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脂肪过度沉积或脂肪细胞肥大可导致脂肪组织炎症,表现为脂肪代谢紊乱和慢性脂肪组织炎症,使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当动物机体发生慢性脂肪组织炎症时会产生大量巨噬细胞及miRNA,并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机体肝脏、肌肉及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机体负担加重,引起各种疾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及其发展过程、动物脂肪代谢和脂肪组织炎症相关性,论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对动物机体各个器官产生的不利影响,以期为提高动物福利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日粮核苷酸对小鼠炎症/抗炎症平衡体系的作用,用CpG DNA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构建炎症反应模型,观察分别饲喂无核苷酸(NF)日粮和核苷酸(NT)日粮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λ,、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刺激后第4h时,NT组小鼠的IL-1(P〈0.05)、IFN-λ,(P〈0.01)和小肠MPO(P〈0.01)明显低于NF组,IL-10(P〉0.05)高于NF组;刺激后第18h时,NT与NF组的IL-1(P〈0.01)、IFN-λ,(P〈0.01)、IL-10(P〉0.05)和MPO(P〈0.01)均较刺激后第4h有所降低,NT组的IL-1(P〉0.05)、IFN-λ,(P〈0.05)和小肠MPO(P〈0.05)仍低于NF组,IL-10(P〉0.05)仍高于NF组。表明,日粮核苷酸对CpG DNA或LPS所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炎症/抗炎症平衡,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3.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有害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但过度和持续性炎症反应严重影响机体的健康。过度的炎症反应又称炎症风暴,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持续性炎症反应引发组织功能持续性失调,进而转变成慢性病。炎症反应的发生一般包括诱导物、模式识别受体、炎症介质和目标组织,它们在炎症途径中发挥不同作用,其中诱导物是导致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诱导物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避免机体与诱导物的接触可减少炎症的发生,故保持外界环境洁净、稳定及机体自身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炎症相关研究的深入,陆续发现并阐明了炎症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炎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炎症与不同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可为炎症引起的相关疾病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与其它炎症介质如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等的相互关系.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中的作用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们与其他炎症介质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病理生理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炎症的分类 1.急性炎症:红、肿、热、痛明显,病理过程是变质、渗出为主,病程短,一般为1~3周,并且伴有全身症状如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治疗不及时则会转为慢性炎症,严重时会危及性命。 2.亚急性炎症:红、肿、热、痛存在,但没有急性炎症明显,病理过程以渗出和僵直为主,病程3~6周,全身症状不明显。 3.慢性炎症:红、热、痛不明显,肿胀明显,病理过程以僵直为主,病程一般在6周以上,不出现全身症状。 (二)炎症的治疗 治疗的原则:采用综合性的疗法,首先消除病因,如细菌感染应先抗菌消炎,采用对症疗法祛痛,消肿,加强功能锻炼,如发生关…  相似文献   

6.
集约化养殖模式造成猪肠道炎症损伤日趋严重,致使小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影响猪群健康度。为研究白屈菜碱(chelidonine)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使用H2O2构建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 cells)炎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筛选适宜的白屈菜碱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IL-8、IL-10、TNF-α、TGF-β1)以及NO含量,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炎症因子及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2.5~1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白屈菜碱对IPEC-J2细胞无毒性;2.5、5.0、10.0 mg/L白屈菜碱可显著恢复H2O2诱导的IPEC-J2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经H2O2造模后,N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5),iNOS及上述炎症因...  相似文献   

7.
1 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型1 1 蜂窝织炎 本病型指畜体有严重反应的非局限性的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 ,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化脓性蜂窝织炎是指特别剧烈的沿筋膜蔓延的化脓性炎症。1 2 脓肿 本病型主要形态有两种 ,即 ( 1 )多形核白血球迅速而且是进行性地从毛细血管游出 ,到达一个局限的区域 ,数目很多 ,以致充满了这些组织。( 2 )因产生溶化而组织成分消溶遗留一种腔体 ,白血球即游走至此处 ,这种游走是依侵入细菌继续放出趋化物质为转移。家畜脓肿的形成 ,多因有异物存在 ,如钉子、针、荆刺、碎骨片等而发生。1 3 疖 本病型是位于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炎症模型作用及保护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两种提取物按不同浓度添加到细胞炎症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将两种提取物均按1 g/mL浓度腹腔注射给炎症模型小鼠,观察小鼠临床症状,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0.1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和0.4 g/mL乙醇提取物均可引起细胞病变,细胞固缩脱壁或裂解破碎;乙醇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1-0.2 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其安全浓度0.025-0.05 g/mL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两种提取物治疗组IL-10水平均较模型组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提取物(1 g/mL)均有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的趋势,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且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效.结论:黑种草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在安全浓度内均对细胞炎症模型有抗炎作用;两种提取物(1 g/mL)均可降低炎症小鼠血清IL-10水平,且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有保护作用,乙醇提取物较乙酸乙酯提取物好.  相似文献   

9.
1母猪生殖道炎症1.1临床症状早期急性炎症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阴道排出暗红色、腥臭的分泌物,转为慢性后外阴部常见灰白色或淡黄色脓样分泌物流出,尤其是在母猪侧卧爬起时腹压增加,分泌物易排出,有刺鼻的腥臭气味。外阴部及尾部常粘有污秽物。轻度的阴道炎症,用消毒液冲洗后配种仍可受孕;如发生子宫炎症会使母猪屡配不孕或早期妊娠中止。1.2发病原因母猪生殖道炎症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1.2.1母猪体质差或营养不良导致过于消瘦,抵抗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体外构建NLRP3炎症复合体,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NLRP3、IL-1β、ASC和Pro-Caspase-1,分别连接到相应的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3XFLAG-NLRP3、pEGFP-C1-ASC、pEGFP-C1-IL-1β、PCI-CASP-HA,利用Lipofectamine2000试剂转染到HEK293T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各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质粒共转染体外构建NLRP3炎症复合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生成情况。结果显示,3XFLAG-NLRP3、pEGFP-C1-ASC、pEGFP-C1-IL-1β、PCI-CASP-HA重组质粒均被成功构建,各蛋白于HEK293T细胞内均被成功表达;质粒共转染后ELISA检测到高水平的IL-1β生成,表明NLRP3炎症复合体体外构建成功。NLRP3炎症复合体在体外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激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癌是指起源于突变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一般都伴有炎症,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存在必然联系,炎症应答过程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对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会降低疗效。针对这些环节,可发展癌症标志物早期诊断试剂,通过药物治疗或控制炎症,阻断炎症因子的产生和作用,抑制癌症的发生及转移。基于此,论文着重阐述炎症相关癌症的流行病学、几种炎性细胞、炎性细胞因子、NF-κB、microRNAs在炎症与癌症中的"桥梁"作用,以及抗炎药物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细胞感染或应激时激活的分子平台,可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的成熟,从而参与先天免疫防御.炎症小体活性失调与人类遗传性和获得性炎症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这一途径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疟原虫感染可触发多种先天免疫应答,其中疟原虫及其gDNA、RNA、疟色素(hemozoi...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种对多重耐药菌株表现出特异性抗菌机制的小分子多肽。同时,抗菌肽还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通过直接中和脂多糖(LPS)、抑制生物性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亦可通过趋化白细胞、促进免疫细胞增殖等来影响获得性免疫,从而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发挥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PS诱导炎症产生的机制及抗菌肽抑制LPS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阴道炎症,主要是难产、胎衣滞留、子宫下垂等方面疾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及配种、人工授精过程中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感染所造成的.奶牛有子宫、阴道炎症,直接影响配种受孕、产犊等.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大腹园蛛水溶性成分(WSFAV)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并通过检测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的IL-6和IL-1β的表达,证明WSFAV的体外抗炎效果。另外,利用小鼠急性腹腔炎症模型,进一步研究WSFAV的体内抑制炎症作用,并通过检测炎症细胞TLR-4的表达,初步证明WSFAV的抗炎机制。结果表明:WSFAV对细胞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炎症细胞表达IL-6和IL-1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0.01),并且WSFAV对小鼠急性腹腔炎症和炎症细胞的TLR-4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显示,WSFAV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且其抗炎机制应该与TLR-4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动物慢性炎症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基础,包括慢性乳腺炎、代谢综合征、关节炎、伤口感染、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前列腺素类(PGs)作为一种典型的急性炎症介质在近年来的动物试验研究中被证明在慢性炎症的过渡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扩增;2)促进获得性免疫并诱导长期免疫炎症;3)募集炎性细胞以在炎症部位交替活性细胞群;4)参与组织重塑。因此,PGs信号传导可能作为慢性炎症的治疗靶点。鉴于慢性炎症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以及PGs在动物慢性炎症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PGs及其受体的分类以及PGs作为典型急性炎症介质的特点,重点描述了PGs在动物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的促炎作用,并概述了前列腺素H2D-异构酶(PTGDS)与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对奶牛慢性乳腺炎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花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与其它炎症介质如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等的相互关系。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中的作用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们与其他炎症介质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病理生理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布鲁氏菌LPS对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本试验提取布鲁氏菌2308、RB51和△WbkA的LPS,以不同浓度与小鼠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RB51LPS和△WbkA LPS上调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而浓度对2308LPS调节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转录的作用不大;且同一浓度下,RB51LPS和2308LPS比△WbkA LPS更好的调节Caspase1、IL1-β、IL18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20.
1生殖道炎症引起不孕症 1.1年轻母牛隐性子宫内膜炎 患牛主要长期不受孕。检查时触摸子宫的整体为内细、外肥、内硬、外软的小管道,这种炎症为子宫黏膜内层慢性感染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