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2.
采用解剖法检查体内寄生的皮蝇1期幼虫和触摸法检查牦牛背部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皮下瘤疱及成熟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的方法,进行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对成熟3期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在当年未用药的牦牛群中,剖杀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在24.62%~74.63%,平均感染率为40.40%,平均感染强度30.07条,感染范围7~63条。临床摸背检查皮蝇期幼虫感染率在26.54%~75.22%,平均感染率为44.07%,平均感染强度6.11个,感染范围1~17个。1~3岁的幼年牦牛感染严重。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3.
采用剖检法在2008年9、10月份检查牦牛皮蝇1、2期幼虫;采用触摸法在2009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药物防治的牦牛皮蝇幼虫,采集成熟3期幼虫,进行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与病原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显示:2008年剖检牦牛皮蝇第1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3%,平均感染强度30.6条;2009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4个调查区平均感染率63.91%,平均感染强度5.45个;1岁、2~3岁、成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1.65%、63.16%和31.8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7.8、4.9和3.5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呈下降趋势。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4.
采用触摸黄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黄牛40头,感染10头,感染率25%,平均感染强度5.1个。收集的皮蝇蛆三期幼虫,据形态观察结果全部为牛皮蝇蛆。  相似文献   

5.
<正>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用阿维菌素的防治力度,笔者于2014年3~4月份对本县江西沟和倒淌河2个乡镇放牧的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在10月下旬,给牦牛分别按0.1、0.2、0.3mg/kg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剂,分别于翌年3月~5月份摸背检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牦牛皮蝇蛆平均感染率43.94%,平均感染强度5.82个;各试验组牦牛均未检出皮蝇蛆形成的瘤疱和皮肤虫孔,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3~5月份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9.72%,平均感染强度2.55;未防治牛112头,感染32头,感染率28.57%,平均感染强度4.25。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  相似文献   

8.
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临床触摸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的方法,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近30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未经防治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为50.4%~93.3%,严重地区高达100%,感染强度2.92~20.98个;剖杀检查牦牛皮蝇蛆,感染率为75%~100%,感染强度0~315条。调查牛皮蝇蛆病对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期比较在冬春季枯草期感染牛比未感染牛体重下降10%~15%,泌乳牛产奶量降低10%~20%,90%~100%的牛皮带有不同程度的“虻斑”和“虻眼”,20%~30%的牛皮无法利用。对牦牛饲养业和制革工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采用触摸皮蝇瘤疱的方法,在3,5月份共调查牦牛440头,其中防治组牛300头,感染34头,感染率11.33%,平均感染强度2.26;未防治组牛140头,感染41头,感染率29.3%,平均感染强度3.95。  相似文献   

10.
牦牛中华皮蝇蛆和藏羊的皮蝇蛆扫描电镜形态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寄生于牦牛体的中华皮蝇蛆和藏羊皮蝇蛆进行了形态学扫描观察,结果:感染藏羊皮蝇幼虫气门板稍平,呈平面方形,气门钮稍突出,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第10节腹面前后缘均未发现棘。感染牦牛的中华皮蝇幼虫,气门板稍有凹陷,气门钮突出。第10节腹面前后缘均有棘,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  相似文献   

11.
选择116头犊牦牛于9月下旬用伊维菌素注射液分别按2、5、10μg/kg剂量注射给药,进行牦牛皮蝇蛆幼虫的驱除效果试验,翌年3月中旬和5月下旬检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微量伊维菌素注射液驱除牛皮蝇蛆幼虫高效、安全、经济,其最佳剂量为5μg/kg。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牦牛饲养业的诸因素中,牛皮蝇蛆病的危害是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是由皮蝇属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调查显示,寄生于牦牛的皮蝇蛆病病原有中华皮蝇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高原鼠兔感染皮蝇蛆16SrRNA基因进行了研究,扩增出长度为551 bp的序列,克隆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皮蝇科、胃蝇科的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与皮蝇科的皮蝇蛆遗传距离更近,在一个大的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84.6%~88.4%之间,与胃蝇科的红尾胃蝇基因片段同源性60.1% ~64.4%之间.几株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之间的基因片段同源性94.4%~99.6%之间.  相似文献   

14.
天祝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牦牛养殖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县存栏牦牛 1 3万头 ,其中白牦牛 3.9万头。牛皮蝇蚴在天祝牧区流行广泛 ,危害严重 ,不经过年度防制的牦牛皮蝇蚴的感染发病率高达 96%以上 ,它已成为当前牦牛健康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自 1 998年至 2 0 0 0年 ,笔者选用了倍硫磷浇泼剂、伊维菌素注射剂、皮蝇净注射剂三种药物在牦牛皮蝇蚴的重发区进行了试验推广和临床用药效果观察。1 药物及用法1 .1 供试药品倍硫磷浇泼剂 ,30 ml/支 (内蒙古科隆生物技术中试所生产 ) ;皮蝇净注射剂 ,5 0 ml/瓶 ;伊维菌…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伊维菌素浇泼剂、注射剂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放牧饲养的牦牛,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5mg/kg体重剂量沿背中线浇泼给药,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同时留未防治的对照群,分别在3、5月份采用触摸法抽样进行防治效果检查。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示范组牦牛2次检查的皮蝇蛆感染率在1.61%~3.23%之间,平均感染率2.42%,查出瘤疱和皮肤虫孔总数7个,平均感染强度1.75个,感染范围0~2个。2次检查未防治的对照组牦牛皮蝇蛆感染率在33.33%~38.89%之间,平均感染率为36.11%,查出瘤疱和皮肤虫孔总数152个,平均感染强度4.22个,感染范围0~14个。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示范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为98.39%,驱虫率99.08%~99.54%,平均驱虫率99.31%;伊维菌素注射剂防治示范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在98.39%~100.0%之间,平均治愈率为99.20%,驱虫率98.62%~100.0%,平均驱虫率99.31%。2种剂型的推荐剂量均达到了高效安全,可在高寒牧区牦牛皮蝇蛆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牦牛皮蝇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于2006年4月对青海省玉树地区高原牦牛皮蝇三期幼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局部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率高达100%,未投阿维菌素药物的1岁牦牛平均感染率达85.6%。投药牦牛最低感染率为10.6%。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清互助县北山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情况,探索防治方法,我们于2007年3~7月份对该地区部分村的牦牛皮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至2000年3月,对内蒙古兴安盟5个旗县市15个乡(苏木镇)的483头牛进行了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21个乡(苏木镇)的307头牛进行皮蝇各龄幼虫寄生季节动态监到。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中纹皮蝇蛆是当地的优势虫种。经临床检查,其感染率为80.53%,感染强度为2--73个。尸体剖检证实皮蝇各龄幼虫感染率在50%—100%,感染强度1—193个。兴安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是造成牛皮蝇蛆病在该地区流行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牦牛寄生虫感染现状,进而更好地为防治牦牛寄生虫病提供依据,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触摸法、血清学检查法和粪检法等方法,对兴海县12头牦牛进行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寄生虫70种,隶属于4门6纲14目22科32属,其中线虫36种、绦虫蚴3种、绦虫2种、吸虫5种、原虫16种、节肢动物7种。优势虫种为奥利春细颈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达呼尔奥斯特线虫、草原革蜱、尖交合刺细颈线虫、牛颚虱、和田古柏线虫、珠纳(卓拉)古柏线虫、武威鞭虫、中华皮蝇蛆、美丽筒线虫、斯氏奥斯特线虫、艾氏毛圆线虫、牛毛细线虫、黑山古柏线虫、栉状古柏线虫、牛仰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肝片吸虫、牦牛住肉孢子虫。结果表明:兴海地区牦牛寄生虫混合感染多种内、外寄生虫,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清互助县北山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情况,探索防治方法,我们于2007年3~7月对该地区部分村的牦牛皮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