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人参主产区-东北三省不同产地鲜人参生理状况和内在质量的差别。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HPLC法测定单体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淀粉、总糖、还原惦、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参的所产人参折干率、人参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其它两省,说明吉林省人参加工的产量都高于其它两省。不同产区人参的淀粉、总糖、还原糖和淀粉等干物质含量以及各产区酶活性对比发现.吉林省所产的人参总体上较高;各产地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辽宁省较高,吉林省较低。结论人参有效成分与糖类物质关系密切,吉林省栽培的人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林下山参不同季节人参皂苷的动态累积及规律。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对不同季节林下参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人参根的各个部位的长度,重量进行测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林下参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林下参9月份的总皂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高于其它采收时间。林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具有特征是:9月份含量达到峰值,10月份含量稳定或是略有减少。辽东地区林下山参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林地种植的人参,在一年中,人参重量与人参皂苷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定时采样,重量法检测样品的重量,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皂苷含量,对所得数据采用图谱直观比较,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结论人参的重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加,并且增重表现为先慢后快。人参总皂苷和皂苷Rg1、Re及Rb1的含量则表现为先由高降到低,再升到更高的规律。人参总皂苷与人参重量存在弱相关性,因此采收人参应在9月中旬之后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市售人参、西洋参制品糖分含量特性,方法采用比色法对60个人参、西洋参样品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蜜制参类制品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制品,红参、生晒参、鲜参、保鲜参和活性参间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生晒参、鲜参、保鲜参和活性参还原糖含量小于6%,红参还原糖含量不高于16%,蜜制参还原糖含量均大于24%。结论还原糖含量应作为人参、西洋参制品质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鲁星糯1号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鲜穗品质的相关性,探讨鲁星糯1号的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授粉后20 d采收品质评分最高(87.9分),但授粉后20~24 d采收品质评分差异不显著。采收期与籽粒粗淀粉含量、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随采收期推迟,粗淀粉含量增加,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授粉后20~24 d,籽粒粗淀粉含量60.5%~64.5%,含水量61.9%~65.4%,可溶性糖含量6.5%~6.9%,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西洋参和人参的不同加工品的燃烧热量和基本成分分析,探究与其药性(温、热、寒、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5年生的园参不同加工品及5年生西洋参,其中鲜人参用冷冻干燥机处理干燥。设西洋参组、冷冻干燥参组、生晒参组、红参组,分别测其热量、总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皂苷含量等相关指标探究与其药性的相关性。结果:红参性温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少,次之西洋参和生晒参性偏凉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较少,淀粉含量较高,冷冻干燥参性偏寒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最少,淀粉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参不同炮制品总糖含量、脂肪含量与热量呈正相关,淀粉含量与热量呈负相关。说明人参药性与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有相关性含量越高药性越温和。与其淀粉含量有相关性含量越少药性越温和。则与蛋白质含量、皂苷含量并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参对土壤几种微量元素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年吉林省长白县栽培人参。采用微波消解法测定了不同年龄人参植株不同部位4种微量元素(Cu、Fe、Zn、Mn)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栽参年限的增加,这4种微量元素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研究吉林省部分地区人参中硒元素的含量.方法 取4年5年生生晒参及4年5年生红参若干,活性参及高丽参各一只,消化后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结果 人参中硒含量随着生长年份的增长而有所增高.结论 吉林省产的人参硒含量较高,适宜食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不同水分处理人参,测定人参的返青及病害发病率、根的外观形态以及参根有效成分含量,探讨水分对栽培人参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对水分—低温交叉胁迫具有交叉适应;2014年7月10日至人参枯萎土壤水分含量大于25.26%或小于10.4%均能引发人参受冻,且土壤含水量过低时发生冻害比例较大;处理组人参总皂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低水分胁迫能够提高人参中总皂苷及Re+Rg1含量;而高水分胁迫能够提高人参中Rb1含量。  相似文献   

11.
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粗蛋白含量分析及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全株粗蛋白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生育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对农牧交错区引进和选育的24份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全株粗蛋白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变幅为6.24%~10.01%,平均值为7.77%;全株粗蛋白含量和生物产量之间总体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分组分析可以呈现出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三种关系.叶片和全株粗蛋白含量有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的趋势,而且叶片对粗蛋白含量的贡献在前期最高,在中期最低;茎部对粗蛋白含量的贡献在中期最高,在后期最低.各生育期的叶片和全株粗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前期叶片粗蛋白含量和收获期全株粗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前期和中期全株粗蛋白含量与生育后期全株粗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选用植株冠层12个波长的高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导数,与叶片和全株粗蛋白含量作回归分析,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拟合度(R2)可以达到0.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山西玉米子粒含水率与机械粒收收获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4年在山西忻州开展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机械粒收技术示范,探讨玉米不同品种子粒含水率与子粒破碎率、杂质率以及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破碎率、杂质率以及产量损失率均与子粒含水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子粒水分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重要因素。筛选子粒含水率低、产量水平高的瑞普959、德美亚3号、瑞普908和M753推荐为当地适宜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子粒机收主推的4个品种金科玉3306、迪卡517、中地88、DF607为研究对象,生理成熟后设置不同收获期,研究玉米不同收获期对子粒机械收获质量(子粒破碎率、含杂率、落粒率、落穗率、总损失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粒收获质量中含杂率、总损失率分别为1.57%、1.75%,均满足《玉米收获机械(GB/T21962-2020)》标准要求;破碎率为5.46%,是子粒机械收获质量的主要问题,不同收获期对机收产量影响不显著。含水率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而降低,含水率高是导致破碎率高的主要因素。结合两年不同收获期,通过拟合方程可以得出,含水率与破碎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当含水率在19.0%~24.3%时,破碎率低于5%。根据不同收获期子粒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该区域子粒机械收获以10月15~20日为宜。供试玉米品种中迪卡517、金科玉330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e effect of various levels, timing, and form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on the variation in nitrate content of stem bases over time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Nitrachek test in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sandy soils in Bremerv?rde, Germany (1985–7) and Helsinki, Finland (1987). There were good correlations between fertilizer use and nitrate content in the stem sap, and it was shown to be feasible to derive standard nitrate values which varied with growth stage. Splitting the application of N gave higher yields than applying all the N in the seedbed. The nitrate contents of tubers at harvest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fertilizer use and was influenced by season. Soil N balances showed that splitting the N dressings reduced the soil N content more than applying all the nitrogen at the time of planting.  相似文献   

15.
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分析授粉后35~62 d的不同成熟度种子的5个物理特性和8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5个物理特性和蛋白、淀粉、油脂、SOD酶活性逐渐增加,然后达到平台期;糖、MDA、含水量和电导率则随之下降。采用标准发芽率、人工老化发芽率、冷冻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分析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随收获期推迟,种子活力不断提高,在授粉后59 d时4种评价方法的活力指标均处于最高点,为该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活力指标与种子物理特性和生理化学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指标也有可能用来指示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子粒粗淀粉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4项均值在不同品种间及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最佳品质时的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的比例、子粒粗淀粉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子粒含水率在59%~64%时可作为鲜穗最适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以京科968为材料,2013年在甘肃分析授粉后35~62 d的不同成熟度种子的5个物理特性(长度、宽度、灰度、百粒重和容重)和8个生理生化特性(糖、蛋白、淀粉、油脂和MDA含量以及含水量、电导率和SOD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京科968品种5个物理特性和蛋白、淀粉、油脂、SOD酶活性逐渐增加,然后达到平台期;糖、MDA、含水量和电导率则随之下降。采用标准发芽率、人工老化发芽率、冷冻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分析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随收获期推迟种子活力不断提高,在授粉后59 d,4种评价方法的活力指标均处于最高点,该时期为该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活力指标与种子物理特性和生理化学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Reducing sugar and sucrose content of potato tubers (cv. Record) grown in Tayside (northern United Kingdom (UK)) and Lincolnshire (southern UK)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1984 growing season and after two months storage at 10°C. Neither latitude nor agronomic factors were shown to affect sugar conten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ost storag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nd the sugar contents measured at harvest.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in immature tubers sucrose breakdown was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sugar accumulation during storage.  相似文献   

19.
为给旱地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休闲期不同时间深翻、深松对0~300 cm土壤蓄水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或深松均可提高旱地小麦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且欠水年效果明显,以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深翻效果较好.休闲期耕作均显著提高了小麦蛋白质产量.耕作时间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降雨年型不同而异,欠水年的休闲期耕作均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丰水年在麦收后15d耕作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麦收后45 d耕作则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尤其显著提高了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从而改善了品质.此外,丰水年麦收后45 d耕作可提高花后旗叶和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旗叶和籽粒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降低花后旗叶和籽粒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籽粒蛋白质的累积在麦收后15d耕作条件下与籽粒GDH活性关系密切,而麦收后45 d耕作条件下与旗叶GS和GOGAT活性相关性较大.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在不同降雨年型下均可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墒作用,且欠水年效果较明显;耕作时间对土壤水分、小麦氮代谢酶活性、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具有较大的调控效应,休闲期雨后耕作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形成,且深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Reducing sugar and sucrose contents of potato tubers (Solanum tuberosum L.) from six cultivars were monitored both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after a four months storage period at 10°C.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uber sugar contents (sucrose, reducing and total) measured at harvest and 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fter storage. Similarly, in five of the six cultivars, the sucrose lo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ducing sugar gain during storag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