松球蚜若虫数,同时记载该树的位置(行、株)。然后按50厘米枝长为基本样方单位,列出频次分布表,用聚集度指标判断其是随机分布还是聚集分布。若是聚集分布,再用聚集分布的几种理论频数公式进行拟合,决定其属于哪种聚集分布。然后再用种群群集均数判断聚集原因。最后根据林木定置图,在每块标准地上进行各种抽样方法的比较分析,确定最适抽样方法和合适的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10.
在对33个品种小麦试验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出29块样地麦长管蚜的4种聚集度指标,进而确定了早春麦长管蚜空间分布型及其序贯抽样参数。为揭示田间麦长管蚜天敌的伴随效应,利用标准化诱虫黄板进行了天敌与麦长管有翅蚜种群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各种趋黄性天敌对麦长管蚜种群的数量伴随效应的大小顺序为:七星瓢虫蚜茧蜂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11.
钱宏  陈轶 《特产研究》2005,27(1):37-39
应用空间分布型统计参数Iwao m^*-m模型中α、β及若干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菊蚜在春季、秋季的空间格局,并对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菊蚜空间格局为聚集型,依此提出了估算菊蚜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提出根据公式λ=1.7156[-ln(1-p)]1.0921,由有虫株率估计麦蚜种群密度,并给出了以有虫株率来确定田间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宁县麦蚜种群空间分布与蚜茧蜂的跟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麦蚜种群数量具有显著性跟踪关系的蚜茧蜂主要有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及四川蚜茧蜂。  相似文献   

14.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在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学特征。因此,这种空间特征有助于理解种群的空间适应,从而掌握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可以提高种群调查的精度,改进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作者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在丽江县对苹果绵蚜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苹果绵蚜种群数量的波动必然会关系到苹果绵蚜种群在空间上的扩张与收缩。这种空间上的扩张与收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聚集度的季节变化。掌握苹果绵蚜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就能根据不同时期空间分布型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胡长效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9-90,94
在牛蒡长管蚜为害盛期调查了其在7个品种牛蒡田的种群密度,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定了牛蒡长管蚜在牛蒡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牛蒡长管蚜在"东北理想"田的种群密度最大,在"地皇早生"田的种群密度最小;牛蒡长管蚜在牛蒡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油菜角果成熟期桃蚜及萝卜蚜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桃蚜种群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型和指数模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范围为0.32~16.43 m;萝卜蚜种群半变异函数曲线也为球型和指数模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0.59~17.39 m。采用GS+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显示桃蚜聚集程度逐渐减小,变程也随之减少;萝卜蚜的聚集程度增加,最终形成一个强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揭示茶蚜生态学特性,更好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英红九号、金萱、黄棪和小叶黄枝香等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栅格式取样方法,对茶蚜在不同茶树上种群数量、空间格局及瓢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茶蚜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不同茶树品种间茶蚜数量有显著差异,但瓢虫数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对危害梨树的梨二叉蚜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采用Taylor的幂法则,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聚块性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空间分布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均一致。梨二叉蚜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且其种群随着虫口密度的变化,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的变化规律。λ值表明梨二叉蚜在不同时期其聚集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