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橡胶树胶乳核酸含量与产量及死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初步研究了无性系RRIM600健康与死皮橡胶树乳胶的核酸、蔗糖、无机磷和硫醇的含量及核糖核酸酶的活性,分析了它们与胶乳产量和死皮之间的关系。认为死皮树胶乳中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增强和核酸含量的下降是割面局部组织衰老现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巴西橡胶树在施用了硝酸镧、乙烯利、乙烯利和硝酸镧混合剂后胶乳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Vc)和硫醇含量。结果表明,乙烯利加硝酸镧处理的胶乳的POD比活力显著低于只施用了乙烯利的处理的胶乳;并且只施用硝酸镧处理的胶乳的SOD比活力极显著高于只施用乙烯利的。硝酸镧处理下胶乳Vc和硫醇含量没有提升,甚至胶乳的Vc含量降低;且硝酸镧与乙烯利联用不影响胶乳Vc含量;硝酸镧与乙烯利联用下胶乳硫醇含量不高于乙烯利单独施用的。硝酸镧处理并没有提高胶乳非酶促系统的清除活性氧能力,可能主要依靠提高胶乳活性氧酶促清除系统来提高其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PR107,RRIM600,GT1为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胶乳黄色体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和乙烯的有效刺激浓度范围内,几丁质酶活性随乙烯利和乙烯浓度增加而增加;乙烯和乙烯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种不同排胶特性品系橡胶树在施用乙烯利刺激后胶乳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较施用乙烯利刺激前均有所增加,其增加强度存在着品系差异,表现为:PR107>GT1>RRIM600。   相似文献   

4.
二个巴西橡胶无性系花药体细胞植株胶乳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在系比区内的2个巴西橡胶无性系的花药体细胞植株进行了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初步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海垦2花药体细胞植株的第一割年的产量高于供体无性系45.2%,与胶乳再生和排胶有关的10项生理参数的分析都显示其具有与高产相适应的生理基础。海垦1花药体细胞植株的产量高于供体无性系20.6%,然而此产量主要是通过胶乳严重长流获得的。此植株胶乳蔗糖和干胶含量极低,胶树对乳管供应蔗糖严重不足,因而胶乳再生极端不良。供体无性系原有的干胶含量偏低和胶乳长流等不良性状在其花药体细胞植株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胶乳产量与排胶影响面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排胶影响面的确定有助于科学规划割面、评估新的采胶方式、探索胶树再生合成部位等。本研究通过测定割胶前后胶树不同高度的胶乳pH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胶树的排胶影响面;结果表明,乙烯刺激改变了胶树胶乳pH值的空间分布,割胶后胶树胶乳pH值逐渐回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6.
合适的采胶强度对于橡胶树持续高产稳产至关重要。最近的大田试验表明,阻断乳管伤口堵塞物积累的一种新型排胶调节剂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为材料,通过分析胶乳的几个生理参数,评价该增产效应的采胶强度。结果表明,在8月和10月,新型排胶调节剂处理的第一刀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在测定的几个胶乳生理指标中,胶乳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硫醇、蔗糖和无机磷含量以及10月的干胶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8月的干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其增产效应主要与胶乳产量增加有关。与0.5%乙烯利相比,施用新型排胶调节剂的不同刀次胶乳生理参数的变化更接近对照,表明采胶强度小于乙烯利。  相似文献   

7.
以S/2 d3割制,对3个品系(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的幼龄开割树割胶,分析和比较株次产量、胶乳转化酶活性、pH值、蔗糖和总固形物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割胶季节,热研8-79的株次产量、胶乳转化酶活性、pH值都明显高于热研7-33-97和PR107,蔗糖含量依次为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总固形物含量3个品系差异很小,显示热研8-79乳管蔗糖利用率较高,胶乳再生能力较强的品系特性,而PR107则相反.3个品系均分别在5月、7~8月、10~11月形成产量高峰,但不同品系同次产量高峰的时间跨度有很大差异.3个品系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株次产量、转化酶活性、pH值、蔗糖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变化,总固形物含量呈递减趋势变化,显示胶树胶乳再生作用逐渐增强,排胶越来越顺畅的变化过程.在其它季节,株次产量、胶乳转化酶活性和生理参数的变化比较复杂,并且经常不同步,显示株次产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结果可为适宜割胶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铜作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乙烯刺激能够显著增加橡胶树乳管细胞中铜离子的含量。乙烯刺激强度与胶乳中铜离子含量关系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一定乙烯刺激浓度范围内,乙烯浓度与胶乳中铜离子含量呈正相关,超出这一浓度范围则呈反相关。因此,可以研究用胶乳中铜离子含量来作为合理的刺激采胶强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橡胶树割面涂施不同浓度硫酸铜,分析其对胶乳产量及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割面涂施硫酸铜对干胶含量、无机磷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胶乳的蔗糖含量、硫醇含量和蔗糖转化酶活性,降低镁离子含量和黄色体破裂指数,提高橡胶树的干胶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从橡胶树中克隆并获得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HbPGAM),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 559 bp,包含长度为1 26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4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保守的磷酸变构酶组氨酸磷酸酶结构域,属于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PGAM蛋白无导肽酶切位点,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且为亲水蛋白,该蛋白可能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PGAM基因在分析的7种组织中均表达,但在胶乳(产胶细胞乳管的细胞质)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该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受割胶影响,推测其参与橡胶树胶乳再生过程。此外,HbPGAM基因表达受部分植物激素如乙烯利ET、植物生长素2,4-D及水杨酸SA调控,但调控不明显。结果说明,胶乳再生过程中HbPGAM对胶乳糖酵解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全面了解橡胶树PGAM家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橡胶树RIMM600不同浓度乙烯气刺微割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气刺微割的干胶含量与乙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962,p=0.009),但干胶增产效应与乙烯浓度并不成比例(R=0.300,p=0.624)。胶乳中蔗糖(R=0.870)和镁离子(R=0.676)含量的变化与乙烯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而无机磷和硫醇含量的变化与乙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综合比较不同浓度乙烯气刺微割的干胶产量和生理参数,初步认为:40%乙烯气刺微割的干胶产量高,生理状况平稳,是一种适用于橡胶树RIMM600的气刺微割的乙烯浓度。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导胶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效气态刺激剂作用下,采用1PI d/6+ET(G)采制,半个月刺激1次,导胶2次的干胶产量可以达到刺激割制半月乙烯利糊剂刺激1次,刀割5次的产量水平。导胶产量与排胶时间呈正相关,但与排胶初速度无关,导胶彭压持久地高于刀割膨压。导胶胶乳遥蔗糖含量及硫醇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固形物含量和干胸含量低于对照,但高于30%,产与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无机镁磷幽会与刺激强度呈负相关;电导率  相似文献   

13.
橡胶无性系PR107胶乳生理参数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结果表明,橡胶无性系PR107的胶乳干胶含量、每株割次干胶产量、胶乳蔗糖含量、总酸性磷酸酶活性、胶乳硫酸、无机磷、镁含量和乳管堵塞指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PR107经过冬季休割后重新割胶初期,胶乳干胶含量、镁含量下降,而干胶产量、胶乳蔗糖含量、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堵塞指数逐渐上升。在5月份有一个产胶小高峰。第2次抽叶对胶乳的干胶含量影响不大,但此期胶乳的镁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乳管堵塞指数最高,橡胶产量降至峰谷。抽叶后橡胶树的乳管堵塞指数下降,产胶量上升,至10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到冬季胶乳干含、产胶量及总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而胶乳硫酸和无机磷含量显著上升,其它生理参数保持在较低值。胶乳蔗糖含量保持上升趋势至11月份,胶乳硫酸和无机磷含量与气温变化里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排胶特性的巴西橡胶树 PR107 和 CATAS 8-79 无性系的成龄树为材料,研究强割处理对胶乳中橡胶生 物合成相关生理参数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割处理的 PR107 和 CATAS 8-79 品系的胶乳中,HblMYC1 基因 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模式,且在强割第 3~4 刀时达最大值,后期的 HblMYC1 基因表达量低于初始水平。胶乳 干胶含量的变化趋势与 HblMYC1 基因表达量的趋势一致,而排胶时间、胶乳产量和干胶产量这 3 个生理参数也呈现先 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但在强割的第 5~6 刀时达才到最大值,后期恢复到初始水平。对强割处理胶乳中的各项生理参数 及 HblMYC1 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PR107 品系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与干胶产量三者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干胶含量与 HblMYC1 基因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CATAS 8-79 品系的排胶时间与胶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排胶时间、 胶乳产量、干胶含量三者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割条件下的胶乳生理参数和 HblMYC1 基因 表达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且能够更快速反映出橡胶树品系的橡胶生物合成特性,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指导制定适宜 的橡胶树割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快速全线干涸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割胶下追踪RRIM600和PR1072个无性系170株树割面干涸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理变化。无性系RRIM600的快速全线干涸率和扩展速度比PR107高1倍以上,从局部干涸到全线不排胶一般在15d左右。单株测定胶乳产量、排肢初速度、胶乳蔗糖、硫酸、无机磷和干胶含量等6项生理参数的结果表明,多数病株的排胶初速度和胶乳产量在创面干涸出现前呈现短时增加.所有病株干涸前的胶乳蔗糖水平较低。在干涸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有胶乳无机磷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在胶树割线即将出现局部干涸时,多数病株的胶乳硫醇骤然出现由低到高的短暂现象。没有观察到干涸前乳管的橡胶合成和再生在表观上有持续不良的现象。讨论了快速全线干涸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乙烯利刺激对橡胶树乳管细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0%的乙烯利刺激中龄橡胶无性系RRIM600,胶乳中活性氧产生速率及清除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乙烯利刺激后乳管中H2O3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提高,CAT,ASA—POD活性下降:而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后乳管中H2O2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略有下降,CAT,ASA-POD活性则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 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探讨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的方法,并初步测定了首次割胶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乙烯刺激割胶不同割次的乙烯释放量。试验用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采用外标法,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检出限为0.03μL·L^-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中胶乳的乙烯含量和生成速率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橡胶树采用乙烯利刺激(S/2d/2+3.0%ET),在涂药后第1-5割次的胶乳乙烯释放量分别为:18.62、9.86、3.40、4.90、3.65μL·L^-1,而橡胶树首次割胶(对照)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为2.36μL·L^-1;第1-5割次的胶乳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为:2.83、1.53、0.50、0.67、0.54nL·g^-1·h^-1,而对照的为0.36nL·g^-1·h^-1。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刺激后,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生产速率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其中涂药后第1割次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最高;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与乙烯生成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7^**。  相似文献   

20.
胶乳再生过程中腺苷水平(ATP、ADP和AMP含量)能够反映橡胶树乳管的生理代谢强度。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橡胶树胶乳中ATP、ADP和AMP的定量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胶乳再生中的腺苷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乳再生过程中,早期(0~12 h)乳管主要利用排胶后剩余的AMP和ADP合成ATP,此后先后恢复AMP和ADP(6 h后)以及ATP(12 h后)的合成能力,并在排胶后12~48 h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ATP快速合成期。对排胶影响面的能荷分析表明,排胶造成割线下方2~7 cm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