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蝙蝠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置8 种温度对蝙蝠蛾卵的孵化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孵化蝙蝠蛾卵的最适温度为15 ℃,卵保存在0 ~5 ℃的条件下15 ~30 天后孵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全省分布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人工培养得到的幼虫,天然冬虫夏草寄生蝙蝠蛾幼虫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和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所有被检蝙蝠蛾幼虫的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1个不同菌群,其中以葡萄菌属的数量较大,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群,特别是可以确定LG03、LG04菌株是冬虫夏草寄生蝙蝠蛾幼虫肠道内的优势细菌。在人工培养的幼虫肠道内没有检出真菌,放线菌仅存在于自然采挖的冬虫夏草寄生的幼虫肠道内。  相似文献   

3.
蝙蝠蛾多毛孢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峰 《四川草原》2005,(5):15-16,40
用不同生活期的蝙蝠蛾多毛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固培菌丝体和液培菌丝体作为感染源,采用四因子组合试验方案,对4龄拉脊蝠蛾幼虫进行侵染。结果表明:温度为10 ̄15℃时,对蝙蝠蛾多毛孢感染拉脊蝠蛾幼虫最有利,分生孢子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几率最大,分生孢子+液培菌丝体组合是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生活期的蝙蝠蛾多毛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固培菌丝体和液培菌丝体作为感染源,采用四因子组合试验方案,对4龄拉脊蝠蛾幼虫进行侵染.结果表明温度为10~15℃时,对蝙蝠蛾多毛孢感染拉脊蝠蛾幼虫最有利,分生孢子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几率最大,分生孢子+液培菌丝体组合是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采挖和自然坡度对冬虫夏草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挖强度 S1 (2 人/hm2 )、S2 (4 人/hm2 )和 S3 (6 人/hm2 )和产区自然坡度(G1,7°;G2,17°;G3,25°)下冬虫夏草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采挖强度和产区坡度对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量的影响。【结果】采挖强度和坡度与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5);采挖强度和幼虫数量相关度高(r 2 =-0. 45,r 2 =-0. 58),坡度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相关度高(r 2 =-0. 74,r 2 =-0. 78),采挖强度和坡度互作对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影响不显著(P>0. 05)。不同采挖强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S1>S2>S3( P<0. 05);不同坡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G1>G2> G3( P<0. 05);且在各个采挖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 (P<0. 05)。 此外 ,冬虫夏草采挖数量显著地受蝙蝠蛾幼虫数量的影响且呈正相关(P<0. 05)。 【结论】 S1采挖强度、G1小坡度适合幼虫数量的增长和冬虫夏草的采挖数量,且不影响翌年冬虫夏草的产量。然而,采挖活动有可能对草地的土壤、幼虫喜食性牧草、冬虫夏草真菌孢子的弹射等产生综合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蝠蛾寄主幼虫的存活状态,冬虫夏草菌孢子的弹射量也会影响冬虫夏草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下PEG引发对珠芽蓼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幼虫喜食植物珠芽蓼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低温吸胀冷害对珠芽蓼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PEG引发处理对预防珠芽蓼种子萌发期吸胀冷害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温吸胀处理后珠芽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了51. 3%,38. 5%,53. 0%和57. 6%,显著低于对照(P 0. 05)。随着引发时间的延长,珠芽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引发时间为6h~12h之间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P 0. 05)。当引发时间为12h时,相对于对照处理,珠芽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16. 4%,9. 1%,18. 3%和29. 1%,差异显著(P 0. 05)。当引发浓度为-0. 6MPa时,珠芽蓼种子经12h和24h的PEG引发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提高了12. 7%,11. 4%,21. 7%和36. 4%,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 0. 05)。统计分析表明,低温吸胀胁迫处理下珠芽蓼种子的发芽势(F=4. 828,P 0. 001)、发芽率(F=4. 437,P 0. 001)、发芽指数(F=4. 435,P 0. 001)和活力指数(F=3. 868,P=0. 001)明显受PEG引发时间和浓度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家蚕蛹虫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虫草菌是一种寄生在昆虫体上真菌与寄主昆虫的复合体。据日本学者小林义雄等的记载,虫草属共有260种。据梁佩琼报道,在我国已知有58个品种,其中很多是珍贵的中药材。冬虫夏草(Cordcepssinensis)又名冬虫草或夏草冬虫,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上所形成的。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冬虫夏草来治病保健,在古代药学典籍《本草纲目》、《本草从新》和《本草纲目拾  相似文献   

8.
拉脊蝠蛾是青海省北部高寒草甸地区冬虫夏草主要寄主昆虫之一.1996~2000年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的系统观察和研究表明,在10~15℃、70%~80%的人工饲养条件下,拉脊蝠蛾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31.1 d.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感染蝙蝠蛾幼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冬虫夏草资源的日趋枯竭,冬虫夏草人工繁育研究逐渐成为菌物学家和昆虫学家研究的热点,而冬虫夏草人工繁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幼虫研究.为此,就感染幼虫的龄期、感染方法、感染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青海冬虫夏草的优势寄主—玉树蝠蛾(Hepialus yushuensis Chu et Wang)幼虫抗寒能力。其2-4龄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9.08±1.47)℃、(-19.22±1.16)℃和(-18.43±1.05)℃。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存活率降低。2-4龄幼虫在-10℃下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61.69d、64.68d和35.94d,低温处理2h后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4.34℃、-15.18℃和-14.12℃,高于其过冷却点。越冬幼虫在-0.2℃~-6.8℃的土壤温度中,半年也不会死亡。越冬初期幼虫体内的脂肪、糖含量升高、水分下降有利于提高其抗寒能力。幼虫经过低温适应锻炼能够显著提高其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鉴于研究冬虫夏草(Ophiocord yceps sinensis)生境资源保育和人工促繁技术的需要,在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东倾沟乡建立密集和稀疏2个冬虫夏草分布区域作为试验样地,分别设立2条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和草地植被的试验样带.结果表明:密集和稀疏2个冬虫夏草生长区域的草本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蝙蝠蛾(Hepi-alus)幼虫喜食植物种类在植物组成中占多数;冬虫夏草密集区5~20 cm土壤容重为0.68 g·cm-3左右,容重小且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为40%~50%,形成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蝠蛾病原微生物孢子萌发和生长;冬虫夏草密集区土壤呈弱酸性,pH值为6.3,土壤电导率值为150~200 μs·cm-1,较稀疏区略高;冬虫夏草密集区大于2 mm砾石含量占9.79%,0.05~2 mm砂粒占39.52%,相较于稀疏区土壤空隙度大、渗透性好,有利于蝙蝠蛾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浅谈玉树州冬虫夏草生长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玉树州冬虫夏草生长与水热条件的关系雷豪清(玉树州草原工作站815000)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一种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寄主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真菌是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虫草属,学名叫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子...  相似文献   

13.
青海拉脊蝠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脊蝠蛾是青海省北部高寒草甸地区冬虫夏草主要寄主昆虫之一。1996-2000年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 的系统观察和研究表明,在10-15℃、’70%-80%的人工饲养条件下,拉脊蝠蛾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31.1 d。  相似文献   

14.
贵德虫草蝠蛾种群数量与几项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林 《青海草业》2001,10(1):1-3
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贵德蝠蛾 (HepialusguideraYan)各虫态、天敌、温度和湿度因子进行了分析 ,由此了解到影响贵德蝠蛾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因子是湿度 ,其次是天敌和温度。为实验室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建荣  邹洁建  苏力  陈武 《野生动物》2009,30(4):207-209
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孵化介质及黄喉拟水龟受精卵的排列方式,研究黄喉拟水龟受精卵人工孵化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受精卵的孵化积温为49 896~5566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介质的含水量以8%~10%较适宜.用1:1的沙土混合物作为孵化介质孵化率最高.卵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对卵的孵化率影响不明显.25℃恒温孵化时,雄性稚龟的比例为77.8%,33℃恒温孵化,雌性稚龟的比例为92.9%.  相似文献   

16.
在蚯蚓养殖中往往遇到卵茧孵化率低的问题,给蚯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蚯蚓卵茧孵化所需的时间及每个卵茧孵出的幼蚓数,与蚯蚓的种类和孵化时的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养殖“太平2号”蚯蚓过程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初步体会到,要提高蚯蚓卵茧的孵化率,就必须定时清理卵茧。具体作法是: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湿度控制在56~66%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20天便可出  相似文献   

17.
用木箱在室内人工孵化甲鱼,具有规模可大可小、便于管理、经济实用和孵化率高等优点。据江西省德安县水产站的试验,这种方法孵化出壳率达90%以上。有关要点如下: 1.选沙 甲鱼卵孵化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三个要素。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条件相关联。如果沙子太粗(粒径1毫米以上),虽然与卵接触的沙环境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不能长期保持沙子适当的湿度,卵内水份容易蒸发、影响孵化率;如果沙子太细(粒径小于0.1毫米),虽然保水性好,但通气差,容易板结,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绒金龟甲(Serica orientalis)在兰州市的生活史、降水量对其田间消长动态的影响以及室内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黑绒金龟甲的卵期6~9 d,幼虫3龄,幼虫期为53~86 d,蛹期9~16 d,成虫期长达9个多月,即280 d;黑绒金龟甲在兰州一年发生1代,4月下旬入蛰成虫开始出土,5月中旬~6月下旬成虫交配产卵;5月下旬~7月上旬为幼虫危害时期,7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转入地下化蛹,8月中旬蛹开始羽化,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地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黑绒金龟甲卵在18℃以下不能孵化,22~30℃时卵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2~35℃卵的历期则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延长;其中,30℃时卵的孵化天数最短,为6.6 d;25℃时卵的孵化率最高,为95.00%,35℃时孵化率最低为21.25%。黑绒金龟甲的发生量与降水量有关,在每一个降水高峰期后,黑绒金龟甲的出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冬虫夏草简称"虫草",虫生真菌中的重要类群之一。特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是冬虫夏草菌蝙蝠蛾多毛孢感染鳞翅目蝙蝠蛾幼虫之后,发育而成的真菌子座和充满菌丝体的僵死幼虫的复合体,虫草性温﹑味甘,具有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之功效。据近代医药学研究报道,虫草具有仰制肿瘤和抗癌作用。因其药用价值高,功效好,在国内外被视为珍品,市场需求量大。因其天然资源量稀少,故价格十分昂贵。但是,目前黄南州虫草资源破坏严重,大都处于无计划的盲目滥采乱挖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