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探究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该区域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模式。【方法】以‘梦龙’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燕麦与箭筈豌豆进行同行混播、间行混播、交叉混播和条撒混播,并设置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对照,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播种量分别为120.00和75.00 kg/hm2,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播种量分别为75.00和45.00 kg/hm2,在燕麦灌浆期和箭筈豌豆花末期测定不同混播模式下饲草的主要性状指标(株高、叶茎比、鲜干比、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播种模式下饲草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相比,4种混播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饲草产量,其中交叉混播模式干草产量最高,达9 412.18 kg/hm2,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41.27%和64.45%;与燕麦单播相比,混播模式显著改善了饲草品质,其中交叉混播模式饲草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达129.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得分较高。【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燕麦与苜蓿混播节水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生产环境条件、播种技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人工建植燕麦与苜蓿混播草地及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处理;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 935.90kg/hm2、16 345.52kg/hm2和1 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燕麦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饲用豌豆总密度各混播比例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比例;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935.90 kg/hm2、16345.52 kg/hm2和1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西藏高寒地区1年生禾本科和豆科最佳混播比例及刈割期,研究了燕麦与箭筈豌豆、饲用豌豆混播组合在不同刈割期内饲草株高、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加权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刈割期可以显著影响饲草产量和品质,随着刈割期的推迟,饲草产量逐渐增加,营养品质降低。不同混播组合干鲜重较单播燕麦略有降低,但高于单播豆科处理。7月25日刈割,饲草干草产量最高,A1B4处理下,即燕麦+箭筈豌豆播量为112.5 kg/hm2+37.5 g/hm2(5∶5),饲草干草产量最高为21 903 kg/hm2;A2B4处理下,即燕麦+豌豆播量为112.5 kg/hm2+75.0 kg/hm2(5∶5)时,饲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7 550 kg/hm2。灰色加权关联度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期的延长,不同处理下加权关联度逐渐增加。综合加权关联度排名靠前的分别为A1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饲草饲料来源,探索适宜冬春季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及牧草品种,进行了保山市牧草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播组合中饲料油菜+1年生黑麦草表现最好,生物鲜产量最高;间作组合中饲料油菜+燕麦生物鲜产量较好;单播牧草品种中燕麦品种表现较好,其中燕麦02、燕麦03、燕麦0 6生物鲜产量较高;饲用油菜+大麦混播生物鲜产量高于间作。适宜在龙陵县镇安镇农田推广单播种植品种为燕麦02、燕麦03、燕麦0 6,混播种植方式的生物鲜产量较间作种植方式高。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混播群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单播与混播对草地的产草量、饲用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播种、施肥和刈割对混播草地的影响,概述了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最适混播比例与播量、混播群体种群结构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针对阿里地区燕麦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12个混播模式,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4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1年生人工草地提质增产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的是同行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3∶1。燕麦与箭筈豌豆同行1∶3混播模式可明显增加粗蛋白含量,较传统的燕麦单一种植的粗蛋白增幅巨大。通过综合衡量产量、营养各指标,间作1∶2,即种植1行燕麦间种2行箭筈豌豆的模式最好,可作为1年生优质饲草种植模式在藏西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年生饲用燕麦与豌豆混种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混播草地五种播种比例三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 (NDF)、酸性洗涤纤维 (ADF)含量动态研究 ,结果证明 ,燕麦单播及其与豌豆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 ,豌豆下部豆荚全充满时期 ,此时刈割其粗蛋白产量和产草量最高 ,而NDF、ADF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播期对燕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以及燕麦草生产的影响,在冀西北寒旱区的砂质栗钙土农田,研究了不同播期(5月24日、6月8日、6月23日)对燕麦田杂草密度、优势杂草种类、杂草多样性以及杂草和燕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4日播种与6月8日播种处理的燕麦田杂草密度始终差异不显著,晚播后燕麦田杂草密度明显降低.播期显著影响燕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早播的燕麦田杂草以喜凉的灰绿藜为主,随着播期推迟,相对喜温的苋菜以及狗尾草、小画眉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早播和晚播的燕麦田植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有降低趋势.在燕麦最适刈割期抽穗后第10~20天,5月24日和6月8日播种的燕麦生物量均高于6月23日播种.对杂草群落结构、杂草生物量和燕麦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冀西北寒旱区燕麦适当早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提高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饲草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对三江源玉树地区人工草地的建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筛选出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小黑麦(Triticale)、箭筈豌豆(Vici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饲用豌豆两种混播处理下,饲草干草产量比单播小黑麦分别提高19.50%、5.49%,比单播豆科饲草产量分别提高55.17%、111.97%。随着各混播处理中豆科饲草播量增加,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碳养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度对饲草进行综合评价,小黑麦+箭筈豌豆(7∶3)较其他处理的混播处理具有更好的产草量以及更优的饲草品质,小黑麦+饲用豌豆(5∶5)与其余混播处理相比较在产草量及品质方面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张秀荣 《甘肃农业》2005,(12):103-103
燕麦和豌豆是甘南牧区栽培饲草料的主要草种,在当地种植已有相当的历史,且种植面积大,分布最广泛,在畜牧的社畜的舍饲和冬春补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自全州提倡退耕还草以来,加大了开发种草的力度。大面积推广种植饲草(燕麦与豌豆)的单播和混播势在毕行,尤其混播饲草以其质优产草量高和适口性强而深受牧民群众的喜爱,得到大面积推广。而燕麦和豌豆混播这一增产措施在卓尼县二阴地区已经兴起,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草的 80%以上,但种植还是按老经验老办法,缺乏科学的最佳混播适组比例,为了及时的指导生产,服务群众,为在单位面积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产草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我们在卓尼县啊子滩乡的上、下阿子滩等村,开展了以当地燕麦和豌豆的混播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燕麦/箭筈豌豆混播及燕麦单播草地产量和水分利用对施肥的响应,以探明混播及施肥影响人工草地水分利用的效应及机理,并提出青藏高原荒漠草原区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草地播种和施肥模式。【方法】大田试验于2017年和2018年在青海省乌兰县金泰牧场开展,试验设置2个种植方式,分别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和燕麦单播,设置2个施肥水平,分别为高肥(120 kg N·hm -2, 103 kg P2O5·hm -2)和低肥(60 kg N·hm -2, 51.5 kg P2O5·hm -2),共4个试验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所有处理在春季播种前进行灌溉,生育期无灌溉。试验测定指标包括主要生育时期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植株氮含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等,计算指标包括牧草生育期内耗水量、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粗蛋白水分利用效率。 【结果】通过混播和施肥均可大幅提高草地产量,2017年和2018年高肥处理干物质产量比低肥处理分别提高34.7%和9.7%,粗蛋白产量分别提高41.3%和20.4%,混播处理干物质产量比单播处理分别提高14.4%和9.2%,粗蛋白产量分别提高74.7%和62.9%。混播高肥处理产量为所有处理中最高,2017年收获期干物质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为10 251.7和827.2 kg·hm -2,2018年分别为7 589.3和570.2 kg·hm -2。通过增施化肥增加了草地的水分消耗,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草地水分利用效率。2017和2018年两个生长季中高肥处理牧草耗水量分别比低肥处理增加6.2%和4.3%,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1.0%和4.9%,粗蛋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0.1%和17.4%。通过混播也增加了草地的耗水量,对草地的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大幅提高了蛋白质水分利用效率。2017和2018年混播草地耗水量分别比单播处增加17.9%和9.2%,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比单播处理提高-5.9%和0.5%,粗蛋白水分利用效率比单播处理提高46.7%和51.3%。 【结论】通过混播和合理施肥能够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促进土壤贮水有效利用,提高栽培草地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推荐在高寒荒漠草原区有春季灌溉条件的草地使用。研究可为我国高寒干旱、半干旱区栽培草地建设和优良饲草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冀西北地区,通过研究青贮玉米与扁豆不同混播种植密度(青贮玉米∶扁豆设密度比1∶1、2∶1、3∶1)对混播饲草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较优混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和扁豆混播比例2∶1为最佳模式,在该模式下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均可达到最佳水平,混播饲草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1.6%,粗蛋白含量得到明显增加,高出2.49个百分点。青贮玉米与扁豆混播技术简单,收益明显,必定会成为青贮玉米种植的一种新模式,在该地区奶牛粗饲料品质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箭舌豌豆作为一种豆科绿肥作物,它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以解决农牧区牲畜的饲草。研究证明,燕麦与箭舌豌豆混合饲喂牲畜,不仅能为牲畜提供蛋白饲料而且提供能量饲料。本试验通过不同燕麦品种与箭舌豌豆混播进行分析,旨在探求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的最适密度,以实现产草量最大化。试验得出:农燕30不适于与箭舌豌豆进行混播;白燕2号与箭舌豌豆的播种密度在60%、70%时鲜草总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燕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粮草兼用作物,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谷类作物,而且也是高寒地区不可取代的极好饲草,其饲用价值也比其他类作物高。左云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41.7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积32.9万亩,小杂粮播种面积31.0万亩,其中小杂粮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4.3%,占粮食作物总播面积的94.2%。全县燕麦种植面积6万亩,占小杂粮种植面积的19.4%,发展燕麦种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燕麦与苜蓿混间条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燕麦与苜蓿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的生产效应,研究了燕麦和苜蓿间作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对混合牧草的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几乎没有影响;间条播优于混条播,燕麦与苜蓿3:1更具优势;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所有处理中T1(燕麦与苜蓿3:1间条播)的干草产量(457...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西藏山南地区不同比例箭筈豌豆与丹麦"444"燕麦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混播可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不同混播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粗脂肪、NDF、Ca和P含量差异显著(P<0.05),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Ca和P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增加。播种比例以箭筈豌豆(50%) 丹麦"444"燕麦(50%)为佳,产草量较高,品质较好。混播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含量。箭筈豌豆与丹麦"444"燕麦按此比例混种在西藏山南可以推荐推广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9.
燕麦在西藏高寒地区种植范围广,是人工种草的首选品种,在解决冷季饲草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种植饲用燕麦的生产实践,系统总结了目前适合西藏地区栽培的燕麦品种,提出相应的栽培措施,为饲用燕麦生产提供可复制的综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针对北方春季风沙严重及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行大田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西辽河流域农牧交错带及相似地区使用的燕麦节水复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此项技术包含了燕麦及后茬向日葵生产的所有关键技术,解决了春季土壤裸露风沙四起、水资源浪费及畜牧饲草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