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博颖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57-58,72
经过实地调查及资料统计,分析了衡水市外来植物的原产地、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衡水市目前共有外来植物57种,隶属于27科48属。其中,菊科植物数量最多,入侵最为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对外来植物加强注意,做好预防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石河子市区主要路段内绿带的园林彩叶植物绿化现状和景观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了3种路段绿带的彩叶植物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范忠赞 《吉林农业》2011,(4):122-12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林业发展迅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病虫害是植物生产栽培养护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几乎每一种植物都有病虫的危害。文章从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注意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及专业化防治体系;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业植物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健全防治管理制度;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注意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橘中的应用,旨在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柑橘的影响,以便提高柑橘的综合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橘中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鄞州紫金牛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鄞州紫金牛属植物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调查,确定鄞州紫金牛属植物有4种1变种;鄞州紫金牛属植物应用较为普遍,主要集中在药用和观赏两方面。鄞州紫金牛属植物有的种类数量较少,在开发利用时应注意保护其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乐昌市的园林绿化植物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2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析了其种类结构、濒危度结构、产地结构、适应性及观赏性。并提出在开发、利用中应该注意加强保护工作,用技术手段解决濒危问题、科普推广和项目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攀援植物102种,分别隶属于25科、52属.通过对攀援植物种类及生态习性、生物学习性、攀援习性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它们在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丽  褚军  赵迎春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117-121+125
新自然主义景观设计是目前植物景观设计的一种趋势,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是乡村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不同乡村植物景观类型,列举了适合扬州地区应用的乡土植物种类,并分析了其基本特性和观赏特点,旨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瑞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71-72,104
园林的景观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与植物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园林植物配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配置的艺术构图形式,通过对植物配置艺术构图中平面构图、立面构图和色彩构图3种形式的探讨,提出植物配置艺术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园林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卧龙攀援植物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攀援植物102种,分别隶属于25科、52属。通过对攀援植物种类及生态习性、生物学习性、攀援习性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它们在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及危害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外来入侵植物对其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为掌握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主要危害和防控区域。  方法  对岛屿不同区域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布区域、优势度、浙江省外来植物入侵等级进行加权统计评分的方法,评定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确定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区域和防控区域。  结果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全为草本植物,共计47种,分属于21科36属。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有38种,占总种数的80.85%。中度危害与严重危害的种类共23种;入侵等级为1级与2级的种类共22种。丘陵山地、郊野荒地以及海岸滩涂是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和防控区域。  结论  普陀山的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现状较为严重,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海岛联动防控,加强外来物品入岛检验检疫工作,做好外来植物应用前的入侵危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预案。表1参31  相似文献   

12.
选取撂荒田地为试验样地,以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为对象,以土著优势物种窃衣(Torilis scabra Thunb.)为参照,通过对入侵植物和土著植物根际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特性及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著物种窃衣相比,豚草入侵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9.13%,全氮含量增加42.15%,铵态氮含量增加43.69%,硝态氮含量增加35.36%,微生物量碳增加52.08%,微生物量氮增加61.26%,氮净矿化速率增加1.41倍,氮净氨化速率增加206倍,但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豚草显著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加速了土壤碳氮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物入侵对福建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近年来,生物入侵对福建省的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外来生物的现状和入侵的途径,分析了生物入侵对福建省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安全、经济及社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防治对策:有效的预防;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控制;加快被入侵生态系统的恢复建设;加强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提出对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防治恶性外来入侵物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我国典型入侵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p)和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Cs)为对象,选取撂荒的稻田为试验样地,以土著优势物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Ds)为参照,通过对入侵植物和土著植物的根际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特性及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著物种Ds相比,Ap和Cs入侵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6%和27%,全氮量增加63%和97%,铵态氮含量增加97%和94%,硝态氮含量增加71%和243%.微生物量碳增加123%和225%,微生物量氮增加225%和399%,氮净矿化速率增加2.1倍和3.8倍,反硝化速率增加1.0倍和O.8倍,酶的活性和硝化速率亦显著增加;矿化过程中Cs和Ap的CO2平均排放速率分别增加2.3倍和2.6倍,土壤N2O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增加1.9倍和2.2倍.由此可见,入侵植物显著地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加速了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呈现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的外来有害植物入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共有入侵的外来有害植物23科46属65种,这些外来有害植物大多数是无意引进的,少数是有意引进的,其地理分布规律为沿海多于内陆,山地丘陵区多于平原区,铁路、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处多于偏僻处。外来有害植物入侵对山东省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提出了避免新的外来有害植物入侵、控制和消除已经入侵的外来有害植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并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特点和外来植物入侵的现状,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1级指标、32个2级指标构成。并对区内已确定的87种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每种植物的入侵风险值。该结果可为入侵植物的引种管理与危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外来入侵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实地调查和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确认3种植物为北京市的分布新记录,且均为外来入侵植物,即无瓣繁缕Stellaria apetalaUcria ex Roem.,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Linn.,光梗蒺藜草Cenchrus caly-culatusCav.,对其特性及入侵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此外,还介绍北京市19种正在扩散的外来入侵植物和7种严重入侵的外来植物,并对其扩散性及分布现状进行简要评论。以期能够引起对这些入侵种的重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外来植物入侵对于区域生态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旅游产业.该文从物种结构、生态结构、景观结构、旅游结构4个方面出发,设计了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旅游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肿柄菊(Tithonia rotundifolia)入侵对云南地区生态旅游的影响为具体案例开展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肿柄菊的入侵对于云南地区生态旅游存在有益的正向影响,尤其在对生态结构的影响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入侵植物通过影响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菌群等造成环境威胁,危害生态、经济和社会安全。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天然阔叶林影响土壤微生物特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会提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入侵创造有利土壤环境;入侵植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进而改变养分循环和其他环境条件,最终实现入侵。加强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其驱动的养分循环研究,阐明"植物-土壤"反馈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