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集疑似布鲁氏菌病感染的牛奶和血清各82份,应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布鲁氏菌病诊断复合抗原和国产抗原,分别对血清和奶样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乳环凝集试验(MRT),用西班牙IELISA奶样检测试剂盒对奶样进行检测,并对所有阳性奶样进行细菌分离与PCR鉴定。结果显示,国产抗原和复合抗原的RBT结果与奶样IELISA总体符合率分别为65.85%和92.68%,SAT结果与奶样IELISA总体符合率分别为79.52%和90.24%,MRT结果与奶样IELISA总体符合率分别为79.27%和80.49%。PCR和AMOS-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结果表明,两种MRT抗原在血清和奶样检测中都存在漏检现象;从牛乳中分离到布鲁氏菌羊种3型,说明出现了跨种传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免疫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后的奶牛进行抽检,阳性头数分别为3头和2头。同时,在SAT检测阳性奶牛的奶样中,培养分离到疑似布鲁氏菌,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布鲁氏菌致病力因子VirB7下游至VirB9上游基因序列为目的扩增片段,设计上、下游引物,优化血样、奶样中布鲁氏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建立布鲁氏菌内参PCR(IR-PCR)检测方法,用于血液、奶液样本中布鲁氏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内参PCR法有效地降低了PCR法诊断布鲁氏菌的假阴性率,且检测结果与常规的布鲁氏菌的诊断方法(细菌培养分离鉴定、iELASA)一致,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常规布鲁氏菌诊断方法的效率及灵敏度,而且降低了其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对血样、奶样的检出量分别为35CFU/mL、350 CFU/mL,适合于血样、奶样中布鲁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贵阳市2018年奶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全市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7个奶牛场和1个奶山羊场的1275份血清样本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奶牛、奶山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分别为0.43%(5/1155)和0.00%(0/120),总体阳性率为0.39%(5/1275)。结果表明:贵阳市奶畜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但感染率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今后需实行检疫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这两种病的流行,不但影响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几年来,汾阳市奶产晶消费迅速增加,奶牛饲养规模也逐渐壮大,因不断引进外地品种,奶牛频繁交易,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5):111-114
为了解新疆地区畜间布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征,提升该病诊断水平,为新疆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4年选定新疆伊犁地区、和田地区、哈巴河县、温宿县为布病流调监测点,共抽检牛血清20 906份,羊血清23 245份。在布病阳性点采集流产胎儿病料和奶样各30份进行病原分离,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牛羊布病血清学结果显示,牛羊布病阳性率0.77%~2.87%。从流产胎儿病料和奶样中分离布鲁氏菌11株,经AMOS-PCR鉴定,其中9株为羊种布鲁氏菌,2株为牛种布鲁氏菌。试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牛羊布病检疫和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奶牛中时有发生。大量布鲁氏菌在患病奶牛流产时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在流产后随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排出。排出的布鲁氏菌污染饲料和饮水,可感染其他健康奶牛,使疫情扩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含布鲁氏菌的奶及其他污染物对工作人员和消费者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依法对奶牛进行严格的布病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牛危害极大。临床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患牛体内的病菌。可排出体外而感染其他动物,人与病畜的直接接触,或食用带菌的奶、肉可引发感染布病。随着牲畜跨省区调运日益频繁,布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更广泛.如何防控牛布鲁氏菌病不仅涉及到畜牧业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是危害养牛业发展,威胁公共卫生的重要疾病。在疫病净化过程中,诊断技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缸奶监测具有经济有效的特点,能够整体评估牛群的疫病状态,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已将其整合到国家兽医防控体系中。荧光偏振检测技术是监测、筛查传染病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本文主要对国际上荧光偏振监测方法在大缸奶监测上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该方法应用于大缸奶布病监测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河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除种畜和奶畜外,对牛羊实行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全面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如今,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已1年有余,为了解布鲁氏菌病免疫政策实施后,牛羊免疫情况、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临床发病率等,本试验调查了20个县(区),85个牛场、90个牛散养户、96个养羊场、98个羊散养户、192个养猪场(户)。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的防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以家畜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凡是有家畜的地方几乎都有布鲁氏菌病存在。布病对人、畜都有很大的损害,人患布病后,久治不愈可使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畜患布病后会严重影响人类对动物蛋白、奶、肉以及皮毛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锦州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查明锦州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对锦州地区两家奶牛场所采集的126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31.6%、27.4%,平均为29.5%,然后再采集阳性牛的全血15份和奶样71份,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共得到7株布鲁氏菌。[结论]布鲁氏菌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杆菌(Brucellosis)又称布鲁氏菌,简称布病。它是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人畜共患病,给畜牧业和人类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高度易感人和哺乳动物,布鲁氏菌属可分为羊、牛、猪、犬等6种,我国主要是羊、牛和猪最常见。布鲁氏菌可经呼吸、消化、生殖系统黏膜以及皮肤感染,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进行传播。我国将布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制备脂多糖(LPS)并将其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奶样中布鲁氏菌抗体的酶联免疫层析方法。通过对处理方法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制备出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敏感性为98.0%,抗体滴度为1:2~1:8,特异性为96.0%,且与其他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性良好。保存期加速试验显示,该试纸条在2~30℃下可保存12个月;符合率验证显示,该方法与标准奶样的符合率达94.9%。上述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及方便、快捷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大批量检测,因而可应用于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奶牛结核病与布鲁氏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则将该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放心奶”工程的实施,奶产品消费量迅速上升,饲养奶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奶牛饲养业已成为农业,特别是养殖业的新亮点,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Tuberculosis)和奶牛布鲁氏菌病(Mycobacterium)。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大量引进奶牛,致使奶牛"两病"有所反弹,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畜牧业的持续性发展。加强检测及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奶牛"两病",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1流行病学引起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家畜,感染性由强至弱依次是羊、牛、猪、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传播,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肉、奶等可传播本病,蜱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病交叉感染,动物布病  相似文献   

18.
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两病”)是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和布鲁氏菌引起。“两病”可引起肉、奶等畜产品质量、产量下降。使免疫力、繁殖力降低,严重影响养牛业发展。“两病”还可感染人,危害人体健康.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由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则将该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国家“放心奶”工程的实施,奶产品消费量迅速上升,饲养奶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奶牛饲养业已成为农业,  相似文献   

20.
试验区在2015年全面开展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连续3年布鲁氏菌病M5和A19弱毒苗的强制免疫和新生畜、孕畜等未免畜补免工作的实施,"以点带面、集中连片",逐渐向全区净化过渡。2018年按照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对试验区布鲁氏菌病免疫期间隔10个月以上的牛羊逐群逐片按比例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阳性检测,与2015年试验区域牛羊布鲁氏菌病摸底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显示,牛布鲁氏菌病阳性感染率由2015年的4.27%下降到2018年的3.04%,羊布鲁氏菌病阳性感染率由2015年的6.24%下降到2018年的3.24%,试验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试验区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传播的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